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軍 楊玉林
[摘 要] 為了鞏固林地清收成果,東豐縣積極鼓勵廣大農民實施林苗一體化造林,林苗一體化造林是指根據樹種搭配多樣化和土地產效最大化原理,在造林主要樹種的林間套種、間作市場前景好、經濟價值高、見效周期短的園林綠化苗木實行林苗間作、加密栽植、立體經營、綜合利用。
[關鍵詞] 綠化苗木 林苗一體化 造林 模式 效益
[中圖分類號] S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105-01
近年來,隨著“美麗中國,城市是窗口”建設步伐的逐年加大,綠化大苗的需求量捉襟見肘,給林業部門開展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擾,綠化大苗的培育存在周期長,占地面積大的特點,常規苗圃培育綠化大苗很難獲取較好的經濟效益,在利益的驅使下,只好漫山遍野亂采濫挖,嚴重的破壞了林相,影響了森林的生態效益,實施林苗一體化造林經營模式是實現林木“遠水近飲”,充分發揮林業的近期效益和長遠效益的有效途徑。
1 立地條件的選擇
1.1 選擇交通便利造林地塊,以保證將來綠化苗木成型后,可以較低成本的采挖、運輸。
1.2 選擇面積較大的造林地塊,便于集約經營管理。
1.3 選擇地勢平坦開闊,排水性好,土壤肥沃,無病蟲害的造林地塊,以保證綠化苗木正常生長,將來采挖時有良好的作業條件。
1.4 選擇以白漿土為主的造林地塊,以保證采挖時土坨不散。
1.5 最好選擇林地清收地塊。
2 栽植方法和培育樹種
2.1 在適地適樹的基礎上,以細致整地和認真栽植為前提,我縣
目前正常造林,株行距為1.5m×2m,即公頃株數為3333,實施林苗一體化造林經營模式是在保證正常造林公頃株數的前提下,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合理密植,密植程度要依據培育對象而定,培育闊葉樹密度就相對小一些,培育針葉樹密度就相對大一些。
2.2 在我縣適合培育的樹種主要有;紅松、云杉、樟子松、黑松、白樺、色木、曲柳、紫葉李、糖槭、楊樹、柳樹等,也可以因地制宜培育花灌木。
3 經營措施
造林后及時進行撫育,至少連續撫育4年,撫育次數為3、2、1、1,要做好定枝、修枝措施,同時加強幼林管護,防止病、蟲、鼠害發生及牲畜或人為對幼林的破壞,造林后第二年春季進行一次全面補植,以確保成林后有較高的保存率。造林4年以后,就可以根據工藝需求,陸續采挖綠化苗木。嚴禁大型機械上山作業,采挖后,要做好土坑的填埋工作。
4 幾點思考
從理論上與實踐中分析總結,林苗一體化造林有幾個主要特點:第一,注重生物多樣性,防止了物種單一化;第二,發揮市場調節作用,降低了政府投入成本;第三,合理搭配綠化樹種,增加了造林科技含量;第四,放活造林護林機制,提高了林業綜合效益。若加以推廣實施,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4.1 統一規劃產業布局。既要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多種鄉土樹種,少種洋樹洋草,又要體現綠化特色與亮點,講求連片成市和合理布局。比如以縣級或市級行政區域劃分,統一種植1~2種主打樹種,形成區域品牌;以一條主要交通干線為基準,連片開發林苗一體化基地,打造綠化精品示范點,提升地方綠化層次和形象。
4.2 合理設置財政投入節點。地方政府要善于發揮財政投入的杠桿作用,充分調動民間資本投入造林綠化。特別是在推行林苗一體化模式之初,不管是興辦基地的大戶還是參與造林的農戶,都需要政府在做好引導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從而帶動全民造林。調動了種植大戶和廣大農戶造林的積極性,有效推動了全縣造林綠化工作的開展。
4.3 加強苗木市場管理。實施林苗一體化造林,苗木環節既關系林木存活質量,也直接影響林苗市場效益。加強苗木市場管理,主要還是體現在行政管理方面。一是要加強調入和調出苗木的標準化管理,規范苗木經營秩序,保證苗木質量。二是要開通苗木調運的綠色通道,創優辦證、放行、信息咨詢、技術指導等服務環境,加快苗木調運速度。
4.4 重點抓好基地建設。抓林苗一體化基地,首先是要加強生態類林木的監管,防止經營主體出現亂砍濫伐和舍本逐末行為。其次是要強化基地造林的技術指導,合理安排優勢樹種、種植密度、間伐時間、采伐強度,制定苗木采挖進度和標準。第三,可創新基地采伐指標的管理,對大型基地內的間伐林木,經申報認定后,可不列入年度采伐限額管理或單列年度木材生產計劃。
5 效益分析
5.1 經濟效益
以每公頃培育綠化苗木3000株計算,5年后,每株苗木按最低
價30元計算,即每公頃最低可獲純利潤30元×3000株=9萬元,短期效益十分可觀。
5.2 生態效益
通過最大限度的密植,單位面積林木株樹增多,有效的提高了森
林防護作用,對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涵養水源都有顯著的作用,同時由于集約經營對降低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都有顯著的作用。
5.3 社會效益
實施林苗一體化造林可以有效的激發廣大農民的造林積極性,對于農民發家致富,解決就業都有一定積極作用,是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有效載體。
隨著社會的發展,“綠色銀行”已逐漸被人們所共識,實施林苗一體化造林就等于持有了“綠色銀行”的增值卡。
作者簡介:劉志軍,男,1970年4月,吉林省東豐縣人,副高,主要從事營林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