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本文從專業教育、創新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德育教育、心理素質教育五個方面,對高職圖書館的職能進行了分析討論。闡述了高職圖書館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高職院校;教育作用
1 引言
高職院校教育具有職業性、地方性、實用性等特點。主要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熟練掌握某一特定職業技能的高層次技術型人才。在教學上必須體現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體系,擺脫傳統學科專業的教學模式,強化以實踐教學為核心內容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提高。因此,高職圖書館作為傳承人類文化和傳播知識信息的服務中心,教學和科研的服務基地,學生的第二課堂,將在高職院校教育發展歷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 高職圖書館(以下簡稱高職館)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培養的人才應該具有獨立性、創新性,既懂專業知識,又有多方面的能力。培養這樣的新型人才,高職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所收藏的文獻以能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實踐技能訓練、擇業需要為重點,并能根據學生拓寬知識結構、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環境、關注和參與社會及企業活動的需要,及時提供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和企業改革的信息。高職館作為知識的殿堂,信息資源的中心,是莘莘學子與信息資源之間溝通的媒介。也是開發思維,啟迪智慧,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學會求知、做人、生存和與人共處的導師。
2.1 專業教育的課堂
“專業是社會分工的體現,專業教育建立在專門化知識的基礎上,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知識的專門化、學科的分化而產生的。”專業教育是人才的必要素質,它使學生們能深入地做學術研究工作,或將來在社會上能用其所學做建設工作。21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學科之間出現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而以綜合及整體化為主導的趨勢。因此,對學生們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尤其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將來是第一線工作的高層次技術人才,在終身只固定在某一領域或某一專業的局面將逐漸被打破。所以必須提高學生的基礎素質與職業轉換能力,才能使高職學生在瞬息萬變的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高職館作為知識結構的信息源,以其海量的專業文獻,創造了拓寬知識、跨學科學習的條件。學生接受課堂教學后,既可以來高職館鞏固“第一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愛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選讀各種文獻資料來豐富充實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高職館擁有非常有利條件,其優勢表現在傳播知識過程中永遠不會出現知識枯竭。因此,高職館的教育形式比課堂教育更具有主動性、靈活性和廣泛性。
2.2 創新教育的園地
21世紀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的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創新需要基礎,需要知識,而知識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靈魂,改變了過去傳統教育的“一刀切”,教師主導,滿堂灌輸的教學方法,以注重個體、學生中心、自主學習為形式的教學,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了學生質疑興趣和求新鉆研的能動力,培養了他們批評與創造性的思考,使其具有捕捉、判斷和處理信息的學習與創造能力。高職館適時為他們提供了自由活動、自由創造的園地。學生們可以在館內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地學習,自由地支配學習時間,使他們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檢索到所需要的文獻資料。因此,高職館是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要園地。
2.3 文化素質教育的基地
高職館具有物質和人文的幽雅環境,其豐富、高品質的館藏,整潔雅靜的閱覽環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其閱覽環境具有知識、道德、情感教化三位一體的感化教育功能,在素質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優勢。著名學者吳宓在論述牛津大學時,曾說自己雖“半載匆匆往”卻“終身系夢魂”。由此可見校園文化環境的重要。高職館是影響和決定著校園文化特色的重要基地。心理學認為:當生活環境發生變革時,人的心理必將發生相應的變化。優化的社會人文環境、催人求索向上的氛圍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必不可少的外部條件。環境的影響勝于說教,正如那里的書山學海、濃厚的學習氣氛以及物質環境的維護和凈化,才激發起每一位學子的求知欲望,并且在這一特定的教育環境中也蘊涵著文化精神和有形無聲的教育功能,使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理想人格的塑造,達到文化素質教育的目的。
2.4 德育教育的場所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這樣一種情況,即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征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這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份就是道德。”德乃立身之本,本固才能枝榮,根深才能葉茂,葉茂才有收獲。當今社會上存在各種形形色色的誘惑,人們往往忽視“德”的重要性。正如人們常說,好書是人生的導師,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作為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高職館,有大量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有許多宣傳革命傳統,謳歌英雄人物的書籍;有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傳世之作。學生們通過閱讀這些優秀的書籍,從內心深處升華起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出為全社會、全人類作貢獻的崇高感情,改進處世態度,拓寬知識,開闊眼界。通過館內醒目的名人名言和先進楷模事跡專欄,創設相應情境,使學生從中獲得直接體驗、感悟,這些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彩,格調積極向上,學生喜聞樂見載體形式,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內在需要和動機,使學生們更直觀的受到感染和教育。
2.5 心理素質教育的機構
隨著社會競爭的激烈和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大學生處于青春期,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常常一蹶不振,心態調節能力欠佳,因心理素質不良而出現退學、休學、自殺事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遭遇挫折時的承受能力更令人擔憂。從青年學生的心理發展來看,身心的劇變,情感的波動,復雜心理矛盾的增加,普遍具有過渡性、閉鎖性、社會性和動蕩性的特征,心理素質教育愈來愈顯示出其所具有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對世紀人才素質理論”研討會上,提出了新世紀人才素質的七條標準,其中就有三條與心理素質教育有關:在急劇變化的競爭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有豐富多彩的健康個性;具有和他人協調與交往的能力。所以說,在現代社會中要成為合格的現代人,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又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作為心理素質教育機構的高職館,利用館藏文獻中的心理教育書籍資料,定期推薦心理學方面的專題書目,組織心理學專家講座和學生親自經歷講述,來調節和減緩學生們的緊張情緒,并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擺脫心理的困境,走出情緒的低谷。
3 結論
綜上所述,高職館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和情報功能。利用其豐富的服務內容,先進的服務手段,特色的服務方法,在高職院校教育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職館的事業是“根”的事業,只有根的深度才有大樹枝葉的繁茂。高職館只要把握住新的機遇,有效的發揮其職能作用,必定能為高職院校快速發展增添不可估量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