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婷
摘 要:福建省在城鎮化過程中存在眾多人口問題,利用投入產出技術分析福建省的城鄉人口投入產出關系是一個新的思路。分析表明福建省的人口基數將繼續加大,農村人口的“少增多減”與城鎮人口的“多增少減”形成不協調的情況。城鄉關系正在不斷轉化中,形成城鄉人口的雙向轉換,未來將出現“人口農村化”。
關鍵詞:福建省 城鄉人口投入產出 實證分析 人口轉換系數 人口結構系數 完全人口系數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157-02
城鎮化是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黃金結合點,對地方經濟有著巨大的推動力。福建省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50%,但在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利用人口投入產出技術對福建省的城鄉人口問題進行實證分析,把握其變化規律和特點,這在福建尚屬首次嘗試?;诟=ㄊ〉诹稳丝谄詹榈南嚓P數據,編制福建省“六普”城鄉投入產出表,將人口問題的流量與存量進行結合,多角度對福建省城鄉人口的投入產出關系進行研究。
一、福建省“六普”城鄉人口投入產出表的編制
人口投入產出分解表式是按照一定的分組標志將人口統計總體進行分類后編制的人口投入產出表。本文將福建省的人口分為城鎮和鄉村兩種狀態,編制人口投入產出表來考察福建省城鄉人口結構、城鄉人口特征以及由城鄉人口的變化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
二、福建省城鄉人口投入產出分析
用t代表年份、i和j代表人口狀態,用Sij(t)表示第t年期末、第t+1年期初的人口存量。S(t+1)表示第t+1年期末、第t+2年期初的人口存量。Bt表示本年度出生的人口,Bs表示本期遷入系統的人口。Dk表示本年度死亡的人口,Dw表示本期遷出系統的人口。P表示期內人口總量:從橫行看,P代表期內人口總產出量,從縱列看,P代表期內人口總投入量。
(一)人口投入產出系數的計算與分析
1.人口轉換系數C(t)。
人口轉換系數指第t年第i種狀態的人口生存下來轉為下一年第j種狀態人口流入量的比率,反映了第t+1年的人口中間投入對第t年人口產出的依存度。其公式為:
2010年福建省人口轉換系數為:
C(t)=0.9685 0.00550.0253 0.8726
2010年福建省城鎮人口總產出中,2011年仍為城鎮人口的比例為96.85%,2011年變為農村人口的占0.55%;2010年農村人口總產出中,變為2011年城鎮人口的比例為2.53%,仍然為2011年農村人口的占87.26%。
2.人口結構系數G(t)。
人口結構系數指的是在第t+1年第j種狀態的人口中,由第t年的第i種狀態的人口所轉換的比例。其公式為:
2010年福建省人口結構系數為:
G(t)=0.8254 0.00680.0206 0.9147
2010年的城鎮人口總投入中,由2009年的城鎮人口轉來的占82.54%,由農村人口產出轉來的占0.68%;2010年的農村人口總投入中,由2009年的城鎮人口產出轉來的占2.06%,由農村人口產出轉來的占91.47%。
(二)最終流量構成
根據表2數據計算可得:
城鎮人口最終產出構成=2.60%,農村人口最終產出構成=10.21%
2010年福建省死亡和遷出的城鎮人口占城鎮人口總產出的2.60%,死亡和遷出的農村人口占農村人口總產出的10.21%。
城鎮人口最初投入構成=16.90%,農村人口最初投入構成=6.00%
2010年福建省出生和遷入的城鎮人口占城鎮人口總投入的16.90%,出生和遷入的農村人口占農村人口總投入的6.00%。
(三)完全人口轉換系數(I-C)-1的經濟含義
三、結論與建議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
1.福建省的城鎮人口大大超過了農村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3.65%。若人口轉換系數不變,則每年將有2.52%的人口由農村人口狀態變為城鎮人口,這無疑將繼續加大城市化的腳步。在“農民進城”的同時,城鎮人口同樣轉移到農村去,并且以每年0.55%的速度轉換。
2.農村死亡和遷出的人口比例大于城鎮,而出生和遷入的農村人口比例卻小于城鎮的出生和遷入人口比例,農村人口“少增多減”和城鎮人口的“多增少減”形成了城鄉人口的增減不協調現象,進一步加劇了人口對城鎮的負擔。
3.福建省的人口基數將會持續增大,未來農村人口將主要由新增的城鎮人口轉入。由2010年的新增(出生和遷入)人口轉為以后各年的城鎮人口總和為114410100人,其中由新增城鎮人口轉入的占98.68%,由新增農村人口轉入的占1.32%。轉為2011年以后各年的農村人口的總和為30353647人,其中由新增城鎮人口轉入的占78.16%,由新增農村人口轉入的占21.84%。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發現,福建省的城鄉關系正在不斷轉化中,形成城鄉人口的雙向轉換:現階段主要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形成人口城鎮化,但是新增城鎮人口會不斷向農村轉換,并且成為農村人口的主要來源,出現“人口農村化”,進而實現“農村城鎮化”。未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的交流將使農村人口和城鎮人口不再有明顯的界限。在這種情況下,本文對福建省的城鄉人口發展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1.加快戶籍制度改革,使城鄉更平等。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制度,使得不論人口在城鎮還是農村落戶,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權益和社會服務。
2.加大城鄉互動發展,以實行“城”、“鄉”發展雙贏為目的發展格局。擯棄過去那種重城市、輕農村,“城鄉分治”的觀念和做法,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鄉之間的樊籬,在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確定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經濟政策的時候,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放在優先位置,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
3.財政投入要向農村傾斜,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關鍵是要增加投入。要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農業的投入,逐步形成國家支農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
4.健全完善以政府適當投入為引導、用人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各方出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引進人才,鼓勵高等教育人才到小城鎮、農村去就業。樹立城鄉人才一視同仁的科學觀,統籌城鄉人才開發。
參考文獻:
[1] 陳錫康,楊翠紅.投入產出技術[M].科學出版社,2011(4):262-271
[2] 蔣萍.人口投入產出及應用分析[J].中國統計出版社,1992(11)
[3] 靳玉鳳.人口投入產出模型[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1991(3):17-28
[4] 王慶石.人口核算與投入產出分析[J].統計研究,1987(2):39-43
[5] 祖晨陽,郭環洲.“城鄉融合”理論視閾下我國的城鄉統籌發展[J].學術交流,2012(06)
[6] 高秉雄.農村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研究的國際化視野[J].社會主義研究,2012(03)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 福建福州 350002)
(責編: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