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玲
摘要:學困生、問題生的教育與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程,是完善和塑造靈魂的過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轉化工作:首先,精心設計,營造積極向上、和諧發展的班級文化。其次,多多關注,對其具體情況了如指掌,因材施教。第三,尊重人格,用愛心呵護自尊心。第四,低要求,高期待,用耐心培養學困生的責任心。第五,熱情激勵,用責任心激發上進心等。
關鍵詞:學困生;問題生;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83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筆者深深體會到,轉化“學困生”和“問題學生”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更需要捕捉有利的教育時機。為了他們,需要精心營造促其轉化的教育氛圍?;仡欁约旱慕逃虒W實踐,筆者著重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心設計,營造積極向上、和諧發展的班級文化
1. 利用教室內良好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外在影響和熏陶
建設良好的文化氛圍,筆者首先以教室布置為突破口,在教室內創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育人環境。結合學校的要求,我們對教室進行了一番布置,在布置過程中注意了對學生的影響。教室內所張貼的警示語,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著他們的行為規范。比如:入室則靜,我先靜。入座即學,我先學。在板報和走廊文化的設計上,筆者也注意與教育環境的和諧,注重與學生想法的結合,并且做到環境能映襯學生的內心。更主要的是,在設計中,筆者并不做主,而是讓學生做真正的設計者。筆者僅給學生提一些建議。這樣,設計和布置的勞動過程本身就是教育過程,讓學生自己體會美,體驗自己的理想,比單純說教要好得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在內容上,更是注意了對學生的影響,做到不流于形式。這樣,學生時時處于文化與知識的熏陶中,教育效果自然提高。
2. 利用班級凝聚力影響學困生、問題生
以凝聚力為軸心組織各種活動,豐富班級的課內外生活,促進班集體文化建設從而反作用于學生。對學生談文化內涵似乎太深刻了一點,但豐富的課內外活動,至少使班級文化充滿生機。在這方面,筆者注重組織一些課內外的文體活動。針對班級的實際,筆者注重他們的表現,找出突破口。比如,體育運動會上的十人綁腿跑比賽。在比賽中,筆者注意引導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尤其是十人的步調一致,需要隊員相互的配合,有利于協作精神的培養。在這一系列活動中,筆者從協作精神入手,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有了集體榮譽感的學生,自然就會在各個方面有進取心。而有進取心的學生,就有了進步的可能,也就邁出了第一步。
3. 利用班級內平等友愛、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文化氛圍感召學生
在班內,小組每日常規量化管理具體方案由全體學生經過商議,共同制定完成。試行兩周進行修正、調整,然后正式通過,進行實施。因為是大家集思廣益,共同的約定,所以他們對于違規違紀,需要扣多少分,對班級做出了貢獻,需要加多少分,不但非常清楚,而且會分分必爭。各個小組的得分情況,每兩周進行公布,每月進行匯總,在班內利用班會時間,邀請部分家長參加,進行獎勵。每次的獎品都是由我們的家委會提供,由家委會負責頒獎。整個過程,從環節的設計到頒獎的進行,都是由班委同學負責。當然,這一切的落實需要水到渠成。七年級上學期時,班內有一名女生,入學時,成績并不理想,但是精神狀態非常好,每天在課堂上都積極主動表現,學習成績穩步提高,而且非常關心班集體。為了激勵她更快地進步,筆者特意和她媽媽進行溝通,有意讓她擔當我們班的家委會主任,負責聯系家長,支持班級工作,做我們班的堅強后盾。沒想到,家長非常樂意。因為孩子上了初中之后,整個人像變了一樣,每天都高高興興地上學,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提高,小學階段沒有解決的問題,現在解決了。作為媽媽,自然非常開心。為了自己的孩子,也為了班內所有的孩子,她表示愿意提供一切活動的獎品。當第一次的頒獎圓滿完成之后,活動照片很快傳到班內的微信群,當家長得知一切獎品都是由家委會主任一人承擔后,其他家長,為了自己孩子的進步,自然不甘落后。于是,三年以來,我們班的獎品不但越來越精美,而且源源不斷。如此的良性循環,孩子們開心,家長們樂意,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的教育方法不但促進了學困生、問題生的轉變,也促進了班級文化的深層發展。為了幫助一個學生轉變,筆者可以專門組織一次班會,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如同兄弟、姐妹般的我們,有緣相識,相聚,要共同度過三年的時光,我們這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每個人都非常的重要。雖然我們的能力有差異,性格有差異,學習也有差異,但是我們每個人在這個大家庭中都是唯一的,每個人都非常的重要,誰也離不開誰。就如同我們的雙手,雖然十個手指頭長短不等,但是它們各自有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同時,也為了讓他們感到:在教師眼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在教師心里,每一個人都是多么重要。
