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麒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國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已粗具規模。新時期,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保障,與此同時,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與日俱增。現階段,新農村的文化活動多由政府組織舉辦,次數有限,活動內容也比較單一,很難滿足農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沒有從根源上解決農村文化的供需問題。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源動力,新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意義重大。本文就創新開展新農村文化活動展開探究,淺談個人見解,希望能為讀者帶來一些啟迪。
關鍵詞:現狀;新農村文化;創新活動
創新開展新農村文化活動,對充實農村居民的業余生活、推動新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村居民整體素質大有裨益。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不僅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同時還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1]創新開展新農村文化活動,能充分滿足廣大農村居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還有利于鞏固與提升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能力,對新農村及全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有著深遠影響。基于此,創新開展新農村文化活動刻不容緩,其作為黨在廣大農民群眾中占領思想文化陣地的有效措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竭動力。
1 新農村文化活動現狀
第一,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農村人口占總人口八成以上。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農村經濟落后,思想封閉,基礎設施差,當地休閑娛樂活動十分少見,就算是逢年過節,娛樂項目也十分有限。不僅如此,部分農村居民喜好賭博,因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迂腐,并且過于迷信,造就了非法組織和不雅娛樂活動的出現。這些不健康的娛樂活動會對農村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危害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不利于農民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必須被取締。
第二,農村信息閉塞,思想迂腐落后,很多農村居民都抵觸新鮮事物,堅守陳舊的思想觀念,不愿意認可新時期先進的精神文化。鑒于此,在創新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農村居民的思想觀念特點,將其樂于接受的思想觀念融入文化活動中,以激發農村居民的參與熱情,使其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將群眾文化活動的價值發揮到極致。[2]
第三,現有的新農村文化活動形式單一,內容乏味無趣,因此很難激發農村居民的參與熱情。此外,當地政府文化建設方面經費不足的現象也嚴重制約了精神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同時,鄉鎮文化隊伍不健全,文化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素養,管理隊伍不穩定等,均導致了新農村文化活動的創新開展舉步維艱。
2 新農村文化活動建設的必要性
第一,文化是支撐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旨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全面滿足農民群體的生活需求,從而改善整個自然社會環境。新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是為了幫助農民群體在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上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并受到深遠影響。[3]鑒于此,新農村文化活動的建設是推動新農村發展進程的精神動力與可靠保障。
第二,文化作為凝聚向心力的重要元素,是支撐一個民族獲得長足發展的命脈。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陸續落實,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迫在眉睫。該活動的開展能有效促進農民文化素質的提升,使農村居民在物質生活有所保障的同時,精神文化需求也獲得滿足。[4]農民文化程度的提升,有利于科學種田、科學養殖等工作的開展,從而促進農業、畜牧業的發展,縮小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
第三,受到鄉鎮文化體制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文化管理隊伍的建設一度陷入困境,隊伍中人員流動性強、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缺乏專業性等問題,均使得新農村文化活動的創新發展受到了限制。
第四,經典的文藝作品均來自于民間,來自于人類的各類生產活動。在社會生活方式瞬息萬變的今天,文藝作品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得不到傳承,逐漸消失在歷史舞臺。基于此,新農村建設有必要在文化建設方面遵循在繼承中求創新的原則,將傳統的精華保留下來,在豐富居民娛樂形式的同時,保護傳統文化。
3 新農村文化活動創新發展措施
第一,加快鄉鎮文化站的建設進程,充實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貫徹落實各類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工作,籌建標準的電子閱覽室、鄉鎮圖書館等,增設體育類、休閑類的活動場所,以滿足農村居民多元化的愛好。[5]號召農村居民積極參與書法、合唱、舞蹈、籃球等娛樂活動,堅決取締部分不法組織和不雅娛樂活動。
第二,構建鄉鎮文化志愿者演出劇團。號召農村居民自愿組織演出劇團,鼓勵文化志愿者積極學習民間技藝,以促使中華民族文化得到良好傳承。[6]由政府投放資金用于購置相關硬件設備,由村民自行組建、管理各自團隊。在農閑時,前往農村宣傳科技知識,表演農民喜歡的節目,使廣大農村居民在閑暇之余享受生活的趣味。
第三,通過“農家書屋”舉辦農村讀書月活動,充分發揮“農家書屋”中的書籍資源,在農閑時期開展“走進書屋”的活動,由當地村委干部帶頭讀書,鼓勵村民前來借書,通過閱讀和學習,獲得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的知識與技能。有條件的還可拿出部分資金,對讀書月中的先進個人給予獎勵,以鼓勵農村居民爭相加入讀書的隊伍中。
第四,組建中老年廣場舞隊,豐富農村中老年人的娛樂生活。借助鄉鎮新建的文體活動廣場,號召農村中老年人積極學習“廣場舞”,包括健美操、五禽戲等,使農村中老年人能夠在小廣場上參與自己喜歡的文藝活動,增進彼此間的交流,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身體也能得到鍛煉。通過組建團隊的方式,充分做好帶頭工作,以吸引更多的中老年人加入隊伍中,擴大文化活動的影響力,拓展文化活動的創新道路。
4 結語
作為小康社會全面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正在陸續落實。而新農村文化活動建設,是在農村居民物質生活有所保障的基礎上、為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項新任務,是從根源上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有效措施。新時期,在進行文化創新的同時,務必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地位,傾聽民聲,結合農村居民的現實需求,大力發展新農村的文化事業,以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此外,創新開展新農村文化活動,有利于移風易俗,貫徹社會主義新城鄉的觀念,強化農村居民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邢鳳義.解決農民參與文化活動障礙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4(07):311-312.
[2] 沈小冰.強力推進文化強基工程著力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關于泰州市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村文化活動室建設的思考[J].劇影月報,2014(1):104-105.
[3] 王永桂.居民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現狀的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04):111-112.
[4] 陳建民.農村文化活動在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5(2):249.
[5] 彭益民.群眾文化活動:加強和創新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重要抓手[J].求實,2013(02):93-96.
[6] 蒲平.文化新風拂銀達——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銀達鎮開展農村文化活動紀實[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
(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