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關鍵詞】 小學生;良好品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4—0040—01
良好的人格品質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研究了一些最有成就的和最無成就的人群,發現他們之間的顯著差距在于人格品質的不同。小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為他們今后長大成為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奠定了基礎。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必須意識到目前小學生人格培養的必要性和艱巨性,進而努力培養出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較強適應現代社會能力的新時代公民。
一、培養學生寬廣的胸懷
小學生常常一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諸如成績不理想,別人看不起或受到家長的批評等,就表現出沮喪、氣餒。為此,應該培養他們寬宏大量的胸懷。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能使人性情溫和,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化干戈為玉帛。寬容的人,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因為他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缺點。和同學、朋友相處,應該學會求同存異。對于朋友的缺點和不足,沒有必要斤斤計較,多給人一分寬容和理解,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一個好心境,使自己的個性更加完善。學會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對他人多一分理解和寬容,其實就是支持和幫助自己。
二、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小學生常常禁不住誘惑,往往容易沖動,會做一些傻事。所以,應該培養學生克制情緒、理智處事的能力,讓他們面對突發事件或不良誘惑時應冷靜,較多地思考、反省,從而避免做出過激的決定。現在的小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從小許多自己做的事多為父母包辦代替,受到的挫折很少甚至沒有,因而心理承受能力相對比較差,缺少毅力,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愛護。所以,要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對他們多關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思想上的關心,及時發現思想苗頭,關心他們的思想動向;其次是學習上的關心,不但要關心那些影響學習的智力因素,更要關心那些影響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最后是生活上的關心、感情上的關心,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對我是最關心的,老師的關心無所謂“好生”、“差生”之分。在關懷當中,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心理。有了健全的心理素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會增強。同時,要教會學生克制不正當的欲望。自制能力是以自我約束為基礎的,為了很好地培養學生抑制自己的欲望、約束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自制能力,我們不僅要結合學生情況共同制訂班級班規,限制學生不合理的要求,同時要充分利用教室內張貼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小學生守則》,讓學生熟記這些內容,用它們時時約束自己的言行,逐漸養成自覺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人際關系處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比如,有時候的悄悄話、背地里的商討等讓被冷落的學生感覺很無助,感覺自己孤單、無奈,無能而又無心學習;有時候拉幫結派的一群學生為了過分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開始模仿社會上的煙酒糖茶之事。因此,教師應積極組織各種有益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活動,以加強學生的交往動機,促進其相互交往。課堂教學中的討論就是一種很好的形式,讓情與知的發展互為條件,和諧共進。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本人不僅應在師生交往中充當重要的角色,而且要對學生的交往情況有較為清楚的了解和把握,對不和諧的交往情況應及時指導與修正,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技巧,還可以讓學生個人情緒反應找到一個厚實的感情基礎,那就是在交往中建立起來的集體情感。面對諸多情況,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使他們正確處理好學習與當前生活的關系,培養他們學會尊敬師長,友好相處,處理好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共同合作,共同進步。
四、培養學生保持愉快情緒的能力
愉快是最有益于健康的情緒,愉快能使人在緊張中得到松弛,產生滿意感和滿足感,對外界產生親切感,使人更容易與人相處。學生在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學習,會感到思維活躍,記憶敏捷,學習效率高。作為一名教師,要幫助小學生確定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奮斗目標,引導他們實事求是,不要為小事而過于自責,凡事要放寬心,想得開。要讓小學生保持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對各種活動都要傾注熱情,積極參與,享受生活的樂趣。另外,教師還要教會小學生控制和調節自己消極的情緒,通過宣泄、遺忘、轉移等使一些情緒得到釋放。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