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麗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尤其是心理健康,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小學教育處在人生的早期階段,對一個人思想人格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而語文學科因其具有的豐富人文思想教育素材和發掘培養學生心理感情的教學方式。在塑造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滲透心理教育的主要學科。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教育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在其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滲透策略;心理教育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意義和原則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十分必要而有意義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13歲之間,小學階段是他們脫離以玩耍游戲為主要活動的生活狀態,轉而進入到以學習為主要生活內容的第一階段,學習成為他們的任務,這對正處于兒童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突然變化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地位對他們的心理會產生巨大影響。通過小學教育階段,他們在心理發展上必然會有質的變化,可以說,小學階段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是健康心理能否形成的一個關鍵點,加強小學生心理教育十分必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不僅能夠充分利用語文教學資源,發揮語文教師特長和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學生能夠直面以后更具壓力的生活,處理好各種變化帶來的復雜關系,并能夠為促進社會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達到教育“樹人”的最終目的,不僅提升一個人的人生價值,也使教育更加有價值和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具有可行性
通常來說,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主要有心理素質教育專業課程訓練、心理咨詢師輔導和學科教育滲透三種。其中前兩種都需要比較專業的心理教師參與才能進行,實施力度不會很大;并且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還比較天真活潑的個性,應該不太適應嚴肅的專業心理素質教育訓練,也不太會去信任平常和他們很少接觸的心理咨詢師。所以,以學生接觸最多的學科滲透心理教育成為小學心理教育的首要途徑。語文學科作為三大主要學科之一,在滲透心理教育中更是重中之重。首先語文教材的內容是由一篇篇生動形象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構成的,廣泛地展現了自然、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內容,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優秀素材。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教學能力,就不同文章環境中不同人物的品格對學生進行強調,利用文中正面形象的感召性和反面形象的警戒性,對學生心理做出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形成。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原則
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是十分可行而有意義的,但為了使滲透過程合理并且保證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必要認識并嚴格遵循幾點原則:第一,以學科教學為主,心理教育為輔。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學,夯實自身的語言基礎,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是主要目標,心理教育只是副目標,萬不可占用過多時間。第二,潛移默化,長期堅持。教師在滲透心理教育中,應該是含蓄的、引導性的,“潤物細無聲”,讓學生認識到某種品質的高尚美好,認可并追求這種品質。第三,師生互動,和諧相處。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心理教育能夠發揮作用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發現并表揚不同學生的閃光點,利用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措施
(一)以“真情”營造平等交流的對話氛圍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學科滲透的關鍵。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币拐n堂氣氛和諧寬松,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應努力營造活躍的學習氣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曾有一位學生為一個問題堅持己見。最后我說:“西方有這么一個哲理:‘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意見的權利。”學生得到了自由表達觀點的權利。在寬松的課堂環境里,學生才能伴隨豐富而快樂的情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才會完完全全地表現自我,塑造健康人格。
(二)以“愛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新型良好師生情感關系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系,它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師生相互關愛的結果,是師生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的催化劑,是促進教師與學生性情和靈魂提升的沃土”。教育是一項以靈魂塑造靈魂的工作,千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調動師生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形成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信息傳輸的效度和速度,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挖掘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教師一定要想方設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優化教學過程,使師生共同品味到成功的喜悅。
(三)以“耐心”培養“耐心”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曲折的、反復訓練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為了讓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剛開始,可以在課前帶給學生幾個成語或俗語,教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比如: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廢寢忘食等;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等。同時讓值日生每天提供一句名言供大家學習和積累。名言要求是關于成長的、關于珍惜時間的、關于勤奮學習的等,讓學生分析、理解,以此教育和培養學生。對學生的行為過失,則盡量做到不責怪,不呵斥,而是循循善誘,使他們心悅誠服、主動改正。
三、總結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重視與關注學生心理教育,不但讓語文教學變得更為精彩,而且能使學生的精神更豐富,心靈更充實,目光更敏銳。因此,語文教師要責無旁貸地認真探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對學生施以影響,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他們成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