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立
【摘要】當今,素質教育問題已成為全世界教育界所共同關心的問題,提高人才素質是我國邁向21世紀發展教育事業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戰略決策。小學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 引導興趣 情感體驗 創新
音樂教學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聽覺、感受、聯想、想象、表現、創造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根據我的理解,音樂教學的創新是一種演變和漸進的過程,可以從五個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態度
要培養學生創新態度,教師首先必須先成為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包括創新思維、首創精神、成功欲、探索精神等。教師要從學生喜愛的活動中尋找突破口,不因循守舊,主動突破教材與習慣定勢的束縛,引導學生的創造積極性,促進創新態度的形成。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種種創新性表現常常與錯誤、頑皮、任性、爭吵等相聯系。學生對問題的看法不一定十分準確,但敢于想象和聯想,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好的,也是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假如不給予學生創新機會,輕易代替、否定學生的意見,不但剝奪了學生探索的樂趣,讓他們產生失敗、內疚、挫折的情感體驗,同時還會使學生懶于動腦,疏于嘗試。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正確對待“良性爭吵”,多給學生創造“爭吵”“討論”機會,大膽探索、求真、求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確定創新的內容很重要??筛鶕和挲g特點培養即興創編能力。如讓學生用各種聲音材料去模擬和表現自然界中的各種音響及對事物的切身感受;用聲音編創較為完整的帶有情節的聲音故事,進而嘗試為所學的有關詩歌或故事進行簡易的配樂表演;讓學生口頭創編旋律或簡單的旋律接龍,即興創編節奏;也可根據歌曲的內容、形式和情緒邊唱邊表演,創編出有表現力的表演動作或新的表演形式;還可以嘗試創編歌詞或為不同情緒的歌、故事、美術作品等編配音樂;等等。游戲是兒童較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兒童在玩中學,在樂中學,通過游戲開發兒童的創造思維。如模仿、模進、旋律接龍,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創新的動力。
二、我們在音樂課堂實踐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
然而今天我們反思課改以來的音樂教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我們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這樣才能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通過實習的幾個月實習時間,發現主要有如下幾個問題應引起我們的反思:
(1)音樂課的內容設計雖形式多樣,但缺乏目的性。教師們應該想一想,每一個教學環節你想達到什么目的?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在各個環節上圖有虛名,擺花架子,不管教學每一個環節的目標達成的怎樣,最后草草收場。如:音樂欣賞課,在引導學生學習與聆聽的環節上學生還沒有靜下來,沒有更多關注學生的感受,教師就急于讓學生用各種形式去表現,結果影響了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賞習慣,適得其反。
(2)歌曲的學唱,教師應該清楚學生完的怎樣,或怎樣來完成。教師要關注和引導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過程,挖掘歌曲歌詞與旋律所包含的美的情感表達,挖掘與音樂作品相關的文化背景,使得音樂課更加生動、吸引學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動情,這樣才能有效地完成好音樂教學任務。
三、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孩子們喜歡什么樣的音樂課?新世紀的音樂課,應該教給孩子們什么?音樂教師應該向什么樣的趨勢發展呢?通過這幾年對音樂的學習和在實習期間課堂上的實踐與分析,我以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F代教育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不僅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于發表意見,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要想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我們必須明確音樂教師雖然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和音樂的橋梁,但是音樂課程不再是一個簡單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參與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師生平等互動的交流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從無限主體轉化為有限主體,把課堂的主體地位真正還給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地位,給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活動和發揮潛能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并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的樂趣。
(2)讓學生自主感受,自主參與。在音樂課堂上,學生可以傾聽,可以歌唱,可以演奏,可以寫畫。在各個環節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自己去找,去感受音樂,去創造音樂,這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音樂課,只是識譜,唱歌,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束縛了學生的能力。音樂課應該是孩子的世界,音樂課堂應該是孩子自主學習的課堂,學生應該成為一個主動參與者,而不能僅僅只是一個聆聽者。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應只關注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注重音樂的實踐,關注音樂技能以外的藝術實踐。
(3)開展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標準》中指出:“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去美化人生的前提。”“游戲”入手,開展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讓枯燥的樂理知識的學習在不經意的玩游戲中,植入孩子們的心田,從中掌握音樂知識。
四、構建創新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教學模式是溝通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梁,某種教學模式是針對某個實際問題,為達到某種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最優教學操作范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選擇,要從教學目標和教學本質出發。創新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目標是培養創新能力;教學過程是主動、生動活潑;教學法是啟發內因轉化;教學環境是和諧愉悅共振。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一個統一體,它們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滲透,相互轉化。
以上是我的一點粗淺體會,希望同行們能在教學中創立更為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音樂實踐方式,體現培養創新能力的各種課型的音樂教學模式,為我們音樂教學的發展增光添彩。
參考文獻:
[1]鞏敏.淺談“古詩新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J].時代教育,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