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軍
國現階段的教育發展的根本宗旨是“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安全至上”。這體現了學生思想品德和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強有力的德育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在新時期,要以人為本、理清思路,分析查找學校德育存在的不足之處,不斷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健全德育網絡,強化德育措施,優化學生管理,為構建和諧校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倡導和諧教育
和諧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一種新的教育境界。和諧教育強調每個人的每個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全面、自由的發展。和諧德育是和諧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和諧校園背景下,能夠促進社會與個人、個人與個人和諧發展,并最終達到“雙贏”的道德教育。
在哲學本體論上,“以人為本”就是在自然、社會與人的關系上,人是本體,人是主體,人是目的,人是標準?!耙匀藶楸尽钡睦碚撘笤诤椭C校園建設中,以“人的存在和全面發展”為理論基礎,充分開發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強調利益導向和競爭效益的經濟倫理與以奉獻、利他精神為主要特征的社會倫理發生著激烈的碰撞,用過去教育中所運用的社會本位思想來要求人們,已經缺乏充分的社會基礎。
道德規范的作用主要依靠人的內在的自律行為,它能把客觀社會外在要求內化為人自己的信念與需要,它能使人做到在無人監督、無人要求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信念,抑惡揚善,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當今影響和諧校園建設的因素有很多,以學生考試作弊為例,盡管學校出臺了各種規定和制度來竭力制止,但事實上卻往往治標不治本,作弊現象依然嚴重。究其原因,是人的道德素質、社會的道德風氣在起作用,缺乏道德意志、道德修養的人,一旦觸及利與義的矛盾,就容易突破道德底線,出現一些不和諧的因素。因此,建設和諧校園,必須大力強調底線道德教育。
人文精神是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在構建各種制度、規劃與生產物質產品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觀念、風俗、生活方式和社會心理的綜合。在和諧校園的建設中,教書育人、培養人文精神是重要組成部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并不完全取決于向學生灌輸人文知識的數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必要的和諧人文氛圍。因此,教育者應具有豐富的人性、正義感和公正心,能夠自律,善于與他人協調和替他人著想,尊重人權、熱愛學生等。建設和諧校園追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誠如恩格斯所言,“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傳統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師道尊嚴”的基礎之上的,這種和諧關系往往是忽視甚至犧牲學生的利益換來的。在現代社會中,要求師生平等的呼聲日益高漲,和諧的師生關系正在逐步養成,出現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自由、平等的師生關系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師生之間彼此保持著人格上、尊嚴上、政治上、學術上的自由和平等。因此,尊重無疑是維系人際和諧、族群和諧、人與社會和諧的紐帶。
二、完善德育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主抓學校德育工作以來,筆者結合我校實際,廣泛征求意見,制訂了《班級日常管理考核細則》《文明班評比方案》 等有關德育管理制度,進一步促進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經常化,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的同時,我們狠抓制度的落實與執行,每天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檢查評比,做到每天檢查打分,每周小結,每月匯總排名,把結果納入到學期末班級和班主任考評之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辦好一所學校,使其得到快速健康地發展,必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校風、學風、班風怎樣,就要看學校的德育師資隊伍如何,為此,我校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十分注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一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學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重新修訂了《教師考評細則》《德育工作制度》等規章制度,把教師的教學實績、教學常規、工作紀律等納入《教師工作考評細則》之中,通過制度規范教師的言行,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使教師切實做到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二是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學校十分重視教師的教育理論學習和業務培訓工作,每周一下午都要召開一次全體教師會議,認真組織教職員工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并要求全體教師做好學習筆記,寫出心得體會。
三、加強校園環境建設
“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學校要追求“校園無閑處,處處都育人”的境界,其校園文化品味高雅,獨具風采。校園潔凈,花草樹木錯落有序,安排的匠心獨運。每棵樹木、花草上都有溫馨提示,這與各辦公室門、窗上的名言警句、走廊中豐富多彩的墻壁文化遙相輝映,昭示著學校文化的人文關懷。沉浸其中,使人心曠神怡。在這里,民主、寬容、和諧的辦學理念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得以詮釋。置身于這樣濃厚的立體文化環境中,每個人的心情都是快樂的,每個人隨時都可以得到啟發和教育,心靈隨時都可得以凈化,思想得以升華??梢?,環境的德育魅力同樣是無窮的。德育的真正魅力仍源于教育者的用心!
四、扎實有效地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師生安全、校園安寧是教育發展的一個最根本的前提條件。然而在災難未降臨之前,很多學校的安全教育卻免不了流于形式,走過場。我們總在新聞中、報紙上看到諸如學校墻體倒塌砸到學生,學生放學被傷害,學校組織不好,發生踩踏事件踩死學生……這些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1.健全校園安全工作領導機制,構建校內安全工作領導核心
學校安全工作,校長要總負責,主管校長要直接管理,各部門“一把手”是直接責任人,學校要通過“層層簽訂責任書”的形式,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加強責任追究制度的執行力度,為校內安全工作打造堅強有力的組織管理機制。
2.健全各項安全工作防范措施,制定切實有效的安全工作預案
“校園安全,預防為主”,這是校園安全工作的重要原則。學校是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活動的“主場”。為確保各項活動的正常進行,做好各項活動安全防范工作尤顯重要。特別是組織師生進行大型活動,更要事先準備活動預案,把安全放在首位,確保活動萬無一失?!?/p>
3.加強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讓安全教育的警鐘長鳴
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有得到家長和社會的鼎力支持,互為補充,形成全力,才會大見成效。為此,我們要做到:一是多去家訪,與家長商討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如何消除安全隱患的措施。二是請有經驗的家長到家長會上介紹經驗,交流管理教育出孩子的良方。三是請當地司法所的專職干事員,來校作報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讓安全第一的警鐘時時長鳴。
總之,做好學生的品德和安全教育工作,關系到每一個家庭平安幸福的切身利益,也是保證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學校管理中的德育、安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的方方面面能力合作,整治育人環境,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確保校園平安,排除各種影響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因素,班級德育、安全教育工作,也要依靠健全的法律制度來維護。同時,全體教職工,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思想意識,才能使德育,安全教育工作富有成效,才能使德育、安全教育工作永遠置立于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