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榮
[摘 要] 大學生入學教育重要,教育的內容合理、有針對性則更加重要。本文從學習目標教育,自控、自律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內涵養成教育四個方面對大學生入學教育進行了探討。通過入學教育對大學新生們進行合理、有效地引導,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在大學階段全面發展,培養他們早日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關鍵詞] 高等學校;大學新生;入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4-0054-03
人生是一個不斷進步、完善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醒的過程,通過大學學習則可以使個人的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強大,人生更加完美。每年八、九月,眾多新同學走進大學校園,加入大學這個大家庭,開始新的學習和生活,在未來的四年里,他(她)們在這里學習、全面成長,學習獨立生活,學習與他人和諧相處、解決各種困難等,四年后驕傲地從這里走向社會。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課內容要合理且要有針對性。從心理學角度看,初始往往對以后會產生重要影響。人們一旦有了顯意識,形成自己明確的思維觀點、行為準則和人格,尤其對首次被激發出的顯意識,以后再改變就很難了,表現出某種“固執”和“頑固不化”,體現出“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所以,對新生進行有效的入學教育很重要,各高校一直都很重視。
本人通過多年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發現,大學新生們在校期間比較容易出現的問題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缺乏學習目標;二是自控、自律能力薄弱;三是自主學習意識淡??;四是不重視內涵養成。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了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新生剛入學時,就需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從這四個方面入手開展教育引導,幫助大學生們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在大學階段全面發展,早日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 學習目標教育
目標是人們從事活動所要達到的標準或預期結果,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是大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戰略前提,是提高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效率的關鍵,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建立學習目標的重要性,以對自己和社會認真負責的態度,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內容不能只是單純的知識水平的提高,而應該是一個有助于大學生今后發展的各種要素綜合構成的目標體系,而這個目標體系也就是大學生學習目標培養的實際內容。這個目標體系包括身心素質目標、科技基礎知識目標、學習能力目標、創新能力目標、專業知識與技能目標、人文素質和文學藝術修養目標、政治思想品德素質目標。
目前,大學生們普遍缺乏學習目標。人們發現,大部分學生終極目標就是考取大學,一旦考上大學他就有了船靠碼頭人到岸的感覺,缺乏奮斗目標自然就缺乏學習動力。有的有學習目標但不夠明確,想好好學,但持續時間較短,勁頭就松了,只有那些目標明確的學生才能始終保持努力,動力十足。長期被家長規劃的學生一時間沒有規劃,沒有了目標,變得不知所措,迷惑、盲從,稍不留心就隨波逐流。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016年8月8日報道,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羅思高接受《紐約時報》記者赫海威對其采訪時表示:中國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具備的部分批判性思維技巧是全世界最強的,遠超美國和俄羅斯的同齡人。但兩年后,他們失去了這個優勢。原因是,學生們沒有努力學習的目標和動力。
有人呼吁,請中學老師別再說“上了大學就輕松了”。 因為“上了大學就輕松了”會誤導一大批大學新生失去繼續奮斗的目標。以前,有一位大學新生,入學前近3個月的時間里在家整天打游戲,以至于入學后玩游戲成癮不能自拔,學業一落千丈。許多家長也認為孩子上了大學就可以輕輕松松拿到文憑,有的家長對孩子入學前沉迷玩樂的行為放任不管。上了大學后,寬松的管理令一些大學生如魚得水般享受輕松??墒牵p松的結果是不少學生“紅燈”高掛,個別學生還不得不退學。
有的學生認為只有名牌大學的學生才有學習目標。其實,學習目標的建立與考取的學校是否屬于名牌院校沒有關系,只要目標明確,在任何大學學習都可以取得成功。馬云最終考上的是一所非名牌大學——杭州師范大學,但是,馬云一直不忘初心、目標明確、努力前行,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
完成學習目標需要保持寧靜,邱勇在清華大學2016級迎新大會上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需要保持寧靜的地方,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心情容易變得浮躁,大學生們不要被物質利益所誘惑,要在寧靜中追問本心,努力充實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質,直面內心而不隨波逐流,獨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一個人如果缺乏內心的指引,就很容易在一片嘈雜聲中迷失自我,耗盡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最多只能得到平庸的優秀和貧乏的成功?!蓖瑢W們來到大學,要把學習目標作為心中的定力,保持學習這一初心,在寧靜心態中潛心學習,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二 自控、自律教育
大學新生年齡小、多為獨生子女,自控、自律能力薄弱,有些不良的行為明明知道是不對的,卻控制不住自己,導致犯了錯誤,有的同學甚至因此付出不能正常畢業的“代價”。因此,對大學新生進行自控、自律教育必要而迫切。
常言道:“最厲害的人,是能自律的人”。自控、自律就是自我約束,使自身的思想言行符合法紀、道德和修身等社會要求。自控、自律是修身的重要內容。作為高文化層次的當代大學生更要自控、自律,這不但是提高自身修養的要求,也是成才和發展的需要。只有懂得自控、自律的人,才有自由前進的底氣,成就美好人生。唯有自控、自律的人,才會得到歲月的厚愛?!安蛔月傻娜司褪怯呐`”。 “自由”不是隨心所欲,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喬布斯曾說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而自信則是從自律來,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練出自信來”。目前,我國大學生的自律意識薄弱、自律能力低、自律品質不高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具體表現有,不認真聽課、上課玩手機、睡覺,作業抄襲,上網成癮,談戀愛時不注意公共場合等。
在大學里,遵守學校、系里、班級的紀律就是自律,上課認真聽課,課堂不玩手機,課后認真復習,增長學識和科學能力、鍛煉身體、提高內涵,這才是正能量。沉迷于玩游戲、睡懶覺,上課不認真聽課,不勤奮、混日子,這就是負能量。大學四年,彈指一揮間,成功與否,在于能否自控、自律。一個人成熟的表現之一,就是有強大的自控、自律能力,擁有自控、自律能力,你就會將正能量收進來,負能量踢出去,你就會陽光、快樂、自由,每天取得進步!
