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素玲
【摘 要】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精彩,往往源于教師對生活化教學資源的應用。作為教師,應當在教學內容處理上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情境設計時貼近生活,綻放學習光彩;在教學活動安排中體驗生活,凸顯學習魅力;最后在教學延伸中回歸生活,加深學習感悟。這種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思想品德教學課堂必然充滿生機,精彩無限!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精彩;生活化
《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學科教學建議》是貫徹《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精神,指導教學實踐的具體化意見。如何踐行《教學建議》,使最前沿的課程改革精神落實到日常教學之中,是我們一線思想品德教師共同思考的問題。筆者在認真研讀《教學建議》的基礎上,積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其中的第12條教學建議深有感觸。
《教學建議》第12條指出:堅持正確價值觀念引導,并將其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讓思想品德課教學源于生活,通過生活,為了生活。這就要求廣大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教學內容處理上聯系生活,在教學情境設計時貼近生活,在教學活動安排中體驗生活,最后在教學延伸中回歸生活。這種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必然演繹出一節節精彩的思想品德課堂。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初中思想品德教科書就充分體現了“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教學新理念。所以每位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地研究本節課對應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合理地解讀教學內容,準確地把握編者意圖,同時又不拘泥教材,要以與時俱進的理念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教學實踐也證明,只有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觸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比如:在“不言代價與回報”這一教學內容的備課過程中,筆者緊扣本課課標要求“理解承擔責任的代價和不承擔責任的后果”,根據九年級學生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兩難選擇實際,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地取舍,讓教師教得更有味,學生學得更有趣。在進行“什么代價、什么回報”這一教學內容時,筆者選擇教科書中的小柯是否參加班委改選這一經典材料,讓學生有話好說,又能夠自然引出承擔“責任=回報+代價”這一知識點。然后采用小組合作形式讓學生對小柯面臨的選擇進行全方位評估并作出學生自己的選擇,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一旦作出自己的選擇就應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這一道理,這是對這一經典材料地深化。在進行“我承擔、我無悔”這一教學內容時,舍棄書本相關鏈接中的材料,讓學生尋找身邊的最美,學生舉例同齡人剛被評上黃巖十佳新事的最美“豪兄弟”事跡與黃巖最美志愿者群體等,把學生榜樣具體化到身邊的人,貼近學生,伸手可及,極易引起共鳴。
二、教學情境生活化,綻放學習光彩
經過生活化處理的教學內容,還需要教師用生活化的素材,創設情境,制造話題,在課堂上形成學生“有話要說”、“有話可說”、“有話能說”的氣氛,這樣,才能綻放學習的光彩。
比如:在教學“換位思考與人為善”這一內容時,筆者為主人公小智創設了兩個情境。
情境一:這個星期輪換了位置,輪到我坐在靠窗邊上的位子,作為課代表,我每天要進出座位好多次,由于座位擠,每次都需要小文站一下我才能出去……我火冒三丈。
請學生與自己的同桌在位置上扮演情境一中省略的部分。
情境二:上學期期中考時,一向粗心大意的我竟然把數學答題卷寫漏了兩面。我十分難過。無奈的我只好打電話給媽媽,原本以為媽媽會很生氣地大罵我不長眼。沒想到媽媽卻反過來溫柔地安慰我說:“沒關系,難免的。不要傷心,不次注意,不要太自責。”我當時真的很感動,媽媽的理解像一股暖流從我心中流過。
設問:請你說說開始我是怎樣想的?之后又是怎樣想的?
這兩個情境均來自學生現實生活,有的學生甚至有相同的經歷,自然積極發言,扮演到位,感觸深刻,真正體現了“情到深處理自明”。
三、教學活動生活化,凸顯學習魅力
教學活動要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是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中要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進行溝通,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省,從而喚醒學生的內心情感,體驗學習的魅力所在。
比如:在教學“豐富多樣的情緒”這一內容時,筆者根據課題,應景地采用“我說你猜”情緒詞語游戲導入,再根據《身邊的故事》這一情境,采用“畫臉譜”活動,掌握情緒的四種基本類型,然后通過“情緒詞語大比拼”分組比賽,集思廣益,理解情緒的特征是豐富多樣的,最后采用看書本P62圖準備講故事《他倆究竟差在哪兒》,懂得情緒是把雙刃劍的道理。這一節課師生在環環相扣的活動中,既感性地體會到了豐富多樣的情緒,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又理性地領悟到在生活中要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爭做情緒的主人。
四、教學延伸生活化,加深學生感悟
思想品德課的內容與形式與生活密切相關,思想品德課的外在延伸當然應該指導我們的生活。如何在教學中觸及學生情感中的敏感之處,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感悟深化,落實到行動上,這不僅是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更是所有教師在教學中希望達到的終極目標。
比如:在“與不良誘惑說不”教學的最后環節,筆者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診治,制定拒絕不良誘惑計劃,并要求一周后反饋完成情況。這個活動具體做法是,先在課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現在面臨的最大誘惑是什么,再寫出受誘惑的真實表現和目前給自己帶來哪些不良后果,然后應用今天所學的途徑準備采用哪些具體措施,最后寫出我準備請誰做這項計劃的監督人并當眾宣讀。再如:在教學“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最后環節,讓學生“真情傳遞送出關懷”,具體做法是:仔細思考你身邊的人,確定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和真情傳遞的內容和方式,并說明理由。并且溫馨提示:自己的真情傳遞是不是你關懷對象所期待的方式。
課后,聽課的教師一致認為這樣的課堂延伸共同之處在于:本節課的知識學習有了充分施展的空間,讓學生在積極反思中感悟生活,學會做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苯虒W實踐證明,生活化教學策略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潤物細無聲”地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讓思想品德課伸手可及,變得更實在、更有味、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2013.
[2]浙江省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指導意見,2013.
[3]王瑛.淺析情境教學對思品課堂情感目標的落實[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