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磊
【摘 要】本文分析臨界生在英語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嘗試從朗讀和閱讀兩方面作為突破口,來提升臨界生的英語水平,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朗讀;閱讀;臨界生;提升
臨界生是指初二升初三時,除了英語成績比較薄弱,其他科目都比較好。如果英語成績變優秀,就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他們英語成績徘徊在50-70分之間(滿分120分)。如何在短短的一年內提高初三臨界生的英語水平,從而提升班級英語優秀率,提升學校重點率,這不但是初中鄉村學校面臨的問題,而且也是老師、家長、學生在初三階段當務之急的事情。筆者在多年的畢業班教學實踐當中,通過對臨界生的觀察、談話、輔導,逐漸摸索出一套以朗讀與閱讀為突破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升臨界生的英語成績。
一、問題所在
造成英語成績差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客觀原因如初二英語學習難度突然加大;老師教學沒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等等。而主觀原因如:沒有主動想辦法去解決英語學習上的問題。臨界生只習慣背課本上的單詞、短語和死背語法規則,他們卻在閱讀題上失分多,而導致總分上不去。原因:一是詞匯量不大,積累不夠;二是閱讀量小,在低年級時對閱讀不夠重視。三是英語綜合能力比較差。但歸根到底——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不重視語音學習,不會看音標讀單詞,記憶單詞單純靠死記硬背。錯誤認為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做好筆記,課后背好單詞、短語、語言點就行了。雖然他們每天花了許多時間學英語,但是成績總在70分左右徘徊,很難沖上96分以上。長期這樣,有的心理難免有挫敗感,對英語逐漸失去興趣,成績也就更不理想了,有的還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影響到其他科的學習。
二、如何提高臨界生英語綜合能力
(一)重視大聲朗讀,出聲朗讀是自信的一種表現
英語新課標提出“重視朗讀教學、進行素質教育”,但是隨著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不斷成熟,很多學生逐漸表現出害羞心理,他們不敢大聲說話。因此他們在讀書時幾乎都是眼睛盯著課本,嘴里卻發不出聲音,他們唯恐自己在某個地方讀錯了或聲音讀高了而成為其他同學的笑料,因此以看代讀成為了他們最主要的早讀方式。從而影響了朗讀的效果。朗讀促使臨界生重視語音關、重視語調,提升語感,從而提高聽力水平。同時筆者將大聲朗讀作為樹立臨界生信心的一個重要途徑。
1.首先讓這些學生認識到出聲、大聲朗讀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顧慮。筆者常給他們舉例,如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或馬云的事例,很好地激發學生大聲朗讀的熱情。通過大聲朗讀,培養學生英語語感。
2.積極營造大聲朗讀英語的氛圍,筆者通過培訓英語科代表,及時反饋,樹榜樣,通過表揚和加分,營造一種積極向上、開口讀書的學習氛圍,久而久之,全班形成一種大聲朗讀英語的好習慣。
3.內容豐富,方式多樣,提升朗讀的實效性。在每次早讀前或課前讀書前,筆者都要事先準備好內容,提前告訴科代表。內容可以是課本對話、重點句子、典型例句、學生滿分作文或名言,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No pains, no gains. 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Every dog has his day. 這些諺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又能進行思想滲透。也可以是以課本上的話題而改編短文,然后根據其改編的聽取信息,讓學生讀熟后,就聽取短語,填寫單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也會吟”。書讀多了,語感強了,臨界生在寫作文時,句子表達也變得流暢多了。有計劃、有內容、有指導的朗讀,讓學生讀書有目標、有成效。
(二)提升臨界生的閱讀能力是關鍵
閱讀題在英語中考題中占的比重大,占總分50%以上。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得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因此努力提高臨界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提高臨界生成績的關鍵。筆者在幾方面做了嘗試,效果很明顯:
1.堅持每天課前十分鐘閱讀。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因此除了充分使用好課本教材,做好精讀外,更要廣泛利用其他資料進行“泛讀”。每天堅持在上課前要求學生做一篇閱讀。根據文章的難易度,進行限時閱讀訓練,學生閱讀5-7分鐘。在學生閱讀期間,筆者關注臨界生做題情況,關注他們做題習慣、速度,掌握存在問題,及時進行學法指導。閱讀結束后要求學生歸納、總結該題型的特點和解題技巧。
2.課外閱讀是臨界生課后作業必不可少的一項。課外閱讀是閱讀課的延續。周一至周五晚的閱讀作業,限時閱讀兩篇不同題型文章。周末閱讀作業文章選材是報刊。由于報刊選材新穎、有時代感,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既能吸引學生,又能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更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心態。布置閱讀作業形式是摘抄新單詞、有用短語,找出中心句子,寫出文章大概意思。這種閱讀,少了時間限制和分數評價,學生在輕松地、愉快地不知不覺地吸取知識營養。閱讀能力的提升要靠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地積累和錘煉。教師指導下的自主閱讀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閱讀潛能,在閱讀實踐中豐富語言知識,掌握閱讀技能,發展思維能力。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過程,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內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方法引導,注重實踐訓練,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筆者帶的班與其他沒有堅持做閱讀的班相比,優秀率高出三、四個點。
(三)輔助措施
1.從思想上讓臨界生認識偏科的危害性。從心理上克服畏難情緒。鼓勵他們要看到自己的優勢,分析自己的劣勢,引導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臨界生樹立起必勝的信心,那么一切困難會迎刃而解了。
2.密切聯系家長,爭取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周末家長幫忙督促臨界生在家里自覺完成英語作業,并且養成早上大聲朗讀英語15分鐘的習慣。有了家長的鼓勵和熱切期望,學生動力更足,效率更高。
3.加強學習小組合作。通過小組課堂和課外互助學習,能夠減輕教師工作量,如在朗讀方面優秀的同學可以帶動臨界生進步,臨界生也可以帶動基礎差的同學學習,這樣促使整個小組一起進步。和諧的同伴關系,同伴的鼓勵、認可,也能激發臨界生的學習英語積極性。
總論
臨界生需要的是鼓勵和有效的學習方法上的指導,然后通過行之有效的朗讀、閱讀訓練,在讀方面狠下功夫,讀出信心、讀出方法、讀出經驗、讀出感覺;唯有多讀,才能使臨界生突破自己,英語成績有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
[2]黃海東.“優化初中英語晨讀課實效策略思考”.《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5期
[3]林穎.“高中生英語閱讀理解中的困難及對策”.《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9期
[4]李良勛.“初中英語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小學外語教學》.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