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興趣是激發學生探究新事物的動力來源。在中職化學教學中,要使學生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熱情,就需要利用一定的策略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以提升教學的質量。本文分析了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并探討了中職化學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中職化學;學習興趣;興趣培養
隨著化學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化學教學的目標也有了根本性的轉變,不再一味地追求知識的積累,而是逐漸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個人的成長。因此,為了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教師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之以良好的心態與心理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一、興趣培養的重要性分析
1.能夠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興趣是認知傾向的表現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化學事物與化學現象的求知欲,使其產生研究與探索的內在動力,從而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因此,在化學教學時,如果讓學生對化學產生了一定的認知傾向,那么就能讓其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
2.能夠突出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是學生針對某一外在事物所表現出的情感與認知上的傾向,這種傾向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逐漸固定下來,從而演變成個性方面的一種穩定性的特征。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之努力地學習或者探究,從而在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征,促進個體的全面發展。
3.能夠對學科提高適應性。化學是研究物質本質規律的自然學科,具有微觀性與抽象性,很多化學現象的證明都需要借助相關的實驗。如果學生缺乏興趣作為學習的動機,那么他們在實驗探究方面就會缺乏基本的主動性,不愿意或者懶于進行實踐操作,這樣就無法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適應學科特點,從而更高效的掌握化學知識。
二、中職化學教學中學生興趣培養的策略
1.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在探索問題時無法獲得相應的答案,那么就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如果使這種焦慮心理保持在適度的范圍,就是所謂的懸念。因此在化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心理與情緒上的變化,并巧妙的抓住這一變化,利用設置懸念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活動,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并使這種求知欲能夠轉化為穩定的興趣,以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提升課堂的效果。
例如,在氫氣制取的實驗中,為了增強探究的深度,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金屬例如鐵、鋅、鎂來作為實驗的對象,并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猜測哪一種金屬能夠通過置換反應來獲得氫氣。由于知識的局限性學生往往不能準確地猜到正確的答案,在學生的內心就會產生較強的疑惑,并且疑惑的情緒會逐漸被放大。當懸念設置完成之后,教師就可以進行實驗了,將三種金屬元素分別與硫酸反應,并讓學生觀察相關的化學現象,最終確定鋅能夠置換出氫氣。這時學生又會疑惑,為什么鐵和鎂的實驗不能生成氫氣?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及時引進金屬活潑性的相關知識,為學生解除疑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效地利用了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求知欲,能夠促進其化學興趣的提高。
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興趣。許多奇妙的化學現象都能通過實驗展現出來,學生往往對于這些未知為令人震驚的現象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演示或者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并激發一定的化學興趣。
例如,在對金屬鈉的性質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不給出具體的答案,而是通過相關的實驗讓學生觀察之后根據已有的知識自行總結。例如教師將一小塊金屬鈉切開,并讓觀察其斷面的變化。這時學生就可以根據斷面顏色的變化猜測其會與空氣中的某物質發生反應,進而聯想到氧化反應,最終得出鈉在常溫下會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結論。
3.優化教學方法,提升課堂趣味性。傳統的化學課堂是沉悶的,學生在被動學習中其積極性受到了壓制,不利于化學興趣提高。因此教師針對傳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方法加以優化,利用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活動教學等新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利用活潑的教學語言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對有趣案例進行分析,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生動,使枯燥的學習更加豐富多彩,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創設一個和諧、輕松的外在環境。
三、結束語
讓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使提升其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當意識到興趣對化學教學的重要性,并分析這些重要性制定有效的興趣培養策略。通過設置懸念、開展實驗教學、轉變學習方法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夠對相關的化學現象產生一定的興趣,從而提升化學教學的質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當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尊重學生發展的規律,有耐心地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