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艷
河北省圍場縣朝陽灣學區中心校
【摘 要】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不斷提升,數學課程作為小學的基礎課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本文主要介紹了導學式教學法的基本內涵,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并進一步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教育改革;數學;小學;導學式教學法;應用策略
一、導學式教學法的基本內涵
導學式教學法就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通過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來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主導作用與主體的相互作用,以使教學發揮最大的效益。近年來,教學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行導學式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與思考的習慣,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提高小學生團隊協作精神與數學學習能力,對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具有極大的裨益。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導學式教學法得到了眾多小學數學教師的積極響應,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導學式教學法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能力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它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而學習習慣,通過其黨的引導,讓小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有更深刻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也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想要實現質的飛躍,就需要有充足的創新精神融入其中。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人們逐漸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在于培養人的精神,我們從小就對學生進行有關的培養,但是過去的教學模式大多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事實上,并不利于學生實現創新精神。導學式教學法隨著新課改的要求應運而生,它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習慣,并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具體化,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三)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當下的教育改革重點在于將學生從傳統的書堆里拉出來,面向生活,利用導學式的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實踐能力。學生在導學式的教育過程中,可以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
三、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好玩的階段,且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對新事物往往有較強的探究意識,這也是他們能夠主動去觀察事物、發現事物的源泉。但是,學生的求知欲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有效的激發策略。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去發現教育的途徑。所以,提出具體的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問題設置合理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新的知識,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思考,是引導學生的有效途徑。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恰當地選擇教育的內容,利用情景設置,優化數學問題,讓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例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追及”的情景,一名小紅在前面走,小花在后面想告訴小紅她的東西拉在了教室,將兩個人的速度用固定的數額限定,然后讓學生去計算,小花在多少分鐘后可以追上小紅。這樣的情景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教師以這樣的情景激發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二)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具體的教學活動,教師要善于利用實踐幫助學生去理解和發現問題。通過組織一些有益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踐空間。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之后,教師設置一些綜合性加強的題目,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教育要秉承著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特點,否則光說不練,只能是紙上談兵。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一張紙進行對折,然后再按照教師的指引去勾畫,最后剪下來會得到一個小樹,這樣的小樹就是一個軸對稱圖形。這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完全重合。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這兩邊的內容是完全相同的。然后學生從這個出發點進一步發現,就明白了什么是對稱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認知基礎以及知識的內在規律,找到其中的重點和難點。
(三)創設有效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合理導入
在應用導學式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做好主導作用,為學生創設展示平臺和教學情境,以使教學課堂更為生動和有趣,激發學生主體的參與熱情,以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情景式導入教學在導學式教學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每一堂課開始之前,利用情景式導入教學的方法,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中來。例如,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時,老師可以事先準備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各種物體和圖形的模型,如圓形、正方形、長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等。在上課時,將這些模型全部堆放在講臺上,并選派一個學生到講臺上,由臺下學生說出一個自己想到的圖形或物體名稱,讓臺上的學生找出相應物體或圖形的模型。
(四)重視課后的復習環節
在課堂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以學生為本,利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教學行為。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同時也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一定的基礎上可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課堂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課堂,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為提升課堂的有效性做準備。由于當下小學生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如果課后的知識不進行及時的鞏固,那么小學生很容易遺忘。所以,教師要把握好復習環節,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程度上也有所不同。所以教育工作者要選擇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掌握的不同階段合理、有效地安排教育過程,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
四、結束語
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我們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基礎去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這樣,教學才能夠更加順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的來說,以往的教學方式只是關注對學生知識的傳授,但是缺乏對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價值觀念的影響教育,所以這樣的教學模式在當下教育不斷向前發展的潮流下,顯得格格不入。顯然它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當下教育的需求。導入教學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教學方法的優化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 湯海娟.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5(z2).
[2] 陳悅. 論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 科學與信息化, 2016(21).
[3] 王旭陽.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神州旬刊, 2015(10).
[4] 莊志勇. 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學習:上, 2015(4):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