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金融的時代背景下,小微企業開展眾籌融資業務面臨著不小的風險和挑戰。本文考慮到眾籌行為的非理性因素,利用風險樹搜尋法,從小微企業、出資人、眾籌平臺三個主體以及法律環境四個方面分別討論了眾籌融資過程中的風險,針對性提出風險防范措施,為小微企業眾籌融資風險控制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眾籌 互聯網金融 小微企業 風險防范
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眾籌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已逐漸成為小微企業和創業者的融資途徑。眾籌,即大眾籌資,指通過互聯網向眾人籌集小額資金為某個項目或企業融資的做法{1},其由項目發起人(籌資人)、中介機構(眾籌平臺)、項目支持者(出資人)構成。
一、我國眾籌融資現狀
眾籌(Crowdflmding)起源于美國,最早于2006年在美國學者邁克爾的博客中提及。2009年,美國眾籌融資平臺——Kickstarter誕生,并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幾個創業者的籌資夢。眾籌給予了融資困境中的創業企業希望,迅速在創業領域得到了極大的追捧。
我國的眾籌開始于2011年,眾籌網站快速發展,于2014年初異軍突起,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鑒于我國相關金融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規定,我國的眾籌模式基本采用非股權眾籌模式,2013年國內正式誕生第一例股權眾籌案例,即美微傳媒股權眾籌。目前,國內股權眾籌網站已超過15家,如天使匯、人人投、好投網、我愛創等,國內綜合性網站的如2011年7月上線的點名時間,是國內最早、發展最成熟的眾籌網絡平臺。2015年以來眾籌行業空前發展,眾籌據網貸之家聯合盈燦咨詢《2015年全國眾籌行業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眾籌行業共成功籌資114.24億元,歷史首次全年破百億元,同比2014年增長429.38%。據世界銀行預測,2025年全球眾籌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將占到500億美元的份額。
然而,相對于發展紅火的余額寶、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模式,眾籌模式在國內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國內眾籌行業市場偏小,多家眾籌類網站運營模式相近,同質化競爭嚴重,同時面臨項目失敗率高、用戶認可度低、平臺入不敷出而倒閉、項目籌資成功后“跑路”等困境。這些現象除了國內缺少高知名度的眾籌平臺引領外,與我國當前的傳統文化、法律環境、風險控制、機制設計、大眾接受程度等因素息息相關。但不容置疑的是,眾籌融資的誕生,必將打破傳統融資枷鎖,成為我國小微企業融資的新方向。
二、眾籌融資風險識別
由于我國眾籌融資模式起步晚,實踐時間短,其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小微企業開展眾籌融資面臨很多的風險和威脅。本文結合現狀分析,考慮到眾籌行為的非理性因素,利用風險樹搜尋法,將從小微企業、出資人、眾籌平臺三個主體以及法律環境四個方面識別眾籌融資過程中的風險。
(一)小微企業
小微企業是眾籌融資的項目發起人,其風險主要來自于項目發起人非法集資風險、知識產權被侵犯的風險以及項目失敗的風險。一方面,股權眾籌的發展沖擊了傳統的“公募”與“私募”界限的劃分,使得傳統的線下籌資活動轉換為線上,單純的線下私募也轉變為“網絡私募”,從而涉及傳統“公募”的領域。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公募”與“私募”的界限逐漸模糊,專利申請不得法,使得股權眾籌的發展也開始觸及法律的紅線,出現非法集資、知識產權被侵犯等現象;另一方面,小微企業需要對企業的經營環境以及戰略發展目標有全面的把握,對眾籌融資模式有清晰的認識,并結合自身的實際對融資項目做出主觀決議,因而容易產生決策失誤的風險。很多因素都能導致眾籌項目的失敗,如發起人對項目的期望錯誤、對項目資金的誤用濫用、消費者信任危機導致項目失敗,等等。小微企業能否做出科學決策保證眾籌融資的成功,與決策者的認識水平、決策能力、決策背景及經驗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二)出資人
出資人是眾籌融資項目的股東或債權人,也是最終決策者。在眾籌活動中,投資者通常以隱名股東、股權代持人、合伙人、股東等法律地位參與到眾籌融資當中,而不同的身份地位對投資者本身產生的風險不同,如代持股的方式可能會導致廣大眾籌項目出資者的權益受到侵害。除了因法律地位帶來的區別化風險,出資人同時面臨著因領投人與融資者惡意串通引起的領投人欺詐風險、長期股權眾籌帶來的投資流動性風險、投資收益風險及超額籌資風險等。
(三)眾籌平臺
