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升
【摘要】本文基于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闡述具體解決策略和操作方法,從根本上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組合作 語文教學 提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A-0024-01
小組合作學習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的一種形式,改變了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與文本進行對話,形成認知和價值觀,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時常出現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次序混亂、出現“邊緣人員”等情況,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一、科學分組,明確職責
小組合作學習一般分有小組、大組、超大組,人數一般在2~6人,大組人數7~10人,超大組人數10人以上。小組合作學習要求人人參與學習過程,在小組中發表自己的見解,為此,教師對小組成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極其重要。小組分工是一項細心而又復雜的工作,在進行分工之前,教師需要做好準備,包括了解學生的特長、綜合能力、性格、成績、與他人的合作等,對學生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最大效用。在分組的過程中,筆者一般遵循“好差互幫、男女搭配、強弱互補、性格互補”的原則,使每個組都有各種層次的學生,保持各組之間的均衡性,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有利于激發各組間的競爭和交流。分組之后,為了避免學習過程出現“邊緣人員”等情況,教師還需要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以6人小組為例,首先要確定小組的隊名,隊名要體現出小組的特色,如“學習隊”“向上隊”“夢想隊”等,根據隊名確定小組口號,要求簡潔易懂、朗朗上口,如“夢想夢想,永不言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積極向上、朗朗上口的口號有助于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其次,小組要進行人員的具體分工,選出隊長、發言人、記錄員、聲控員、計時員等,既增強小組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又明確了小組人員的具體職責,大大提高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二、任務具體,難易適宜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時,要結合課標、教學大綱,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和挖掘,同時對本班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恰當的評估,制定出切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新型玻璃》一課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后,教師結合本課教學重難點,布置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找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筆者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如下:1.默讀課文,找出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2.小組交流并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匯總到表格中;3.小組選擇感興趣的新型玻璃,進行產品介紹。在合作學習這個環節,教師精心設計問題,選準合作探究的內容,設計的問題最好是文章的重難點或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任務具體明確,難易適中。教師還要注意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小組討論,這樣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又能保證每名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三、學會關注,學會傾聽
讓學生們學會關注、學會傾聽,是開展小組合作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小組進行匯報時,每一位小組發言人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學會聆聽別人的發言,才能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傾聽質量,筆者采用口頭約定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關注力。如小組的發言人發言時,先面對全班說“我發言”,全班回應“我關注,我傾聽”,學生們在做出回應時也要保證面向發言人并保持安靜,當全班同學都面向發言人時,發言人開始陳述自己的觀點。在學生關注和傾聽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傾聽的質量,教師可以對他們提出以下要求:1.記錄下你認為重要的知識點;2.仔細思考,你和她的看法有什么不一樣?學生有目的地傾聽,保持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且學會尊重他人,多角度認識了傾聽的重要性。
四、教師引導,精講點撥
新課改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小組討論,去聽取他們討論的內容,對于小組成員產生意見分歧或是疑問給予幫助,還需要關注每個小組的合作進展情況,對于速度較慢的小組進行提醒。當小組進行匯報展示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各小組成員的發言,對于學生沒有掌握的重要知識點,及時進行補充。如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鯨》這篇課文時,各小組把文中的說明方法和具體例子一一用表格、氣泡圖等形式呈現出來,但是文中第一自然段假設這一說明方法的知識點,沒有被任何小組提及,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就要對知識點進行補充、精講。這樣教學,教師做到該講則講、該點則點,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總之,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發揮調控和引導的作用,精心編排小組合作中的每個環節,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