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娉
摘 要:本文通過問卷對高職院校的老師和同學進行調查,通過對調查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希望了解在互聯網這個時代下,教師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開展交互式教學的現狀以及學生對交互式教學的態度。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交互式教學 高職院校
一、調查目的
以學生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方法,隨著其在教學過程中優勢的逐漸展現,越來越多的一線教育者開始在自己的課堂中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開展交互式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互聯網技術,使得交互式手段獲得了更深遠的發展。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交互式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展開調查。對應用狀況更進一步的了解,才能發現當前交互式教學在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調查設計
(一)調查對象
根據教育的特點,本次調查將調查對象分為兩類:高職院校的老師和高職院校的學生,并分別發放了兩類問卷。調查主要選取了10所高職院校的老師共30人,并在這10所高職院校中選取了260名學生。
(二)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發放給老師的問卷,主要是了解教師對交互式教學的認識、使用的情況、使用效果以及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放給學生的問卷,希望了解學生對于交互式教學方式的態度以及平時學習過程中使用互聯網的情況。
(三)調查效度
本次調查采用了網絡問卷調查和現場問卷調查的方法。針對教師的調查問卷發放了30份,有效問卷28份,有效率93%。針對學生的調查問卷一共發放了260份,有效問卷246份,有效率95%。
三、互聯網時代下交互式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對教師的調查結果分析
針對調查問卷中比較典型的問題,進行了梳理,總結出以下研究結論:
1.調查人群分析
本次調查選取的教師,均是高職院校一線的教師。剛進入教師崗位1—5年的教師有8人,占到了整個調查教師人數的27%;在教師崗位工作6—10年的教師有16人,占到了整個調查教師人數的53%;在教師崗位工作11—15年的教師有4人,占到了整個調查教師人數的13%;在教師崗位工作16年以上的教師有2人,占到了整個調查教師人數的7%。具體情況見圖1。處于不同教齡的教師在對待互聯網為媒介的交互式教學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剛進入教師隊伍的教師,因為剛剛參加工作,在生活中已經習慣操作互聯網,有著良好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對于這種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交互式教學接受程度較高,也善于操作和使用。工作5-10年的教師,整個教師的職業生涯還處于發展中,有一定互聯網教育技術的素養,愿意嘗試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自己的課堂中開展交互式教學。這兩類教師是推動和使用互聯網為媒介的交互式教學的主力軍。教齡在10年以上的教師雖然也在嘗試將互聯網為媒介的交互式教學引入自己的課堂,但是固化的教學習慣和思維,使其應用的并不充分。
圖1:教師教齡的分布
2.交流互動意識調查
在被問及課堂上師生的關系時,有63%的教師認為學生與老師是學習的合作者,雙方應該是共同參與教學的狀態;有30%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他創設的學習情境中自主學習;僅有7%的教師還是以教師的講解作為課堂的中心。具體情況見圖2。
圖2:課堂上師生關系 圖3:課堂上采取的教學方式
在實踐教學中,有47%近一半的教師認為應該多與學生互動,交流互動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導;但是也有37%的教師認為自己課堂上要講授的東西太多沒有時間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只能有小規模的交流互動;在課堂上完全由學生占主導自主學習,教師只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學生引導的,僅到13%;而認為學生沒有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自學容易偏離學習主題,教學過程中完全沒有互動的老師占到3%。由此可見現在大多數老師都認可交互式的學習方法,一半的老師愿意在自己的課堂中實踐這種教學方式。具體情況見圖3。
3.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交互式教學應用情況分析
根據調查的數據,僅有10%的教師能夠非常熟練的使用互聯網的各種工具與學生開展課上課下的交互式教學; 有76%的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有一定的了解;而有占到13%的教師認為不了解,也沒有使用過。具體情況見圖4。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由于多種條件限制,在教學過程中能主動應用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交互式教學的教師僅占7%;80%以上的老師會因為要參加教學改革或者參加公開課比賽,才會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占了絕大多數,尤其是傳統課程的老師應用新技術的動力更少;僅有10%的老師會根據課程教學需要而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見這一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的應用現狀不容樂觀。具體情況見圖5。
大約有43%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常采用的交互方式是學生提問,老師回答;通過討論某個主題開展交互式教學的大約占到36%,當然這種交互開展的時間包括在課堂上,也包括借助網絡這個媒介;還有16%的教師通過開展小組活動與學生進行交互;僅有3%的教師通過課后作業與學生交流。具體情況見圖6。
