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波
摘要:針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水平差距較大的客觀情況,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觀,重新定位教學觀,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師的教學行為也要變化。在我院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次實踐。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職英語;分層次教學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論的真正意義在于幫助教師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其展現個人優勢的機會。英語教師往往都屬于語言智能較為發達的類型,但是我們的學生卻各不相同。一些擅長于邏輯思維,一些擅長于視覺藝術,一些擅長于音樂、一些擅長于合作學習。學生們的天賦相差如此之大,我們又怎能用同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待他們呢?事實上,沒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只有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生。教師應該積極探求適應不同學生智力特點的多種教學策略,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多元智能理論在教學中應用,我們就要:
1.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觀。在人才觀上,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幾乎每個人都是聰明的,但聰明的范疇和性質呈現出差異,“天生我才必有用”。學生的差異性不應該成為教育上的負擔,相反,是一種寶貴的資源。
2.重新定位教學觀,在教學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論強調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智能優勢和智能弱勢選擇最適合學生個體的方法。按照孔子的觀點就是要考慮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創立并在個別教學環境下成功的實施了,我們要繼承這一珍貴的教育遺產,在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的前提下,更好地實施。我們要關注學生差異,善待學生的差異,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最終促進每個學生都成為自己的優秀。
3.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目標。在教育目標上,多元智能并不主張將所有人都培養成全才,而是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確定每個學生最適合的發展道路。
4.觀念的變化帶來教學行為的變化。我們教師備課、上課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僅僅為了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從關注學生,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去考慮問題。我們要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呈現用“多元智能”來教學的策略,實現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改進教學的形式和環節,努力培養學生的多種智能。在教學環節上重視最后的反思環節,培養學生的內省智能。力爭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課堂互動形式多樣,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明顯。
因此,基于多元智能理論在我院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分層次實踐。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每次上英語課都充滿挫敗感,覺得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都做不好,他可能會喜歡上英語嗎?但如果英語課堂變得多元化, 不同層次不同優勢智能的學生都能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學生與英語的良好關系也因此得以建立。
1.基于人人都是天才的學生觀,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次的難度等級設置。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英語程度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將任務難度按等級劃分,并且將任務難度與課堂表現加分結合起來。另外.同一個教學內容也可以設定不同的任務難度供學生自由選擇。比如,同一篇聽力材料設定不同層次的任務并給予不同等級的加分,如朗讀語篇加1分,聽寫加3分, 額外練習課外相應難度語篇加5分。
2.重新定位教學觀,教師只是學生人生的領路人和激勵者,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分層次的教學實踐,既要考慮到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習內容,同樣也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而學習方法的獲得是通過學習實踐的積累而逐漸形成的。同一教學內容,在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看來,需要學習的內容也不一致。例如,同一個聽力語篇,對于我們大多數的三校生而言,聽之如天書一般,不知所云,所以針對于這樣的學習情況的學生就要一個詞一個詞的領讀,講解釋義。同樣的語篇,對于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可能能讀會寫,但是聽不出來,或者聽不懂錄音文本的內容。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夠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基于以上的學情,教師調整教學觀,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
3.教師要改變教學目標,在完成大綱教學目標的同時,分層次教學的目的是,保證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成為英語學習的自愿參與者,而不是冷眼旁觀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因此,在教學目標設計時除了要考慮任務難度和任務類型的差異化設計,還需要注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時間和空間。以我院二年級高職英語教學課堂為例,課堂教學進行大學英語應用能力等級A、B級考試真題的講解。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一部分普通高中畢業的同學英語基礎扎實,能夠完成與教學目標相對應的教學任務;一部分普通高中畢業的同學需要利用課堂外的時間,還需要有教師和同學的幫助才能完成教學目標,因此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教師就要及時的調整教學目標;更有甚者一些3+2的同學根本無法完成教學目標,進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教育主管部門也意識到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對學院提出了針對不同的教學主體,要調整教學目標。
4.與時俱進,觀念的變化一定導致教學行為的變化。英語語言的學習,要實現學以致用,聽說讀寫譯這五項技能都要得到鍛煉和提升。那么,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是無法完成全部的語言學習。那么我們英語教師就要鼓勵學生,以自己作為學習的主體,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一生為師,終身為友,隨時為想努力學習英語的同學,做出指導和評價。
此外,分層次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踐必須與分層次的形成性評估量化標準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效果。就是說,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都應該給予及時獎勵強化,既包括口頭的贊美肯定也包括加分獎勵,并將每次加分計人個人積分體系。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多元智能理論的精華所在是讓教師像伯樂一樣觀察了解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且通過分層次的英語課堂任務,為學生創造出更多的展現自我優勢的舞臺,讓他們在英語課堂上收獲自信,收獲快樂。為他們的成長和成才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