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是現階段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通過對2005-2016年間CNKI數據庫收錄的85篇相關期刊文獻進行分析,從論文的數量、類型以及論文研究的內容反映近十年來我國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基本現狀。最后,通過分析論文中研究的供給模式、機制、財政收入等方面的內容,指出目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仍需完善的方面。
關鍵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 供給 現狀
1引言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問題是近幾年來我國公共管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加強對公共文化事業管理,以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我國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研究是最近幾年才興起來的,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為此,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現狀展開研究,對于促進我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改善當前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現狀有著重要的意義。
2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基本內容
2.1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概念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概念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延伸,要了解其概念首先得知道“公共文化服務”的概念。在國內,學者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概念各持己見。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看,公共文化服務可以定義為是使用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來保障公民文化權益,滿足公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以保障全體公民基本權利為基本出發點,向全體公民提供公共文化產品服務和類別的總稱。
2.2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供給”一詞源于經濟理論,而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不同于私人商品的供給,其供給不僅受到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機制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到政府文化政策的影響。潘娟[2]認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就是指在農業耕種的環境中,政府公共文化部門或社會組織為農村居民提供生產勞動之外的精神層面的公益性的或商業性的休閑娛樂活動和知識學習類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的過程。
3現狀分析—以CNKI期刊論文為樣本
3.1數據來源和分析方法
本文的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通過“高級檢索”的方式,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為主題檢索詞,文獻來源年限為2005年—2016年,共檢索出期刊文獻共計88篇。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檢索式的設定,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文獻檢索的準確性。當然,本次檢索也得出了包括會議通知或“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等其它與本次研究不相關的內容,通過剔除不符合此次研究主題的文獻,最后得到有效的期刊論文共85篇。
3.2論文發表年份數量分析
在對CNKI期刊統計中,在2005年至2006年期間沒有相關的論文發表,這是因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研究是比較新的內容。每年研究論文總體數量不多,目前最高是2016年達到17篇。從2005年至今我國學者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研究處于逐漸上升的趨勢,可以說明我國學者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研究逐漸增多,予以重視。
3.3論文發表類型
2005年到2006年期間CNKI期刊沒有發表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研究的內容。在期刊類別上,2007年和2009年各發表1篇期刊,2010、2011年和2013年各發表4篇期刊。2012、2014、2015、2016分別為7、6、8、12篇。碩博論文在2008—2010年各1篇,2011—2016年分別為4、6、4、8、5、5篇??傮w來說主要是以期刊為主,碩博論文相對來說數量較少。在2011年—2015年期間,碩博論文呈現增加的趨勢,數量與期刊相近,說明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尤其是文化部近幾年出臺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的提出,引起了學者們對這一內容的重視。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研究的內容僅僅只是起步和探索階段,仍需學者們不斷深化。
3.4文獻研究的焦點
對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中出現的85篇文獻內容進行分類總結,關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研究,目前內容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的研究。
主要是圍繞政府主導機制、市場化機制、社會化機制、合作化機制、績效機制進行分析和研究。李少惠、王苗[1](2010)從公共文化服務社會的視角,分析供給社會化的三種模式,即政府主導型模式、合作型模式、社會主體主導型模式,提出政府、企業、第三部門多中心治理的供給模式。肖靜(2015)則強調對不同供給機制的適用條件進行研究,注重探索農村區域差異與供給機制選擇之間的關系。
二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研究。
李少惠(2007)認為,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主體,企業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競爭參與主體,非政府組織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主體,社區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主體??偟膩碚f,對于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主體該由誰負責,國內學者大部分都是倡導由基層政府主導、社會組織參與、政企合作的供給理念。
三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財政投入問題研究。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國內學者認為財政投入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困難的重要因素。孫浩[2](2011)認為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不足受城鄉二元體制結構的制約,從而使農村文化事業財政支出的結構性偏好受到影響。
4總結
4.1存在的不足
通過前文對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中出現的85篇文獻內容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幾年來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研究文獻雖呈現出增長的趨勢,但總數量不多。
一是研究內容相對單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研究大部分局限于機制、模式、主體、財政等方面的研究。
二是實地調查研究少,缺乏原創式的經驗研究。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會遇到許多矛盾和難題,只有在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才能探索出適合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機制,包括監督機制、評估機制等,得出一些原創性的經驗總結,為我國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提供指導。
三是僅拋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財政制度問題,缺乏解決方式的探討。
基層政府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主體,財政投入與管理人員的偏好息息相關。僅依靠政府的力量來解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財政問題是困難的。
4.2完善的方面
一是注重內容多元化研究,提供多方理論指導。農村公共文化供給的內容涉及多方面,除了供給模式、供給主體、財政等研究內容外,還包括教育方面,評價體系建設,農村公共文化網絡供給等內容。
二是注重實地調查研究,獲取原創式經驗。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過程中,無論是采取政府主導機制、市場化機制、社會化機制、合作化機制,都應該在以政府為供給主體的基礎上,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來采取合適的供給模式。
三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財政資金來源。一方面可通過網絡手段如正規公眾號、微信等向社會及有能力的個人尋求資金幫助。另一方面,可以根據當地農村的特色,推進鄉村游、民族文化旅游項目建設籌集資金。
參考文獻:
[1]李少惠,王苗.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社會化的模式構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2):44-48.
[2]孫浩.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的體制性障礙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1(6):60-66
作者簡介:
楊柳琴,1991.9-,西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