在眾籌融資中,眾籌平臺起到融資中介的作用,為資金供求雙方提供融資信息和交流渠道,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機會發現和價值匹配,促成資源直接配置機制。眾籌融資平臺充當金融服務中介的職能,其服務水平的高低、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小微企業的融資,是眾籌融資活動中又一重要的風險來源。眾籌融資平臺方面的風險主要是由于眾籌融資平臺的信用水平低以及安全性差等給小微企業帶來的風險。眾籌平臺并非交易所,亦非集資顧問,可能還構成經紀商,種種特征都隱性表明了其法律地位會帶來各種風險,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擅自發行股票債券等犯罪風險以及投資欺詐風險。
(四)法律環境
因我國眾籌發展時間短,存在的法律問題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五點:與非法集資界限模糊、缺乏配套法律環境、投資者保護難度大、缺乏失信問題的法律救濟、知識產權保護困難。目前眾籌作為新型的融資方式,諸多模式、特征和發展方向尚不明確,以何種方式、多大力度來監管眾籌已成爭論焦點。眾籌發展對監管調整的速度要求和準確性要求本身就構成一對矛盾,即便現在要求政府給出明確的監管方向,監管力度著實難以把握。
三、小微企業眾籌融資風險防范
對小微企業眾籌風險的防范,應緊密結合小微企業、出資人、眾籌平臺三個主體以及法律環境四個方面,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之上,了解現有的風險,多個角度共同規范,降低眾籌融資的風險,推進眾籌的健康發展。
從個體層面上出發。首先是是項目發起人,即小微企業。組織建設企業運營團隊,堅定項目開發目標,合理規劃項目進展,嚴格按照項目計劃實施進程。定期發布項目實施情況,與支持者展開交流,有選擇性地汲取大眾的意見。確定切實可行的售后服務方式,保障支持者享受類似產品的售后服務,提高項目的信譽度。其次是出資人。對于選定的支持項目要仔細閱讀項目說明書,評估支持的風險,以及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明確自身支持項目的原因,是與發起人有共同的價值理念,期望其成功;或是希望獲得項目的產品和服務;或是把它作為一種投資方式,期望獲得更高的收益,不同的支持原因,所需要關注的風險源有別。
從第三方眾籌平臺建設方面出發。一方面,應構建第三方資金托管機制,眾籌平臺應建立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關系,委托具有良好信譽的銀行等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項目籌資款的收取和發放。在眾籌融資過程中,項目籌資款始終存放于第三方支付機構,完全與平臺自有資金隔離開來,實現資金管理的獨立性和透明性,從而避免眾籌平臺占用或挪用項目籌資款,降低眾籌平臺的信用風險,保障小微企業和大眾投資人的資金安全。另一方面,完善平臺的內部治理,建立眾籌平臺的內部管理體系,完善眾籌平臺的規章制度,優化業務流程,全面公開并嚴格執行項目審核標準和審核過程,破解信息不對稱性,防范眾籌平臺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最后是我國眾籌法律環境,應立足本國實際,同時借鑒美國眾籌融資立法的經驗,盡快出臺專門針對眾籌融資的法律法規,明確眾籌融資的合法地位,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便捷性和經濟性。從法律角度上,出臺法律法規盡快合理解釋小微企業眾籌融資可能涉及的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券等問題,破解眾籌融資的模糊邊界。同時,借鑒國外經驗,加快眾籌融資的立法,從法律層面制定我國眾籌融資的標準,包括融資項目類型、融資時間、融資額度、回報方式、大眾投資者的人數和投資規模等,為眾籌融資提供合法性保障,鼓勵并促進小微企業眾籌融資的發展。
四、總結
眾籌融資的興起打破了傳統融資的枷鎖,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新的渠道。但在眾籌融資過程中,從小微企業、出資人、眾籌平臺三個主體以及法律環境各個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小的風險。從保護出資人、項目發起人和眾籌平臺等各方利益廚房,提出相對應的政策意見,保證眾籌融資在國內能夠健康有序發展。
注釋
{1}《牛津詞典》2011年收錄。
參考文獻
[1]王阿娜.眾籌融資運營模式及風險分析[J].財經理論研究,2014(3):99-103.
[2]張萬軍,邢珺,林漢川.我國眾籌融資的風險分析與政策建議[J].現代管理科學,2015(5):33-35.
[3]曾攀.眾籌融資模式的風險及防控[J].西南金融,2015(3).
[4]高新宇,陸范佳.眾籌融資運營模式下風險分析與防范策略研究[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5(5).
基金項目: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資助項目,一般項目,項目編號:KY201610。
作者簡介:賀佳丹(1990-),女,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講師,經濟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