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花
摘要: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考核小學班主任的關鍵因素。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提升,自身覺悟及領會能力有所增長,通過在教學過程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教育,能夠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夠全面促進小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中年級;實施策略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核心內容。相比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中年級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有所提升,審美判斷能力有所增長,作為班主任必須結合小學中年級學生的特點,落實科學嚴謹的德育教育,推動德育教育的合理實施,使得德育之花在小學中年級中得以精彩綻放。
一、以班風建設帶到學風建設。優化小學生的行為習慣
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他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向往比低年級學生要強烈。在小學中年級教育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引導者,必須注重營造科學健康的班風,以班風來帶動學生,使得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夠在積極向上的班風中,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貢獻自身的力量。一方面,教師在班風建設中,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和規范作用。雖然小學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但仍然需要發揮教師的規范和引導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及學習中,班主任教師一旦發現學生存在不良的學習習慣及行為方式,教師要予以及時地指正。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引導小學生積極向榜樣學習,積極規范自身身上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德育教育中,教師應該注重循序漸進,以此來形成良好的班級風尚。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的小行為、小舉動,如撿起地上的垃圾,隨手關門,節約用水等。在營造良好班風的過程中,教師要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小學生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在學習習慣方面,為營造良好的班風,通過班風來帶動學風,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運用小組互動探討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通過互相發言,相互辯論,來辨別不同學習習慣的優劣,使得學生得以明確認知到正確的學習習慣。總而言之,在德育教育中,良好的班風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班風,積極的學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規范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模式,綜合性提升小學生的自身素養。
二、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
在小學中年級德育教育中,為了推動德育之花的精彩綻放,所以不能將德育教育局限在校園內,而應該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將德育教育拓展至校園外,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一方面,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校德育教育的現狀,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來滲透德育教育。如教師可以在德育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將課堂設置在校園外,充分利用好校外的博物館、展覽館、紀念基地等。在講解雷鋒精神內涵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參觀當地的雷鋒紀念館,讓學生現場觀摩來了解雷鋒的事跡,從而強化自身與雷鋒的對照,不斷優化自身的行為。另一方面,在小學中年級德育教育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外的各類志愿活動,通過積極參加志愿行為,讓小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和領悟到優良行為的重要性。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爭當衛生小標兵,帶領學生在業余時間在校園外的公共操場、公共區域等來進行衛生的清理,近距離感受環衛工人的辛勤工作,以此來養成小學生自覺愛護環境,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教師在德育教育中,還應該善于創新教育形式。在講解愛國教育時,教師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電影院觀看愛國題材的電影。
三、借助學校德育陣地,開展更有成效的德育教育
在小學中年級德育教育中,還應該充分發揮德育陣地的作用,利用德育陣地不僅能夠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而且能夠更有成效地進行德育教育。鑒于此,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教師必須充分依托于學校德育陣地。一方面,教師應該善于利用校園內的升旗儀式。在莊嚴肅穆的升旗儀式上,教師可以及時指正小學生在隊伍中胡亂說話的問題和毛病,給予學生正確的示范和規范。同時,教師還可以對學生上周的行為習慣進行總結與分析,并指出學生行為習慣中錯誤的幾大類型,及時規范學生的不良的行為。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升旗儀式來為學生布置下一周期的活動內容,并著力提倡學生榜樣的力量和作用。另一方面,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黑板報等方式,通過定期更新板報,定期更新內容來開展德育教育。在制定和編寫黑板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班級學生的特點,針對班級學生涌現出來的比較典型的不良行為習慣,予以針對性的板報更新。此外,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好各類節日。如重陽節開展尊老愛幼的教育,教師節開展尊師重道的教育等。
四、適時進行互動交流,提升德育教育的個性化
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教師要開展適時的互動交流,以提升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個性化。德育教育需要因人而異,需要充分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才能提升德育教育的整體質量。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師一方面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需求,了解每一個學生行為模式背后的主導因素,結合這些內容為學生量身打造德育內容,以此來提升德育教育的個性化。另一方面,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做好家訪等工作,通過家訪,尋求家長的幫助,教師與家長共同努力,來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實踐證明,通過家訪與個性化教育的結合,能夠幫助教師了解每一個學生,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差異,來做出德育教育的個性化方案。如對于嬌生慣養的學生,可以開展針對性的吃苦訓練,對于心理素質薄弱的學生,可以有效地培育他們的人際關系,鼓勵他們大膽釋放自我。
德育教育是小學中年級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內容,為保障德育之花精彩綻放,必須注重德育教育的正確實施,通過良好的班風建設,帶動學風建設,通過創新德育教育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教育,通過德育陣地的有效利用等,全面提升德育教育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