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英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重要性;知識;成長;想象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049—01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教學生字詞句、語法等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有限的基礎知識外,閱讀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新課標以全新的理念談到閱讀的問題,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閱讀”,可見,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談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希望能給大家的教學與學習帶來幫助。
一、閱讀能拓展知識領域
獲取知識最基本的方法恐怕就是閱讀了,它適合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知識。尤其是學生,一定要在學習之余閱讀一些國內外的經典著作,如此才能從各個方面完善他們的人格,豐富他們的內涵。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在具體的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走向積極健康的閱讀之路,讓他們用心去品味經典作品的厚度、深度,充分體會作品中人物的人生礪煉,從中吸取營養,豐滿自己的人生。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可見,閱讀對于我們積累知識、塑造人格、豐富內涵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在課余時間多和學生交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給他們介紹一些經典的、有意義的著作,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勤記筆記,嘗試寫賞析、寫評論。這樣一字、一詞、一句,天長日久、日積月累,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會大量增加,也會讓他們在以后的閱讀中更加輕松、更感興趣。
二、閱讀能幫助學生成長
閱讀除了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打開視野,也能從各方面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長和反省。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課本為了供學生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不適宜做細琢細摩的研討工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教本是無法實現反復歷練的。所以必須在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確實,只憑課本上有限的幾篇文章讓學生積累知識,自我成長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中針對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去塑造自己、強大自己。根據學生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堅持看報,看一些簡短的、精美的文章,或者在假期讀一部大塊頭的著作,讓學生把好的片段、句子摘抄下來,甚至熟記,同時在學生的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熟悉閱讀中遇到的人物,看他們處世為人、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他們如何對待愛恨,如何對待恩怨等等。這樣的閱讀,定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他們情操,并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思維模式,開拓他們思維,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做到了自我成長,提高了個人素養。
三、閱讀能培養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世界有好多東西本來是不存在的,可是因為我們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才有了它們。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可見想象在我們生活、學習中的重要性。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要讓他們在閱讀時打開思維,跟著作者的思想前進,或者跳躍性思維,按照自己的思維任游暢想一番。如,給學生介紹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時,筆者讓學生想想,這本書為什么成就了一批批學生堅韌頑強的性格,礪煉了他們對人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如果讓他們來寫這本書,他們會如何把這種向上的、吃苦耐勞的正能量傳遞出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指點下閱讀,不但產生了閱讀興趣、積累了知識、強大了自己的內心,而且也充分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讓他們以后的閱讀更加有意義、有收獲。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養,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不僅讓學生在成長的路上能與無數的人物進行心靈對話,而且也能讓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作為語文教師,讓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閱讀世界里完善自己、強大自己,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