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柳
【摘 要】習作教學中學生“怕寫”、“厭寫”、“無話可寫”的心理障礙就像擱在他們心中的一塊巨石,無時無刻地困擾著他們,這嚴重影響了習作教學的質量,同時也妨礙習作教學的改革步伐。老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的習作動機和欲望,學會積累,同時要學生說真話、吐真情、寫真事,表達真情實感。這樣便可早日幫助學生消除習作的心理障礙,使大腦得以豐富,習作的心理素質得以提高,從而達到提高認識生活和反映活的能力。
【關鍵詞】習作教學;觀察;積累;表達
習作教學中學生“怕寫”、“厭寫”、“無話可寫”的心理障礙就像擱在他們心中的一塊巨石,無時無刻地困擾著他們,這嚴重影響了習作教學的質量,同時也妨礙習作教學的改革步伐。導致學生習作產生心理障礙有多種因素,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習作教學中忽視了觀察和對生活的積累;其二是教師在進行習作指導時,重形式輕內容,教學中生硬仿寫的情況尤為突出。老師在課堂中給學生歸納提煉習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但學生寫什么,心中卻沒底。一提及習作,學生便會愁眉苦臉,“望題興嘆”。這些弊端的存在,在學生心中形成一道障礙,自然會在習作時,既“怕”又“厭”。
文學批評家劉勰曾說過:“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這說明,老師在進行習作教學時,首先應明白作文是生活中的一個項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讓學生懂得怎樣寫。即在學習生活中,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提起筆寫下來。而關鍵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習作動機和欲望,學會積累,同時要學生說真話、吐真情、寫真事,表達真情實感。
一、學會觀察,擴充日記,展現個性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當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鄙钍橇曌鞯脑慈?。學生作文是利用大腦把平時生活信息的積貯在興奮狀態下完成的。生活的信息與積貯豐富了,學生心理也就充實了,習作也就言之有物了。老師就得考慮怎樣將習作的關門指導改為開門指導,向生活開放,讓學生放開眼界看世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和思考的積極性。讓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物、景及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動物的外形和生活習性;景物的形、聲、色、味等。同時,從寫日記入手。教師應該明白,日記也是作文的一種形式,它不失為一種好的訓練方法。日記每天寫一兩段,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像命題作文,要在規定的時間里寫,并且要寫規定的內容。寫好日記,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和練筆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記熟悉的人、事、物,長短不限,引導學生注意詞匯的積累,語句的拾零,鼓勵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作文的基礎來源于日記,寫好日記,是作文的成功之路。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以此為基礎,擴充素材,允許并鼓勵學生從自己的日記中挑選一篇,修改擴充后,取代一篇規定作文,學生肯定會很歡迎,都盡力地表現自己的“文才”;有的一事一議,頗見深度;有的親身經歷,妙趣橫生;有的觀后評論,大有見地。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對作文提出的要求:“允許學生不要按照提出的內容范圍來寫。雖然提供的內容很寬泛,但學生可能有更想寫的內容,這是允許的?!币虼?,教師在作文指導課上,可以讓學生愛怎么說就怎么寫,不受條件框框的約束,像小鳥奮飛。教師要想盡辦法開拓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自由地說,心情的說,說出心中的苦與樂,說出心中的煩與惱,說出心中的愛與恨,然后指導學生把剛才的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在寬松愉悅的、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寫下來。
二、開闊視野,學會積累
葉師說過:“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樣的文字?!边@告訴我們習作質量的高低取決于學生對生活認識程度的深淺。因此,只靠感官對生活機械的攝取和客觀的感知是不行的,還必須啟發學生通過感官對客觀的事物進行審視、深究,進而理解生活。教師要把握好時機,啟發學生積累所見、所聞、所想。如:帶領學生春游時,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家中養了那些動物,它們各有什么特征?從自己經歷的平凡小事中,你獲取了什么……學生只要經過實地觀察,擇其事物之特點,認真細致地分析、思考,思想會變得新鮮活潑,來自多方的信息會一點一滴地貯存于學生的腦海。這樣為學生提供了習作的資源,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提筆習作,而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同時,新課程標準規定整個中學階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0萬字,這實在是令人稱快的舉措。增強孩子的審美素養,熏染孩子的人文精神,是我們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而加大閱讀量,提高孩子對世界的感受能力,以及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能力,提高寫作水平,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作為教師,首先應根據學生的年級特點,個人特點,激發引導。要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書刊,對開闊眼界,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有利的書閱讀。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有效的提高閱讀的效率。試想,如果學生真正從中獲得了生活的積累,實現眼中有物、心中有事、事物有別,那么學生提筆畏懼的現象就不復存在,習作的心理障礙自然就消除了。
三、營造氛圍,提示思路,學會表達
營造學習氛圍,提示習作思路,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習作機會,體會習作的樂趣,這是作文生命力的所在。學生有了生活的體驗和積累,便會對心里那些無奇不有的人、事、景物有無盡的看法和想法,并想告訴別人。教師要因勢利導,在學生有源有言、有感欲發的情況下,激發學生傾吐的欲望,誘發學生回憶生活的積蓄,回味思考,加工提煉,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個性特長充分發揮,根據各自眼中之物,物中之異,寫出各片段特色內容。比如寫樹,寫哪一棵樹,什么時候的樹,表現樹的什么精神,則由學生自己確定。其次,在學生積極動腦、動筆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言之有序,抓特點、抓重點,根據自己的材料,選其某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使文章來源于自然,也能還原于自然。
總之。教師要正確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每篇文章。因為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高有低,特長、性格又是各異,對同一事物的觀察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寫出的文章也就各式各樣,這是習作的個性特征所決定的。為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教師要提高認識,明確目標,立足學生的發展,要善于觀察學生,熟悉學生生活,研究學生心里,了解學生個性;善于捕捉時機,有層次的指導學生多看、多想、多記,讓學生“情動而辭發”。善于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營造自由表達的民主氛圍,拓寬學生表達思路,豐富學生生活積累,千方百計打開學生的“話匣子”。這樣便可早日幫助學生消除習作的心理障礙,使大腦得以豐富,習作的心理素質得以提高,從而達到提高認識生活和反映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