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厚來
[摘 要]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各種惠農政策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大力實施,農民購買農機的熱情高漲,農業機械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我縣農機部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主動開展各類農機化培訓,構建了一支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機隊伍,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農機培訓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農機化的發展。
[關鍵詞] 農機培訓 問題 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222-01
1 農機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培訓生源不足
一是我縣收費培訓的對象主要是拖拉機和收割機操作人員。他們主要想通過培訓考試取得培訓記錄,再到農機監理部門考取駕駛證。近年來由于變型拖拉機不準在農機部門掛牌入戶,直接導致培訓人數減少。二是新增加的農業機械大多是老農機手更新換代的,新的農機手增加較少。三是現在的農機維修保養大多由農機經銷商或農機修理網點進行,農機手自己不修。有的認為只要能掌握簡單的操作使用,能下田作業就行了,不愿參加培訓。四是常規的考證培訓時間較長。有的農機手認為既耽誤了時間又影響了效益,不愿參加培訓。
1.2 農機駕駛操作人員安全意識淡薄
由于農民文化程度不高,有的人在購買農機后,思想認識不夠,認為農機只從事農田作業,很少上道路行駛,不需要掛牌入戶,不愿參加培訓辦理駕駛證,無視法律法規。無證駕駛、黑車非駕、酒后駕駛等現象依然嚴重,農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給農機安全生產埋下嚴重隱患,提高安全意識勢在必行。
1.3 培訓形式單一,培訓內容陳舊
目前培訓仍采用集中授課的培訓形式。培訓內容除了理論課就是駕駛技能的培訓,理論課內容枯燥、抽象、不直觀,農機手聽不懂,而切合實際的農機演示操作和維修保養、故障排除內容很少,使農機手在實際使用中出現問題無法解決,未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影響農機手的學習興趣。
1.4 培訓師資力量薄弱
我縣具有農機專業知識的教師較少,年輕教師都是專業相近的。一些老教師的農機專業知識老化,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知識掌握不夠。年輕教師由于所學的專業局限和實踐能力的缺乏,掌握的農機專業知識有限,教學能力不高,制約了農機培訓的效果。
1.5 培訓經費相對不足
培訓設施和教學設備得不到建設和更新,缺乏先進實用的電教設備、教學直觀的實物教具和教學掛圖示教板等,很多教學設備不能滿足培訓的需要。
2 農機培訓的對策建議
2.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受訓意識
要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多種媒體,結合送科技下鄉、召開農機演示現場會、辦理農機購置補貼、農機經銷商舉辦產品推介會等工作,大力宣傳農機培訓的先進典型、工作成效和實際效果等,宣傳有關農機政策和法律法規,特別是我縣自2016年以來實行的政策性農業機械保險,讓農機手知道保險理賠必需證照齊全,提高其主動參訓、考證的意愿和積極性,讓廣大農機手充分認識到參加農機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轉變辦學思路,拓寬培訓范圍
一是繼續做好拖拉機、收割機駕駛員的培訓。要嚴格培訓程序,保證培訓質量,提高農機駕駛員的專業素質和法律安全意識,確保農機生產的安全。2016年5月1日起國家取消了拖拉機號牌費、行駛證費、駕駛證費、登記證費和檢驗費等五項收費,有力提高了拖拉機的掛牌入戶率。建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將農田作業拖拉機、收割機的駕駛培訓也納入公益性免費培訓范疇,減輕農機手負擔,提高駕駛證的辦證率。二是與人社部門聯合辦學,開展農機維修工、電焊工、電工等多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三是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近年來我校一直承擔此項培訓任務,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高質量的人才支撐。四是開展公益性的農機培訓。將培訓與農機推廣、監理、管理和農機購置補貼等工作緊密配合,利用多種途徑開展培訓,將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和農機安全生產方面的知識傳授給農民,提高農機新科技的利用率,實現農機安全生產。
2.3 采取靈活的培訓方式
一是采取在校內集中培訓和送教下鄉培訓的方式。農閑季節可以把學員集中到校學習,利用學校資源滿足學員學習的需要;對較遠、學員比較集中的地方,采取送教下鄉的培訓方式,把課堂搬到鎮村,方便學員學習。二是校內集中培訓按照“保證質量、方便學員”的原則可采取全日制、學時制的培訓方式。只要培訓時間累計達到規定的學時,可安排考試,合格后發培訓記錄。三是采用課堂講授、實物教學、電化教學、現場教學及實驗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實習課應做到必要的講解和示范,重點指導學員動手操作,使學員掌握相應的技能。
2.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作風優良、業務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培訓質量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增加新鮮血液,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二是要讓教師外出學習進修、參觀交流、參加各類技術培訓和現場演示會進行業務知識的更新提高,讓教師掌握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知識,提高其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三是組織教師在“三夏”“三秋”等農忙季節,進村入戶到田間地頭對農機手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不斷充實和提高實際操作技能,增強實踐教學能力。
2.5 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一是積極爭取當地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二是充分利用農機化扶持政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的投入,不斷強化培訓基礎建設,完善和提高農機化教學培訓手段,創造良好教學條件,提高培訓質量。
3 結束語
農機培訓工作是保障農機化事業發展的基礎,是提高廣大農民素質,增強農民的法律和安全意識、提高勞動生產率,把先進適用新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上的重要途徑。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受訓意識,轉變辦學思路,拓寬培訓范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辦學條件,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采取靈活的培訓方式,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農機培訓率,保證培訓質量,為農機安全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熊鳳英 淺談拖拉機駕駛培訓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5(10):211-211
[2]張金龍 張偉鵬 新形勢下農機培訓工作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當代農機,2014(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