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園
摘要:近年來,游戲和教學的關系一直是受到幼教廣泛關注。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將游戲與教育結合起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開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本文從情景模擬與動手操作兩方面闡述了游戲教育對幼兒創新思維開發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幼兒游戲;創新思維;探索;學習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現如今的教育環境發生改變,社會急需自信、獨立、高創新力人才。幼兒教育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步,然而成年人習慣于將個人主觀目的性強加于幼兒教學活動,忽略了對幼兒發展的推動作用。因此,當前的幼兒教育趨于成人化,其強迫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個性的發揮。游戲是幼兒喜愛的基本活動,具有娛樂和教學功能。然而人們過分強調游戲的發展作用,忽視了最原始的享樂功能,以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游戲的發展與享樂是辯證統一的。正所謂寓教于樂,目前將幼兒教育與游戲相結合引起幼兒教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游戲的本質在于自由與無目的性,將游戲作為幼兒教學手段有力的提高了教學效率。豐富的游戲能夠解放幼兒的天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消除對幼兒園的抵觸心理。幼兒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主動學習,發現、提出、解決問題,養成主動探究問題的思維模式。通過游戲能夠使幼兒在娛樂中提升個人能力,發掘潛力,陶冶情操。在游戲過程中貫穿知識的學習,培養其動手、認知能力,從而實現對幼兒的文明禮儀、生活習慣的養成,開發其想象力,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根據不同幼兒間差異因材施教,通過游戲開發幼兒智力,樹立幼兒的自信心,使其享受教學過程。教學游戲化有助于高效率的實現優質教學,幼兒在游戲當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創新力,身心和諧發展,擺脫了傳統教育的束縛,使幼兒園充滿活力與激情,為以后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設定游戲情境,開發創新能力
角色扮演是一種特殊的游戲動作,幼兒通過自身或他物為媒介對他人或他物的動作、行為、態度的模仿,也可以說是一種象征性動作。幼兒通過扮演喜歡的角色,模仿現實生活情景,開發幼兒的想象力,鍛煉創新性思維。通過角色扮演增強了幼兒對生活過程的了解,豐富幼兒的興趣性、自主性以及成就感體驗。游戲過程中需要把游戲內容、角色和材料實境化,目的在于鍛煉幼兒的社交和語言表達能力。游戲開始前,教師要鼓勵幼兒學會合作,善于傾聽,積極討論,尊重對方,增強社交能力。例如:“過家家”是全國流行的游戲,幼兒可以選擇喜歡的角色,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模擬真實日常生活場景,比如做家務、照顧孩子等。幼兒需要一邊擦地、煮飯,一邊哄小寶寶,語言風趣,儼然與生活中的大人無二。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豐富了想象力,社交水平不斷提高。通過親身體驗成人的生活,幼兒體會到長輩對自己的辛苦付出,加深了對長輩的理解,從而更懂得感恩。角色扮演與幼兒智力與認知能力發展相關,能夠反映出幼兒對生活的態度。同時游戲激發了幼兒對表演的興趣,可以根據情景自由發揮,提高了創造力。
二、營造游戲空間,拓展創新思維
在游戲中,幼兒結合自己的認知體會,認真觀察周圍情境,不斷開動大腦,充分鍛煉了創新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探究游戲要求幼兒主動思考,能調動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在游戲過程中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并且在積極溝通和探索中鍛煉形象思維。幼兒是活動的主角,教師是參與者和推動者,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他們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幼兒根據設定的游戲情境開動思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形象思維,培養敏捷性思維。幼兒創新思維有效結合了發散思維與邏輯思維。操作游戲是讓幼兒在游戲中鍛煉動手能力,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將玩具分類整理,教師或家長與幼兒配合完成各種手工作品,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同時,鍛煉了手眼腦的協調能力。例如:折紙課上,可以由教師先演示折紙的方法,讓幼兒按步驟跟著做。也可以讓幼兒根據圖樣自己動手,根據各個孩子的動手能力情況進行指導,對于動手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可以手把手幫助。個別幼兒還添加了自己的想法,在折出的作品上畫上漂亮的圖案,折出富有創意和想象力的作品。在游戲中,孩子們得到了一次創造的機會,通過親自動手、思考解決了游戲中的問題,鍛煉了動手與動腦的能力。
傳統幼兒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幼兒只作為“旁觀者”,很難真正的調動起主動性;而將游戲運用到教學中則能夠使幼兒積極參與,基本上能保證每人都有動手體驗的機會,幼兒自然而然對學習產生興趣。此外,原有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借助一些簡單傳統的教具,采用我教你學的固定方式,缺乏新鮮感。幼兒更容易感到枯燥無味,從而對學習產生抵觸厭倦心理。而幼兒游戲教學采用幼兒喜愛的方式,將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知識,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可以采取自己的想法獲取知識,在興趣中探索外界,發揮每個幼兒的個性,鍛煉其創新能力。幼兒處于對一切事物的學習階段,有著旺盛的求知欲,同時可塑性較強。將教育游戲化有利于開發幼兒的大腦,使學習過程勞逸結合,在玩中學更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