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清茜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效課堂的研究與實踐也在不斷地深入。“對話教學”也被教師帶進了課堂并不斷地實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助力高效課堂的生成。但是,在對話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進而致使課堂的實效性下降。那么如何構建有效的師生對話,助力高效課堂,值得我們深思。
關鍵詞:對話教學;課堂氛圍;教學情境;精設問題;高效課堂
“對話教學是基于師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通過交流和傾聽實現雙向溝通,共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是追求人性化和創造性的新式教學思維和教育理念。” [1]對話教學不僅僅表現為提問和問答,更表現為師生間的交流與探討、傾聽與欣賞、引導與思考,進而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往往只關注了對話教學的形式,忽視了對話教學的本質要求。整節課看似問題不斷,實質上并沒有引發學生內在的思考,致使課堂的實效性下降。那么如何構架有效的師生對話,助力高效課堂,值得我們深思。
一、營造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說話”
高中生自我意識強,矜持,關注同伴的評價。課堂上常因擔心回答問題的質量而不敢說話。因而要創建有效對話的課堂,首先要創建平等的對話環境,給學生發言的平臺和機會。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是教學質量。”[2]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合作互動的關系,是主體之間平等、民主的對話關系。在這種關系中,教師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多看到一些優點,少看到一些缺點,信任、肯定、真誠地面對學生,讓學生敢于說“真話”,樂于思考,在思考中提升能力,生成知識。
(二)構建平等的生生關系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除了師生間的對話,還往往會安排學生之間、小組內、小組間進行學習探究、分享交流。如果生生之間的關系不能友好、平等,必然會影響他們之間的交流,阻礙他們之間的有效對話。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特別是后進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言,表達自己想法,避免出現學生霸權式對話,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他人的進步和優點。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想說話”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開始。”[3]而興趣是激發學習的老師。要讓學生有效說話,必須要讓學生感興趣,樂于表達。因而,在有效對話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至為重要。在政治課堂上,我們要創設教學情境,還原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
教學中要想有效地師生對話,首先必須調動學生對話的興趣。如果在課堂上采用游戲教學,就會使學生的興趣濃厚,學習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從而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和感悟,增強學生的對話欲望。
例如:在一次優質課比賽中,參賽的一個教師在講授《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時,就成功地導入一個小游戲——疊飛機。老師針對比賽結果發獎,進而提出問題,“你對剛剛教師的發獎行為有什么異議”。當時很多同學都說“不公平”。這位老師進而又提出問題“那什么是公平?人人平等嗎?”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在這個游戲中學生親身體驗了,所以在討論時,學生能夠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三、精設問題、適度點撥,讓學生“會說話”
對話教學的實踐形態——以問題為中心,師生雙方進行討論。對話教學需要構建問題情境,以問題為核心來進行對話,在對話中創新知識,提升能力。問題的有效性會帶動學生說話的有效性,進而助力課堂的高效。因而課堂問題的精心設計顯得尤為關鍵。
(一) 精心預設,凸顯兩個需要
課堂教學要遵循兩個需要,即高考的需要和學生的需要。同樣,課堂問題也應遵循“這兩個需要”來精心設計。首先,問題要彰顯高考的需求,加大問題的思維含量,使問題具有發散性、拓展性、延伸性。再次,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學生的需要,要考慮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及其心理、思維的特點,問題的設計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也不能讓其簡單地答對與不對,要使學生 “跳一跳才能摸得著”,難度過大的問題要設計鋪墊性提問。同時要注意提問的層次性,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經歷由不懂到懂,不會到會,由會再到運用的過程。把提問的過程當作一個階梯,讓學生的思維沿著一定的坡度發展,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最后,問題設計不可死板,類型應靈活多樣。選擇一些符合學生求異思維或喜聞樂見的方式,綜合運用啟發性提問、探究性提問、比較性提問、歸類性提問等。
(二) 適時點撥,拓展深度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主體,教師要正確引導。教師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掌握策略,適時引領,適時點撥,“一石激起千層浪”,為課堂注入活力,使學生的思維之泉噴涌,智慧之花開放。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相機誘導,順勢點撥”,為學生指點迷津,指明思考方向,拓展思維深度。通過啟發點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促進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發散性、創新性發展。
總而言之,師生有效對話應該是一種真實的活力,代表了課堂的精彩與靈動;師生有效對話應該是一種知識的建構,展現課堂的動態生成;師生有效對話應該是思維的多元交流和碰撞,創造出智慧的火花。在師生的有效對話中,學生敞開心扉,互動交流,向善樂學,助力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江蘇教育研究》----互動:教學生態均衡發展的綠色通道.
[2]《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7年11期.
[3] 杜威《學校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