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瓶
【摘 要】本文認為,作為班級核心的班主任,既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真正做到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學習成長起著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同時,又要從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傾注愛心,因材施教,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抓好班級管理。本文從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愛為本,尊重學生;培養責任,融入集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等四個方面,對以上觀點加以論述。
【關鍵詞】班主任;素質;責任;班級管理
班級作為學校工作和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單位,其管理關系學生素質教育的成敗,也直接影響校風、班風和學風的形成。本人有多年小學班主任的工作經歷,現從班主任的角度,就班主任老師如何加強自身建設與班級建設兩個方面,對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淺談幾點體會。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教師作為一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既要品德高尚,又要才能卓越,既要重言傳,更要重身教。教師要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為有用的人才,就必須把書教好;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文化知識,培養其能力,而且還要按照一定的世界觀塑造學生的靈魂??鬃诱f過,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國教育史上對教師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言行一致,處處事事努力做學生的表率。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師處處事事都應嚴于做到身正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來教育和感化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遠大的理想、誠實謙虛的品質、勤奮好學的作風和禮貌待人的素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必須加強道德修養,用健康的心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待工作,對待學生。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社會對教師的根本要求,也是師徳的重要特征和優良傳統。學生在校學習,往往把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化為自己學習的內容、仿效的榜樣,作為班主任,天天與班內學生接觸,比一般任課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更密切,產生的影響力也更大,更應該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和言行舉至,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身教更有潛移默化之效,作為班主任必須時刻牢記自己為人師表之責,要不斷自我檢點作榜樣。小學生的思想單純又如一張白紙,教師日常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讓他們受到影響,身教重于言傳,若是言行不一,則學生就會對教師失去信任,口服而心不服,甚至是陽奉陰違,那班主任也就很難開展工作了。
二、以愛為本,尊重學生
作為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必須到以愛心為本,愛護學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一環,愛心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教師以愛為本才會“目中有人”;教師心中有愛才能登上人格的至高點。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班主任要注意細節,用愛心感化學生,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中,要讓學生感覺到你的善解人意、親切友好,把你當成知心朋友,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親其師、信其道”。
學生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教師在施教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班主任不僅僅是普通教師,還是班級的管理者,更應該了解學生、關心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教師對事業的熱愛就是通過傾注在對學生的熱愛上、對學生的培養上。教師對學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僅會激勵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會為了學生而更加注意錘煉自己的品德素養。
教師應該謙虛和無私奉獻,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會促使教師把各種美好的道德在教學過程中以隱性的或顯性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感情也會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縮短教師與學生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使教師更準確地認識學生、把握學生、親近學生,從而溝通知識傳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暢。師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學生也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責任,融入集體
班級作為一個集體,班主任應讓班內所有學生都對自己的班級有集體感、歸屬感,要讓班內學生人人融入班級集體。在班內管理中要樹立“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觀念,讓班級的榮譽和每個學生的行為緊緊捆綁在一起,培養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感,明白班級的優劣成敗都與自己息息相關。同時,為每個學生搭建展示自我、鍛煉自己的平臺,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避免好學生一人多事,后進學生無事可做的現象,形成“班級無小事,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圍。
班主任應該對學生從少培養他們的責任心,讓他們從小學會有擔當懂責任,養成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著名作家托爾斯泰曾說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是責任心?!迸囵B學生的責任心,就要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讓每個學生有事可做,有責可負,體會“承擔責任”的酸甜苦辣,使他們各盡其職,爭當班級主人,從而營造“積極配合,團結一致”的良好班級氛圍。讓他們始終覺得自己是集體的主人,應該主動關心集體的事情。老師一定要把集體的事交給大家去做,調動他們為集體出主意,為集體的問題分憂。班主任還應借助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往往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而顯得五彩斑斕,學生在活動的參與和競爭中,學會了表現自己,達到了培養責任心的目的,從而使班級的榮譽碩果累累。
四、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良好班風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素質的提高將伴隨著我們教育管理的全過程,他們的表現也時常會有反復,特別是后進生,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奉獻愛心,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切不可對那些一二次教育未見成效,或有改進而不能持久的學生失去信心,而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要勇于探索,因材施教。作為學生人生發展直接指導者的教師,應通過完善的教育幫助他們不斷認識自己的潛力和發展的可能,牽引出每個孩子內在的潛質,豐腴他們想象的翅膀,并為之鋪設好起飛的跑道。
教育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是科學精神與道德精神的統一,教師的教育條件不可能一成不變地重復出現,更沒有一套可供教師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使用的現成教育模式。教師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也不能把自己的經驗年復一年地重復使用,因此,教師必須以對國家人民、對學生極端負責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創新精神,在實踐中不斷開拓進取,拓寬思路,想出新辦法,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這樣,教師的教學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
總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班主任就是這個家庭的家長,作為家里的主心骨,必須以身作則,對家中所有成員充滿愛心,認真負責帶領家中的孩子們學知識、學做人,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個大家庭中得到德、智、體的全面發展,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教師的精彩在課堂,課堂的精彩在課外。作為班主任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完善人格魅力,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讓課堂不僅成為學生樂學、成人、成材的樂土,而且成為教師自己享受生活的開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