二、多多關注,對其具體情況了如指掌,因材施教
作為班主任,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從進入教室的第一天起,筆者就會盡快了解、熟悉學生的全面情況,不但要知道哪些學生優秀,更要知道哪些學生學習困難,哪些學生問題較多,難以管理。其實,喜歡優秀生是人之常情,但喜歡學困生、問題生更為理智。就新入學的七年級學生而言,大多數孩子喜歡積極表現,即使是學困生、問題生,他們也希望給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留下較好的印象。當他們樂于表現時,要把目光更多地聚焦于問題生,對于他們的良好表現,及時肯定、及時表揚,讓他們不時的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贊賞和激勵,感受到來自教師的信任。因為信任,讓他們的好好表現成為常態,讓他們對自己也充滿自信,讓他們因著這份信任而不好意思違規、違紀。每天用班級的小組常規量化得分情況來衡量他們的表現,在橫向、縱向的對比中,讓他們感到來自組內同學壓力的同時,更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重要性,逐步幫助他們培養責任感。
當我們對所教班級的學生了如指掌的時候,我們通過他們的表情、動作,通過他們的言語行為就能洞知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有的放矢。即使我們對學生非常了解,對于優秀生,我們可以毫不吝嗇地贊賞他們的優秀,但是對于學困生、問題生而言,絕對不能輕易給他們如此定位。在和諧的班級文化中,當“團結互助,共同進步”成為我們努力的目標,當“大家好才是真正好”成為我們努力的方向,即使是初中三年,學困生在班內也感受不到自己是所謂的學困生,問題生在班內也感受不到自己是所謂的問題生。因為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更因為相信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愿進步,都愿得到他人的認可,贏得他人的信賴。所以,在不同的階段,要采取不同的措施,當然,具體情況也要因人而異。
三、尊重人格,用愛心呵護自尊心
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學方法。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進步的渴望和進步的可能,教師應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全身心地投入,切忌因“學困”對其產生厭煩情緒;切忌因“問題”,而對他們冷漠處之,更不能因其問題棘手而避而遠之。事實上,他們較之其他的孩子更敏感、更脆弱。當我們贏得了他們的信賴之后,他們的問題將不再是問題了。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總是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處理學生的問題,作為班主任,我們更不能總是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斷。
四、熱情激勵,用責任心激發上進心
在筆者班上,人人都是班級維護者,人人都是公物管理者。同時,人人都是紀律監督者,每個人根據具體情況,分工不同。但是,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努力,就是為了讓班級更優秀。根據了解到的情況,筆者班上的顧連宇是電腦高手,大家推選他做班內的電教管理員,每天負責記錄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情況,同時負責電腦的使用和管理。結果,發現他非常認真、負責,每節課都提前詢問教師是否使用電腦,若是使用,他會提前做好準備。而且為了防止學生隨意上網,他還設置了電腦密碼??吹剿绱烁蓜攀?,筆者索性讓他負責收藏我們班級活動的照片,每次活動的照片都會存放在以日期和活動內容為題的文件夾內,然后按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進行存放。稍加指導,他很快就學會了。為了防止因電腦出故障使照片丟失,他還特意讓家長幫助買了一個超大容量的U盤。三年以來,筆者給班內同學拍的照片,都交給了顧連宇。中考前夕,筆者從上千張照片中,選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精美照片,在家長的幫助下,做成了電子相冊,每人一份,留作紀念。在畢業典禮時,我們播放了電子相冊,三年以來的點點滴滴,通過照片,歷歷在目,學生都非常興奮,非常開心,非常感動。相信畢業后的他們,每當看到電子相冊時,就會想起我們的電教管理員,想起他的認真和負責。當然,對于顧連宇來說,三年以來的堅持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得到了學生的信賴,明白了責任心的重要性,這或許就是他最大的收獲。
總之,轉化學困生和問題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教育系統工程。不僅需要一定的時間,用高度的熱情,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反復、耐心的教育;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體化教育網絡,才能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管“學困生”的學習有多么困難,不管“問題學生”身上有多少問題,只要他是我們的學生,我們就要用愛去解決他們的困難,去解決他們的“問題”,用愛心引領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