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香
[摘 要] 玉米是我國主要農作物,在農業產業結構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最近幾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適合玉米種植的土地逐漸減少,怎樣在有限的土地中生產出最多的玉米是現階段我們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玉米高產栽培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 玉米高產栽培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2-0062-01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對穩定當地糧食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起到了推動作用,同時還能夠極大的調動當地農戶積極采用新品種、新技術的積極性,同時也是探索創新農技推廣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但是在具體工作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突出難題,需要引起我們重視并加以解決。
1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農民缺乏科學知識,違背玉米生長規律
廣大農民群眾在長期玉米種植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種植經驗,但是在這些經驗中存在很多錯誤的觀念和方法。由于文化知識不足和信息傳遞不順暢,農民群眾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了解和掌握程度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不注重合理輪作。農民群眾在長期玉米種植過程中不注重對玉米的科學輪作,玉米重茬現象十分嚴重,連續多年在同一個地塊種植玉米,病蟲害發生嚴重,后期明顯脫肥,導致玉米減產;其次,灌溉施肥不合理,農民群眾在種植玉米過程中,對玉米生長規律了解不足,栽培常常違背玉米生長規律。施肥灌溉不能在玉米需要的關鍵時期施入,過早施肥灌溉導致玉米徒長,中后期出現嚴重的倒伏現象,施肥過晚,玉米生長受到影響,在拔節期、孕穗期和灌漿期生長發育不良,玉米灌漿不充分,嚴重影響到玉米產量和品質。
1.2 栽培管理方式粗放
盡管近些年,我們積極推廣玉米高產栽培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推廣應用過程中并不能發揮其應用的作用,農民群眾在栽培管理過程中依然采用過去傳統的模式,管理粗放,產量不高。首先,整地施肥不合理。最近幾年,唐山市積極推廣玉米深松整地技術,但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存在著整地不科學,施肥不合理的現象。整地一般采用傳統的整地模式,深度在20cm左右,無法打破犁底層。在農民群眾的思想中認為,多施化肥能夠提高玉米產量,因此,在整地過程中,大量施入化肥,有機肥施入量不足,施肥深度只有5-13㎝耕層中,這樣5-30㎝耕層內沒有施人基肥,造成作物生長到中、后期時易產生脫肥、早衰現象;其次,玉米生長后期脫肥現象十分嚴重。玉米出苗后農民群眾不注重中耕除草,土壤板結現象十分嚴重,田間管理不到位,追肥施入大量氮肥,鉀肥施入量不足,使得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最終嚴重影響到玉米生長和產量;最后,不注重地膜回收。在生產過程中大部分農民對殘膜影響玉米出苗率的認識不足,以各種理由不進行殘膜清除,造成玉米缺苗率達3-4%。
2 解決玉米高產栽培問題的對策分析
2.1 強化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宣傳和示范
首先,精心組織,遴選示范戶。根據農技推廣示范項目對科技示范戶遴選辦法、入選條件等要求,通過召開村、組長干部會議,對照示范戶的入選條件,進行一一對照篩選,選擇了輻射帶動潛力大、群眾基礎好的戶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其次,及時與示范戶簽訂項目科技服務協議,建立科技示范戶信息檔案,為科技示范戶掛牌,充分體現出科技入戶工程的重要性;最后,深入調查作好記錄。通過進村入戶并與示范戶親切交談,了解其基本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方案。在玉米生長的各個生育時期深入科技示范戶的示范地塊進行調查和記錄。認真制定技術員年度工作方案和科技示范戶分戶指導技術方案。
2.2 完善栽培技術措施
首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施用本著底肥重磷、追肥重氮的原則進行。每畝用農家肥1000-1500公斤+16%普通鈣鎂磷肥50公斤+60%硫酸鉀10-15公斤,混合作底肥施在兩行玉米中間,墑面呈圓頭型,然后覆膜,膜邊用細土壓嚴,避免透風;其次,合理密植。采用大壟雙行種植,即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40厘米,株距31厘米。采用寬窄行種植方式有利于通風透光,發揮邊行優勢,每畝密度可達4200株以上,且便于田間管理;最后,適時播種。覆膜玉米可比露地玉米早播10天左右,霜前播種、霜后出苗,破膜播種,為保證畝株數,每穴播飽滿種子2粒,播后用細土封嚴地膜孔。4月中上旬左右播種,選用播種、施肥、鋪管、除草、覆膜五位一體機一次性完成,畝保苗4000株以上。
2.3 強化玉米管理措施
首先,檢查地膜。播種后若發現地膜有破損通風的地方,及時用細土封嚴。播種后5 -7天檢查出苗情況,及時破膜放苗,避免高溫燒苗,苗放出膜后,及時用細土封嚴,以防通風漏氣;其次,適時追肥。第一次追肥在苗高6-7片葉,畝施尿素10公斤,第二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0公斤。在高產、高密度的種植條件下,注意增施磷鉀肥;再次,防早衰、保粒數、增粒重。結合我市氣候特點,特別是膜下節水滴灌地塊,要注意防早衰。除了在追施穗肥中每畝追施磷酸二銨5公斤外,玉米生長后期為延長根系葉片的生理活性,分別在8月15日、8月22日分兩次噴施2%磷酸二氫鉀+2袋噴施寶;最后,適當延遲收獲,清除殘膜。堅持九黃十收,充分利用秸稈營養,以保障玉米籽粒充分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增加千粒重,提高產量。玉米收獲后要徹底撿拾舊地膜,凈化土壤,保護農田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鶴壁市夏玉米高產栽培經驗[J]. 樊秀華,畢桃付. 河南農業. 2012(03)
[2]興平市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 任省茂,解會社,楊朝剛. 現代農業科技. 2011(15)
[3]夏玉米高產栽培存在問題及對策[J]. 袁文先,韓旭東,張東勤,何艷霞,張寧. 種業導刊.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