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文章從職業英語能力競賽入手,通過分析競賽的內容和形式,不斷反思總結;從英語技能大賽對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教學設計、教材內容、評價方式五個方面的影響展開闡述;研究技能大賽對技工院校英語教學的啟示與促進作用,以期改進英語課堂教學,提升技工院校師生的英語實用交際能力。
【關鍵詞】職業英語 技能大賽 技校英語教學
2014年11月,我校兩名學生參加廣州地區部省屬技工院校學生首屆職業英語能力競賽喜獲團體冠軍。英語技能大賽是英語教改成果的展示和檢驗,也為深化技校英語教改帶來啟發和促進,值得英語教學工作者認真研究。
一、職業英語競賽概述
本屆職業英語能力競賽(以下簡稱職業英語競賽),舉辦的宗旨:深化技校英語課程改革,提高技校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競賽形式和占比為:筆試(閱讀與翻譯)30%,情境交流(30%),職場應用(40%)。
職業英語競賽共分三大環節:一為閱讀與筆試翻譯環節,閱讀文章內容立足于職業情景,難度、長度和生詞量介于全國英語等級考試2、3級之間;翻譯(英漢句子互譯、段落英譯漢)內容多選自《新職業英語》教材配套資料,采用百分制評分,兩名參賽選手按筆試平均分的權重計入比賽總成績;二為情境交流環節,采用圖片描述和繼續性問答方式進行,圖片內容均來源于熱門生活話題和典型職業場景(例如美發時誤損客人頭發),主要考察選手的觀察、思考、英語聽說和應變能力,一位選手負責圖片描述任務,另一位選手負責回答評委的拓展性問答,以兩位選手在該環節的綜合得分計入總成績;三為職場應用環節,選手們現場抽取職場任務(例如向領導匯報工作)進行準備和表述,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匯報表演,展示合作解決問題成果,以兩位選手在該環節的綜合得分計入總成績。三個環節融會貫通,全面深入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是一項時代感強、吸引力大的競賽。
二、職業英語競賽對教學的啟示和促進
(一)更新教學理念
“通過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把多年來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經驗和做法加以制度化和規范化,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技能大賽的局面,是我國教育制度的一項重大創新。”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黃堯在2008年6月20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說。
職業英語技能大賽是一項職業教育學生競賽活動,目的是為了充分展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集中展現職業院校師生的風采,同時引領職業院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進一步深化職教改革,為社會培養實用型和復合型技能人才。職業英語競賽題目采用閱讀、翻譯、聽說交際等筆試和口試相融合的創新模式,全方位測評職校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雖然此前技工院校對英語的重視程度參差不齊,但近年來新增的職業英語技能競賽卻給我們一個明確的信號:即便在技工學校,英語仍是一門重要學科,職業英語是技校生就業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能。因此,教學理念的更新至關重要。
(二) 改良課程設置
根據職業英語競賽形式和反饋的信息,可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英語課程。在第一學期開設公共英語課程,每周2~4節;第二學期開設專業英語課程,每周2~4節。避免只開設公共英語課程而忽視專業英語課程的“普教” 模式,減少只開設專業英語課程而忽略基礎英語課程的“空中樓閣”行為。
以職業英語競賽我校獲獎選手之一的Mary同學為例,她所在的13級電子商務高技班就開設了3個學期的英語課,其中公共英語2學期,每周2~4節;專業英語1學期,每周4節。公共英語中劃分了英語視聽說和閱讀寫作模塊。3個學期共160節英語課,加之70節比賽強化訓練課,課時量充足、課程分類科學,幫助她順利通過全國英語等級考試3級和榮獲職業英語競賽冠軍(筆試和口試均名列前茅,英語能力均衡發展)。
在英語課程中可以依據不同專業方向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選擇“英語視聽說”的綜合類課程以提升學生的聽說交際能力。建議將聽力、口語兩門課程整合為聽說課程或視聽說課程,以聽或視聽的形式進行語言輸入,以說的形式不斷升華語言輸出,語言的有效輸出又能帶動更有效的語言獲知與理解,聽與說的技能將呈螺旋式上升狀態,更符合英語語言學習的規律。3個學期均開設英語課的專業則可以加強英語閱讀和翻譯訓練,避免出現比賽中的選手筆試(閱讀和翻譯)得分較低、情境交流時聽不懂評委提問而無法準確作答的情況,從聽、說、讀、寫、譯多角度來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三) 優化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整個教學的“頂層設計”,是課堂成敗的關鍵。“教法大于內容”,好的教師必須是教學法的專家。教學法的優劣首先體現在教學設計上。職業英語競賽從閱讀翻譯的筆試部分到情景交流和職場應用部分,各環節的主題都與技校生的職業能力息息相關。這提醒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以職業能力為基礎設計職業標準,以職業標準為藍本建立英語教學計劃、編寫課程教學大綱、制作個性化課件,徹底打破傳統的以語言知識為基礎的課程設計模式。
職業英語競賽以團隊方式進行,從比賽的內容與形式來看,主要考查選手的英語聽、說、讀的綜合能力。注重參賽選手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選手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力,如在比賽口語交際環節,兩名選手必須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圖片描述和職場任務單,任何一名選手的失誤都可能會導致任務完不成或出現結果偏差,從而影響比賽成績。比賽時,選手的英語水平和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平和的心態、清晰的思維、敏捷的反應這些職業素養也至關重要,同時還要求參賽選手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選手的團隊配合能力是比賽能否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團隊精神也是很多用人單位看重的。
