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庚仁
【摘 要】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提高公共體育服務水平”。體育產業發展中的短板卻令人擔憂,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供給總量不足和結構性失調。文章以供給側改革為視角,探討了如何優化我省體育產業供給,促進我省體育產業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體育產業 供給側改革 互聯網+ 供給優化對策
一、引言
我省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在供需矛盾。因此,我省體育產業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是如何進行供給側改革。何謂供給側改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的一條中央經濟治理思路,包含三個層面:轉型產業層面供給、創新要素層面供給、改革制度層面供給。對體育產業而言,就是從供給端入手,通過政府放權、社會介入等手段,激發市場主體的內在活力,創造需求。反過來,利用需求倒逼供給,為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二、我省體育產業供給主要問題分析
(一)需求側旺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體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體育不再是一種“小眾消費”,已經深入到社會大眾的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眾消費。從國家層面講,全民健身已經上升為一種國家發展戰略;從社會大眾的層面講,體育突破了體育的范疇,社會大眾對體育的參與意識越來越強。據國家體育總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呈逐年上漲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提倡“花錢買健康”這一消費觀念。
(二)供給側乏力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以政府為中心的體育資源供給模式。除了政府干預,很難吸引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同時,由于政府的職責定位限制,對體育的供給十分有限。此外,受各種因素影響,政府側重于向競技體育投放體育資源,對相關的公共體育需求重視不夠。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公共體育資源供給乏力,嚴重制約了我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三)供需錯位
我省體育資源供給“一冷一熱”問題比較突出。在當前的體育場地設施供給中,政府投入修建的簡易的體育場地設施被大量閑置。相反,一些相對高端的體育場館卻是一席難求。這反映了我省體育資源供給出現了錯位現象。歸根結底,這是由于我省的體育資源配置還沒有完全擺脫計劃配置的模式。
三、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我省體育產業供給優化對策
(一)政府放權,構建體育資源多元化供給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實行“管辦合一”的體育管理體制,幾乎所有的體育資源都集中在政府手中。這種體制的實質是“政府壟斷”。不可否認,在計劃經濟時代,這種體育管理體制有著獨特的優越性。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這種體育管理體制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政府要面向市場、社會放權”。相關部門要根據這一要求,對體育資源供給放權,鼓勵新的社會力量參與體育供給,實現體育供給主體多元化。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供給效率。
(二)創新管理機制,實現供給和需求的無縫對接
近幾年,“互聯網+”持續升溫。對于傳統行業而言,“互聯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及互聯網平臺,促使各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接軌,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有人認為傳統體育產業模式弊端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不夠成熟、不夠深入。要想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應用于體育行業,必須對體育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
首先,發揮互聯網技術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對體育產業的供給機制進行改革與創新。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搭建與公眾溝通的渠道,了解公眾對體育資源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為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提供精準坐標。
其次,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有效整合各部門資源,避免資源重復建設。
最后,基于互聯網平臺,建立體育管理部門公共體育服務的績效評估,打破傳統的以競技體育金牌數量衡量政績主要標準的做法,將全民健身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績效評估標準體系,促使各相關部門及人員更好地提供公共體育服務。
(三)轉變管理理念,樹立以公眾為本的公共服務理念
“官本位”思想在我國政府管理中根深蒂固,體育產業也不例外。我國的體育公共產品供給采用單向的決策機制,各級體育行政部門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公眾提供體育資源,沒有考慮到公眾的體育訴求,結果導致體育資源供給無效,出現“一冷一熱”的尷尬局面。對此,體育管理部門應轉變管理理念,樹立“民為本”的公共服務理念,根據公眾的體育訴求進行資源供給,解決“供需錯位”的難題,提高供給效率。
四、結語
供給側改革為優化我省體育產業供給指明了方向。以供給側改革為切入點促進我省體育產業健康、全面發展,不僅是國家經濟政策下的時代要求,還是我省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互聯網+”大環境下的必然趨勢。因此,在改革與創新傳統體育產業模式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實現體育產業與互聯網的對接,促使我省體育產業供給側改革更全面、更徹底。
【參考文獻】
[1]鄭曉燕.完善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多元發展的保障機制[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1(2) :67-70.
[2]馮志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經濟問題,2016(2).
[3]葛鑫遠,時海芳. 我國體育產業內部結構失衡的原因及對策[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7, 23(5): 24-26.
[4]楊鋒,江廣和.湖南省體育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9,23(2):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