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梅芳
[摘要]在新課改時期,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顯著的作用,學生學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良好的師生關系。改善師生關系,實現和諧對話,是提高化學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型師生關系;化學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086-02
近段時間,我縣開展了深入各鄉鎮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調研活動,筆者發現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精心做好教學設計,導學案的問題預設也合乎課堂要求,鞏固練習和拓展提高練習更是經過了一番精選,但實際的課堂卻仍是教師在唱獨角戲。教師辛苦地講,學生卻若無其事地聽,整堂課處于教與學的不和諧氛圍當中。在新課改時期,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顯著的作用,學生學習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良好的師生關系。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條件。教師的教育影響只有通過學生的選擇才能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實際的作用。因此,教學不是教師單向的傳輸過程,而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它需要學生發揮主體性,積極地參與其中。
(2)從教育的角度看,教師是傳授者,在這種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教育教學的主導地位。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的責任是幫助學生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終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判斷、學會選擇。
因此,改善師生關系,實現和諧對話,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應該從這兩方面著手。
一、學生方面
1.主動與教師交流溝通,努力與教師保持良好關系。善于從生活中思考學科的知識問題,把自己的發現與不解之處多跟教師進行交流,多向教師請教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解答問題的方法,從而促進與教師良好關系的建立。
2.正確對待教師的表揚和批評。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當獲得表揚時,不應只沉溺于沾沾自喜中,更應該從中汲取前進的動力,更努力地投入到學習中,爭取更大的進步。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犯些錯誤,自然會受到教師的批評。不管教師的批評嚴厲與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并減少再次發生類似錯誤的可能性,明白做人的道理并順利完成學業。只有虛心地接受教師的批評,認識自己所犯錯誤帶來的后果,才會對教師的及時批評和指出錯誤的行為滿懷感激之情。
3.有一顆豁連的心,能夠包容教師的錯誤。人無完人,再優秀的教師也難免會犯錯誤,比如評卷時誤批,統分有誤,錯怪某些學生,課堂板書有誤,知識講解失誤,等等。作為學生,應該坦誠地、委婉地指出教師的問題,以寬容的態度對待教師的錯誤。
二、教師方面
1.了解、研究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初中化學課程僅有一年的時間,師生的交流時間顯然沒有那么充裕,而且九年級的課程安排得很緊,僅靠課堂時間來交流是很有限的。一個班的化學科周課時僅有4節,因此就要求化學科任教師在接到班級授課任務后,應主動與班主任做好學生的熟悉工作,盡快了解學生的名字、學習狀況、性格、愛好、特長等。這樣有助于教師在正式任課后能夠很快記住學生,為師生交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觀,不能再把學生當作被壓制和被塑造的、缺乏獨立性的個體。在新的課程理念下,作為一個教育者,教師一定要樹立新的學生觀,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對學生施以“引導”“指導”“誘導”“輔導”“教導”乃至“訓導”,進而“導”出高效的化學課堂。
2.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是服從者,而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尊重學生,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學生,把學生當作朋友,才能經常和學生交流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生觀、世界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和學生交朋友,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之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自覺自愿地、樂此不疲地參與教學過程以及教育活動,形成教學相長的氛圍。
3.虛懷若谷,不恥下問,把學生當作老師。在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當下,知識的來源渠道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這一途徑了,學生可以多方面獲取知識。有些學生某些方面的知識已經超過了部分教師,學生知道的,教師不一定知道,所以教師應該虛懷若谷,不恥下問,樂于把學生當作“老師”,向他們學習自己欠缺的知識,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同時,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要不斷地去學習,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化學無時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當下需要用化學知識去探討的領域很多,比如食品安全、環境問題、能源危機、新材料的產生等,對于教師來說未必能夠一一為學生做出正確的解釋,而學生對這些方面的問題卻是樂于探討的,作為教師,就應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與學生一起去探究這些問題,實現教學相長。
三、優化課堂。確實體現教師的“導”
在師生關系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發揮示范作用。搞好師生關系的核心是對話,在課內和課外教師都應努力搭建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平臺,共同去探討化學知識的美,特別是在新教材的背景下,更強調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化學知識的課堂,讓他們嘗試去動手操作實驗,放手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獨立解決問題,及時反饋信息,發現問題并及時矯正,然后通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評出觀點,評出學習積極性,最后做出小結。同時要注意:凡是學生看得懂的,讓學生看;凡是學生講得出的,讓學生講;凡是學生想得到的,讓學生想;凡是學生寫得出的,讓學生寫;凡是學生能做的化學實驗,讓學生做,教師堅決不包辦代替。要努力確保教學活動、教學評估的民主性,積極創設多維度、多途徑、開放式的教學氛圍,使我們的課堂有疑問、有猜想、有驚訝、有笑聲、有爭議、有沉思、有聯想。
四、融洽對話。共享課堂
“師生互動合作,切磋進取,結伴成長”,只有實現了這樣的課堂,才能達到師生之間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精神,在融洽的對話交流中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師生進行文化交流共享的同時,也要達成責任共享,也就是由師生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共同為教學成敗負責,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在和諧、平等的對話中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總之,只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化學啟蒙學習中更高效地獲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人格的成長,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課堂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特約編輯 溫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