在調查過程中,有63%的教師認為自己在課堂中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生在自己設計的就學情境中學習應該變得更為容易,其是教學活動的促進者;也有23%的教師愿意在教學過程中充當顧問的角色,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建議;還有15%的教師認為自己就是課堂知識的傳授者。具體情況見圖7。
(二)對學生的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認為上好一堂課程比較重要的因素是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占到了47%;當然也有占到23%的學生認為教師的知識素養和課程內容的趣味性會影響自己的學習效果;僅有少數學生認為自己內在的學習動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效果。具體情況見圖8。
學生對老師在課堂上的交流互動是持有一種什么態度?如果學習中遇到問題是否會向老師提出來?調查發現16%的學生愿意向老師提問,覺得經常從老師那獲得反饋,與老師同學交互更有助于自己獲取知識;當然也有21%的學生不希望向老師提問,但是原因卻有很多,歸納整理后主要集中在:不知道該如何提問,以及面對提問會緊張;還是有63%的學生有時會希望向老師提問。從上面的數據可見對于交流互動老師在這種還是要起到主導作用,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力,更好的融入課程知識學習。具體情況見圖9。
在學習過程中有47%的學生認為老師教學時主要講解重點,全班同學聽,這樣的教學形態占了絕大多數;21%的學生認為老師會通過設計教學活動發現教學中的重點,學生可以隨時參與進來;32%的學生覺得老師會請某個同學來展開討論,其他人就聆聽的方式實現互動。具體情況見圖10。
課后教師通過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交流的占到27%;通過QQ的占到21%;通過微信的占到16%;通過微博的占到16%;通過面對面輔導的形式的占到17%。具體情況見圖11。
四、互聯網時代下交互式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的總結分析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可以了解到在目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交互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的應用現狀:
1.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被不同層次教齡的高職院校教師了解,有部分教齡比較年輕的教師開始接受這種教學方法,并在自己的實踐教學中開始運用。雖然技術和設備在一定程度上還阻礙它規模的擴大,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隨著這種便捷的方式越來越被人熟知和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必然會得到長足的發展。我們在利用互聯網獲取知識的同時,還要利用它方便溝通的特點,幫助教學創設一種隨時隨地交流溝通的氛圍。
2.目前對于利用互聯網媒介開展課上課下的交互式教學這種方式的使用,很多教師還沒有體會到它的便捷。所以大多數老師只是在上公開課或者參加教學比賽的時候加入這種教學方法,作為增加亮點的手段。而且有些老師也不是能很熟練的操作這種方法,也有很多老師覺得要做很多的課前準備,需要準備大量的資料,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制作課件,也不愿意舍棄自己熟悉的原來的教學方式而進行改進。尤其是老師花費很多精力做了準備之后,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發揮出學生的自主性,不僅沒有幫助學生提高認知和效率,反而增加了教師教學中的負擔。所以雖然有老師肯定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實際運用的老師還是比較有限。
3.現在教學環節中,課上老師最喜歡使用的教學方式是“小組合作”,課后最常用的交互方式是作業的完成和批改。開展交互式教學方式的時候很容易偏離軌道,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聞不問,完全放任學生自主完成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師是沒有真正領會交互式教學的內涵,沒有幫助學生構建多層級的交流互動。在交流互動中不能僅僅關注交互的形式,更要注重的是交互的效果。
在高職院校中運用交互式教學方法,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導向作用,讓學生在交互式教學過程中充分的與各類人和各種資源進行交互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個人都愿意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家林.基于交互式“雙板”教學系統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 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l989.
[3]李倩.微博促進對外漢語網絡輔助教學雙向交互的研究[D].湖南大學,2014.
[4]陳瑩.遠程網絡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前景[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18).
[5]胡衛星,王洪娟.交互式電子白板課堂教學應用研究的現狀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
[6]吳虹.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7]李永慶,王紅.學校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所面臨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
[8]蔣育忻.對外漢語網絡教學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