技校英語教學設計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多設計一些小組活動,參照真實的比賽形式,鼓勵學生相互合作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組建4~6人的學習團隊。這些團隊在課上可作為討論小組,在課下可作為互助小組,在練習時可作為項目實施小組。教學中,教師將課堂看作是學生表現自我的舞臺,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不但要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如與人溝通、信息處理、團隊合作、創新革新等。例如,在情景對話的教學中,要加強在講臺的演示環節,強調演示效果。在案例教學的環節中,除了小組討論,要求小組成員就討論內容形成報告,由小組成員報告所討論的內容。在日常教學中,多鼓勵學生自由發言、積極提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形成以“實用性和交際性”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模擬比賽場景的教學,可以較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讓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習效果更理想。
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變“知識傳授型”教學為“能力培養型”教學,真正把學生的發展和需求作為出發點,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確立學生主體地位,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激發潛能,啟發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學習的思維和習慣。情境、任務和項目教學法都可以引進課堂,輔以各種多媒體教學設施,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育人,使教學中既有英語綜合技能的培養更有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 變革教材內容
英語技能大賽的考核內容是與行業密切相關的主題。例如日程安排、產品介紹、洽談業務等,大多基于通用職業場景,涉及面廣,主題與行業密切相關,有著非常濃郁的時代氣息。就目前各職業學校所選教材而言,沒有一本能涵蓋比賽所考核的內容。盡管我們不是只為了比賽而選材上課,但僅以一本教材作為課堂教學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應當將技能大賽的內容有機嵌入日常教學,例如嘗試以專業為背景,開發幫助學生學習的“活動材料”或“活頁夾”式教材。內容選擇除“適用、夠用”的純語言知識以外,側重于動態教材的積累,即可以隨時抽取、補充、更新、緊跟本專業主流技術的內容,如英文產品說明書、工藝管理規程、產品質量與技術標準、行業法規與安全條例、英文合同以及各種公眾媒體上發表的與本專業相關的英文知識與技術資料,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所學內容與行業息息相關,對職業發展有很大幫助,才能激發主動學習愿望。這對教師來說,也是巨大的挑戰,教師必須時刻關注行業發展前沿,更新適合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發展的英語教學材料,積極開發音像教材、計算機輔助教材和多媒體教材,豐富英語教學資源庫,拓寬學生知識面,使教材由一元向多元發展,由呆板型向活力型轉變。
(五) 轉變評價模式
英語技能大賽雖然不是每一位技校學生必須參加的大賽,但它檢驗技校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終極目標是顯而易見的。技校英語教學中應改變傳統的一紙考試定乾坤的終結性評價模式,積極改進學生學業評價體系和方法,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階段性評價和日常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小組互評與師評相結合,重點突出聽說交際能力的考查,強化學生日常學習的管理和監督。例如我校開發的校本題庫(分筆試題庫、口語題庫《技校英語100句》)作為階段性和終結性評價手段之一,同時將校內藝術節、技能節的英語情境對話、英文字書寫、英語美文朗誦、英語競速閱讀、英文歌曲演唱等競賽成績,各類英語角、專題講座、英語等級考試等社會實踐活動成績納入評價范圍,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供多種展示能力的舞臺,促進學生在聽、說、讀、寫、譯方面的全面發展,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結束語
技能大賽是檢驗教學成果的平臺,一次全方位的從表面到實質的檢驗,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通過搭建校內外大賽平臺,形成普遍性、經常性的技能競賽制度和良好的培養選拔制度,實現技能大賽由階段性工作向常態性工作的轉變,由少數師生參與向全體師生參與的轉變。職業技能大賽的目標是“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強化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的培養。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英語技能大賽從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促進課程建設、變更評價機制與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對技校英語教學改革起著促進作用,為教改注入“新鮮血液”,引領技工院校英語教改沿著 “導向就業、對接企業、強化技能”的方向實現從“公共”到“職業”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