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坤鵬
摘要:近年來,在對高校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過程中,校企合作辦學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盡管如此,目前我國高校校企合作辦學仍然面臨諸多困境,尋找相關解決辦法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高校校企合作辦學的現狀與困境,并對此提出了合理對策,希望為高校校企合作辦學困境找到出路。
關鍵詞:校企合作;困境;出路
隨著國家對高校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各種類型的高校蜂擁而起,培養并輸出了大量的專業型人才。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高校培養出的人才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能力的要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校企合作辦學順勢而生。然而,校企合作辦學仍然有很多困境亟待解決。
1高校校企合作辦學的現狀與困境
為了使高校培養出的人才符合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高校校企合作辦學得以產生,并不斷發展。有些學校為了加強與企業間的合作,促進理論技術與實際應用的相互結合,采取股份合作模式,以利益捆綁的方式進行合作,出現了企業利潤與學校教學質量的平衡把握問題,企業與學校間的重大決策都受到了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校企合作辦學出現并發展,政府不能起到促進推動的作用,不能高度重視校企合作辦學;同時缺乏相關法律文件與扶持政策,使得高校發展孤立無援,無法有效地整合社會資源。下面將針對這些困境展開分析。
1.1校企聯合——利潤與教學質量失衡
很多校企合作辦學采取了股份合作的模式,企業直接參與高校辦學過程,共享辦學收益。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對利潤最大化的追求常常會導致學校盲目擴大招生,提高學費,從而使企業獲得豐厚的利潤,這不可避免的背離了學校辦學的初衷。不僅如此,與相關企業合作的高校在篩選學生時偏向盲目,對于學生技術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參差不齊的學生打亂了學校的辦學方案,降低了學校的辦學水平,損害了學校的聲譽,進而影響學校的發展。
1.2政府對校企合作辦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從校企合作辦學產生,并不斷發展到現在,已歷經多年,但校企合作辦學的地位并未獲得相應的提高,在社會的認可方面仍然處于不利地位。政府對于校企合作辦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相關高校缺乏各種教育教學資源以及社會資源,同時也失去了社會的信任,進而難以找到可以互利互惠并長期合作的企業。高校不能從社會獲得有效的師資力量,同時,高校教育又不能夠做到精益求精,愿意對高校進行投資的企業也會隨之減少,高校校企合作辦學難以維系,如此惡性循環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不利于高校教育的長遠發展。
1.3針對校企合作辦學的法律制度的匱乏
根據調查,目前我國發布并實行的與高校教育有關的法律文件有很多,但是重點強調推廣高校校企合作的法律文件卻少之又少。在法律保障方面,我國缺乏相關經驗,同時又不能夠很好地借鑒例如美國的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并結合我國的辦學現狀進行創新發展,校企合作辦學面臨困境。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社會中缺少相關的標準來指導、規范校企合作辦學,不能引導企業與高校之間積極主動地進行有效的合作;缺少相關法律,不能在合作細節以及合作模式方面做出約束,并且缺少相關標準,難以推動校企合作的長期存在以及發展。
2解決高校校企合作辦學困境的對策
社會在不斷發展,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創新,高校教育不斷突破教育局限,探索新的發展方略。在探索過程中,高校校企合作辦學意義重大。有效的校企合作不但能夠幫助學校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而且能夠促進企業的快速進步。面對上述高校校企合作辦學困境,進行合作的學校企業應該明確目標,實現互利共贏。而成功的校企合作辦學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也需要政策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只有學校、企業和社會共同運作,高校校企合作辦學才能走出困境,找到出路,獲得可持續性發展。
2.1校企合作堅持明確的目標
為了實現高校校企合作的健康長遠發展,為了學校教學宗旨的落實,為了能夠為企業輸出有用的專業型人才,讓企業的投資得到相應的回報,高校辦學應該更多的基于自身發展明確教學目標,明確各自目標,制定共同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職工與合作企業內部的專家共同研究教學方案以及教學課程,制定符合企業技能需要的教學計劃和實踐訓練,學校一定要明確了解企業對人才技能的需求,開設針對性的專業課程,確保學生學有所成,為企業輸出合格的優秀人才;并且根據企業技術的不斷創新,開發更多的合作專業和課程。只有這樣,校企合作辦學才能實現學校資源與企業需求的完美接軌,充分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2.2政府加強對校企合作辦學的支持力度
政府應該制定相關的政策文件,對校企合作辦學加以扶持,并采取措施對高校校企合作辦學進行先進指導,向社會展示出政府對校企合作辦學的支持,引起社會對高校校企合作辦學的關注,并獲取信任。政府扶持政策的出臺不但可以幫助高校提高自身的建設水平,而且可以幫助高校吸引更多的企業來參與校企合作辦學。只有獲得了政府強有力的支持,學校才能從社會中整合資源,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并實現對企業人才的對口輸出。
2.3社會完善校企合作辦學的相關制度
制定校企合作辦學的監督制度,幫助高校有效地利用從企業獲得的資源,并保證企業提供的資源能夠及時到位,在資金、設備和場地等方面充分利用企業的投資,對高校和企業雙方的行為都進行實時監督,確保學校能夠踏實辦學,企業能夠提供有效支持并獲得相應的人才回報。其次,探索西方國家的高校教育模式,制定一套符合我國高校教育發展的校企合作辦學標準,開啟中國式特色高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實現學校和企業的互利共贏;制定優惠政策,幫助高校校企合作辦學,并吸引更多的企業投入到這個過程中,利用他們的資源對學校學生進行專業培養,促進各行各業的和諧長遠發展。
3總結
目前我國高校校企合作辦學逐漸走到高校辦學前沿,面對企業利潤與教學質量的失衡、政府重視程度不夠高、相關法律制度匱乏的困境,學校、企業乃至社會都應該做出改變。學校和企業應明確各自目標,制定共同目標,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借此實現有效的高校校企合作辦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