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關鍵詞】 英語教學;德育;創設情景;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4—0116—01
在英語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學生基本的讀、寫、聽、說能力之外,還應該承擔育人的責任。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充分選擇文本中具有深刻思想教育的切入點,因勢利導,適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職責,教師不光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學習文化,根本不是為了幾年后,從學校畢業時復述他背熟的東西……學習文化的最終目的是形成人的內心世界道德、修養和美。”《英語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英語教學必須“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因此,我們的英語課不能上成機械的語言操練課,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抓住時機,把握關鍵,合理利用教學方法,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能夠更多地體驗和感悟,領略生活的魅力和世界的奇妙。
二、創設情景,將現實生活請進課堂,使課堂樂起來
今天的課堂,已經改變了原有的僵化模式,師生合演的應該是一部喜劇,而不應該是照本宣科的獨角戲。所以,應該充分利用眼前的情景,使英語課堂充滿快樂。曾有一個小學生在餐桌上告訴爸爸媽媽這樣一件事:“今天的英語課真有趣,我們正在上What does she look like?(她長什么樣?)一課時,這時恰巧教室里進來一只貓,于是老師指著這只貓問:Do you like the cat? What does it look like?我們都爭搶回答問題。媽媽問女兒,那你是怎么描述這只小精靈的?女兒便搖頭晃腦地回答:“It is small,it has big eyes and big mouth.Also, it has white and black fur. I love the little cat.”小姑娘又補充:放學后,生活委員和幾個同學還幫助這只小花貓找到了主人。那胸有成竹的神態使餐桌旁的人們都笑了起來。可見這種參與和體驗是開心的,成功后更是開心的!學生在學到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熱愛動物的情感,這種憐愛之情,溢于言表,將知識教育和品德教育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得教學既有深度,又在無形當中增強了學生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三、以身作則,榜樣示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本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無言的教育和影響作用,對學生良好的人格、思想的塑造,有不可估量的樣板作用。俯下身子幫學生撿起掉在地上的橡皮擦,這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給學生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感覺。上課遲到了,很抱歉地向學生說句:Im sorry. Im late for our class.有助于建立融洽、民主、團結、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回答問題要用“Please”,學生回答完畢,教師要說“Thank you.”“Please sit down.”教師以自己的行為規范去影響學生,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說教。所有這些教師的行動,讓學生見賢思齊,潛移默化,播種希望,收獲未來,都會對學生品格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四、個性化的交流
主要體現在作業和課堂互動上。例如教師可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些評語:“You are clever.”“You are a good student!”“Pay attention to your writing!”You are a lovely student.“你進步了!”“下次該注意了!”等等;而學生通過這簡短的話語明白了教師對他的意見、建議以及肯定,很多學生看到留言后,都用實際行動來回應,字跡不工整的,下次有了進步;寫得好的,激勵自己再上一層樓。這樣的作業不僅是課堂知識的反饋,還會成為教師和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最佳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他記住老師的不是淵博的學識,新型的教育方法,也不是動人的語言,而是平等待人,被忽略時恰當的關心和愛護。“親其師,信其道”,并暗記在心,為此努力,成就了一個好學生。學生到底需要什么,這確實是個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話題!但毫無疑問,答案不會太單一,作為個體的他們,不同時機會有不同的需求。
總之,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自覺把教書和育人當做自己的職責,把握時代跳動的脈博,找準德育滲透的突破口,恰到好處地進行滲透。只要我們善于挖掘,積極探索,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德育工作就會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筆者認為德育不僅涉及到觀念的養成,而且還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然,它的養成不僅是德育課的任務,更應該是整個教育的目標,包括英語的學習,它的形成也不僅僅是課堂的任務,同時也是學校教育需要隨時隨地努力的目標。德育的滲透決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持之以恒,長抓不懈,齊抓共管,學生的德育工作一定會取得明顯成效。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