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軍
【關鍵詞】 閱讀能力;大語文觀;素養;朗
讀;典型;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4—0048—01
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語文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绷己玫恼Z文閱讀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價值。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登高望遠,建立大語文觀
從語文的特點和規律出發,從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入手,把語文閱讀教學放到語文學習的大環境中去思考,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學習實際,結合課堂教學的閱讀指導和課外語文實踐活動,以指導閱讀方法為前提,以廣泛的課外閱讀為重點,把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落到實處。
二、重視基礎,提高素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河。”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應當從最基本的語文元素著手,不斷擴大識字量,重視詞匯積累,注重詞語和句子意義的理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語文教師要靜下心來,像一艘潛艇一樣沉入其中,打好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礎。
三、加強朗讀,培養語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朗讀的巨大潛能,精心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高效優質的朗讀訓練,不但能使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得更規范,還能把文章的辭文“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和表達能力,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在引導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后,要充分重視讀的作用。以瀏覽為前提,了解文章大致內容;以默讀為依托,梳理基本脈絡;以范讀為標準,把握感情基調和讀的一般性要求;以朗讀為重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師要發揮好朗讀中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朗讀要有明確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讀音正確、語句通順、朗讀流利、讀出感情。要有重點地指導朗讀,讓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在朗讀的語氣、停頓、重音、感情上下功夫,要讓學生反反復復地讀,扎扎實實地讀,力戒泛泛而讀,走馬觀花。
四、典型引路,示范帶動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只是一個例子?!闭Z文教學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語文教師要用好教材這個例子,用教學實踐指導、帶動學生閱讀。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選名篇和精彩段落,引導學生閱讀。要善于設計情境問題讓學生學懂、學透,理解要義。教師應當教給學生閱讀的基本方法,從整體感知到了解大意,從布局謀篇到立意言志,要讓學生弄清楚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采用了哪些基本的語言手段,哪些語言表現方式。要從某一精彩段落入手,通過找出中心句,給段落分層,概括層意,探究語言表達方式等各個方面,訓練學生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要對文章歸類,不同類型的文章教授不同的閱讀方法。在此基礎上,以指導過的名篇為典型,帶動其他相同類型課文內容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提高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五、開展活動,鞏固成果
1. 開展課外讀書讀報活動。教育和引導學生利用一切空閑時間讀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著其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誘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告訴學生閱讀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2. 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沒有閱讀做基礎,寫作只是無源之水。只有學生腦海里有了豐富的詞匯;有了良好的語感;有了生活體驗和生活積累,寫作才有源頭活水。不然,學生的寫作只能是“硬擠”。教師要倡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寫讀后感,摘抄好詞佳句和精彩段落,要真正做到以讀促寫,以寫哺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語文實踐活動。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成語或詞語接龍、歇后語大賽、講故事比賽、古典詩文誦讀、錯別字消滅競賽等活動,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增強語文閱讀的吸引力。學生為了參加這些活動,必然要進行有目的性的閱讀。通過活動的開展,將會促進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開展趣味性語文實踐活動,能夠取得一石二鳥的學習效果。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是現代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們要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打牢基礎,常抓不懈,讓每個學生都愛上閱讀,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