曹瓊
[摘 要]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能力的體現,也是發展學習智力的重要條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悉心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對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本文結合個人體會及同行經驗,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數學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教學目的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性進行了闡述,良好的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數學知識,更應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和學習能力。
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教育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對學生本人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對小學生來說,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助于提高其學習成績,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和家長應該充分重視對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小學的數學學習中,數學知識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兼具橫向與縱向的全面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有許多計算題,運算量比較大,所以需要學生有耐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二、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1.預習,奠定學習基礎
預習對學生的學習尤其重要,它可以提高聽課效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預習之所以有這么多的良好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是因為在預習過程中,發現疑難點,從而在大腦皮層上引起了一個興奮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狀態,這種注意狀態加深了學牛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指引著學生的思維活動解決疑難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課前預習也有訣竅,需要掌握好預習的時間,預習的時間一般要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之后的剩余時間、并根據剩余時間的多少,來安排預習時間的長短,如果剩余時間多,可以多預習幾科,預習時鉆得深入一些。時間比較緊的時候最好把時間用于薄弱學科的預習。預習時,迅速瀏覽一遍即將要學習的新課。要了解新課的主要內容,弄清哪些內容是自己一讀就懂的,哪些內容是自己沒讀懂的。帶著問題,邊思考邊讀第二遍。對于初次閱讀沒讀懂的問題.在第二次閱讀時,頭腦里始終要帶著這個問題,深入思考,仔細鉆研教材。不同學科的特點適用不同的預習策略,數學課的預習要把重點放在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掌握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學知識,為學生布置合理的預習目標,使學生掌握準確的預習點,指導學習預習,逐漸培養學生判斷重要知識點的能力。
2.思考,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學習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鍛煉,學生可以通過認真學習來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培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思考,循序漸進地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留給學生適度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從多個角度、渠道去解決問題使學生保持思維的活躍,逐漸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通常情況下,學生獨特的、新穎的解題思路是在思維積累、整個思考過程的后半段時間內形成的,教師還要注意控制留給學生的思考的時間。
3.審題,細節決定成敗
在小學數學的作業與考試中,因審題不清而導致做錯題的比例較大。例如:在應用題中,因沒能理清數量之間的關系,導致列式的錯誤;在文字中的閱讀中,由于數量關系的復雜、層次多,學生往往忽視、混淆一些表達運算順序的名詞術語,使解題出現差錯;在運算題中,一些學生因看錯運算符號致使運算錯誤,等等。因此,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以此提高運算的正確率。例如:在應用題的講解中,應先讓學生自己仔細讀題,對題意進行初步了解。然后讓學生對題目中的每個數字、詞、句進行仔細推敲,找出數量之間的關系,列出計算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讓學生對應用題進行分析,列出關系式,教師再對計算式進行講解,對學生忽視的內容進行補充、強調,加強學生的審題能力。
4.傾聽,課堂受益匪淺
教學改革注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越來越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數學教學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但越來越少的學生能靜下心來聽教師講解、分析課程。在現在的小學課堂中,不難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在教師講解知識時,學生有一點開竅就開始自言自語,如果教師對其制止,學生就會產生不滿,不再聽教師對知識的講解,這樣就使學生不能對教師講解的知識進行全面掌握。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靜心聽講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傾聽教師的講課,注重對學生發言的控制,使學生傾聽同學的發言,使學生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習慣。
5.作業,知識學以致用
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獨立完成、書寫工整、及時檢查驗算、富有創見、態度認真等。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是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自己主動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教師應監督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對抄襲作業的學生給予批評教導。學生自覺檢查習慣的缺失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欠缺,應在教學中加強訓練與培養。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與自覺檢查的習慣,不僅是對學生認真態度的培養,也是對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自我評價能力的培養,進而培養學生縝密、嚴謹的思維品質。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課堂、學生作業、考試等各方面著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與能力的,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幫助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 朱雅晶.淺析如何培養良好的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小學教學參考》,2011.
[2] 黃曉蓉.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小學數學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讀寫算:教師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