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芳
【關鍵詞】 初中語文;文言文;;朗誦;方法;拓展;資料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053—01
文言文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它有著深邃迷人的文化意蘊。目前文言文課堂教學過分追求形式,忽略了文言文教學規律,教學方法過分強調講授,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少,缺少積極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間;缺乏問題意識、合作意識,文言文能力得不到提高。文言文教學與新課標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本文結合文言文的教學特點和教學現狀,對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方法進行了分析和探索。
一、重視朗誦與理解運用
讀是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反復的誦讀有助于學生盡快融入課文、理解課文、加強語感,甚至與作者產生共鳴。因此,在學生自主閱讀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培養語感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有效促進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語感可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文言文表達的意境,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朗讀、齊讀、輪讀、賽讀、配樂讀、表演讀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感,強調一些字的讀音。同時,可引導學生嘗試自己進行句讀,進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含義。
二、傳授方法與知識遷移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側重于學法的指導,“授之以漁”,使學生會學、善學。當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時,學習興趣會得到激發,這對指導下一環節的學習會起到積極作用。自主閱讀教學符合學生從感性認知到理性認知,再到知識拓展的認知規律,對幫助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正確教育觀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該方法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語文教學能起到較好的啟發作用。對自主閱讀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的手里,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自主閱讀前,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讓學生對以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歸類,然后運用已學知識的延展性去幫助學生學習新的知識,這是由知識復習到知識遷移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去尋求答案,這不僅能訓練學生思維過程中運用知識的能力,而且能使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內外拓展與突破文本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內與課外拓展。教師應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從大綱出發,針對文言文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訓練目的性強的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學習經典文言作品,就仿佛是同古代那些偉人進行心靈的直接對話,可以直接感受到他們博大的胸襟、豐沛的人文情懷。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上,不能因為要滿足考試等短期目標的需要,就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語法和反復做題的層面上,而應把相當多的精力放在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對古文所含深意的探求上面,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感情。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古文學習不只是學會一些文言詞語,而是要發現古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志向。引導學生在與古人進行思想交流的同時啟迪他們的思維。教師應帶領學生打開思路,向課內縱深拓展,向課外橫向延伸,在廣泛涉足前期積累的知識的同時,對文本進行多角度解讀,增添課堂的厚實感。
四、補充背景資料與提高素養
文言文作品的學習離不開寫作的時代背景,因此,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應該補充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生動的歷史故事、作者的自身境遇以及文章中涉及的佐證資料。如,講《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時,教師補充《戰國策》的相關知識。《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文獻,善用比喻、長于說事,喜歡采用渲染、夸張等方式突出各方辯論,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由此可以得知《鄒忌齊王納諫》也是側重于觀點的表達過程,而不是對鄒忌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對于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推薦一些文章,讓學生對照著大綱要求,自己用掌握的方法去學習、理解,讓學生在這種自我摸索、自我感悟中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文言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它是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應采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學好文言文,愛上文言文,引領學生傳承中華文化。只要教師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在文言文教學方面取得可喜成績。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