三 自主學習教育
從中學升入大學,是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之一。怎樣迅速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對于每一個大學新生,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盡快地完成從中學學習狀態到大學學習狀態的過渡,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學生。大學學習與高中不可同日而語,需要學生課前課后花大量時間預習復習,即自主學習。事實證明,只有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才能穩操勝券。
自主學習不同于“自學”。自學往往局限于為實現某一目標而進行學習,有時一旦達到目的,學習便會終止,自主學習卻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自學是在完全沒有教師干預的情況下完成的,而自主學習作為一種能力,則必須通過教師的指導、培養才能形成。自主學習不是否定課堂教學。雖然自主學習強調學習者的獨立性,但它不等于孤立地學習,并不是不聽教師講課,自己去學其它東西,而是指在課堂上不盲目地聽課,能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識別教學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吸收輸入。正確合理地使用學習策略是自主學習的前提。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訓練不僅是應該的,而且十分必要。策略訓練能使學生認識到使用策略的重要性,進而能有意識地、合理地使用各項策略。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用于幫助理解、學習和記憶新信息的特殊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方式,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總的對策、措施和方法,是一種學習思維活動的程序。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努力培養創新精神。大學,是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大學生面對新的學習環境,新的學習任務,上課時間減少,自學時間增多,這就要自覺地培養自己的學習創新能力。大學生在學習的選擇能力方面,應當比中學生有明顯的提高,比如在學習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相對的選擇性,在大學教學計劃中除了所規定的必修課程,還設置部分選修課程,也具有相對選擇性,還有業余愛好、興趣活動的選擇,課外科技活動的選擇,等等。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宋代思想家張載說:“學則須疑”。笛卡爾說,“我疑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教授在他們學院2016級新生入學教育大會上講話中曾經說:“懷疑,是科學精神的基礎。不加批判的接受,就容易受人所惑” 。懷疑需要勇氣和知識沉淀,如果什么都不懂你也無法去懷疑和批判。不要一味仰視甚至膜拜,不能喪失自己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既要有海納百川接收知識的海量,又要有敢于質疑,善于創新的“野性”。比批判別人更難的是自我批判。在認真學習的同時勇于質疑,敢于提出問題與老師一起討論,這樣才能真正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的大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學習素養就是: 讓學會學習成為習慣,即,勤于思、敏于行、善于學、樂于言,大學生應該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熟練運用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大學學習關鍵之所在。
四 內涵養成教育
1 情商教育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彼得·薩洛瓦和約翰·梅耶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他認為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易獲得成功。據此推出的成就方程式為:20%的IQ(智商)+80%的EQ(情商)=100%的成功。大一新生剛步入大學,知識儲備不夠豐富,各方面能力還有一定的欠缺,心理上也不夠成熟,而且,大一新生需要經歷一段入學適應期,在這期間大一學生面臨從中學生活到大學生活的轉變,生活環境、學習方式、社會角色均有所不同,因此大一年級學生的情商水平相對較低。有不少大學生在困惑、煩惱,有迷茫、不安、不滿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心理危機。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的情商培育需要加強,特別是大一新生。
抗挫折教育也屬于情商教育的一部分。要培養大學生面對挫折的忍受能力和戰勝挫折的意志能力,即大學生在遇到挫折時,保持自己的行為和自身狀態不失常的能力。作為青春期向成熟期過渡的大學生可塑性極強。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適時地開展抗挫折教育,將有利于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品格的養成,會為他們以后成功地走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大學生遇到的挫折主要來自生活方面、學習方面、情感方面與就業方面。通過入學教育進行針對性的抗挫折輔導,幫助大學生消除思想障礙。要針對大學生在遭受挫折后產生的不良情緒和行為,充分利用入學教育活動等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及時掌握和分析大學生思想狀況,根據大學生興趣愛好,性格特點,講解相關抗挫折教育的內容,促使大學生在逆境面前從容應對,戰勝挫折,走向成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石。自信的人,在面對別人的惡意攻擊時能沉穩應對,并擁有良好的抗挫及抗壓能力,在人際關系上也會得心應手”。如果遇到意外傷害(人生或財物方面),如遇到電信詐騙,一定要盡快告知老師、同學和親人,并及時報案,以超常的穩定心態和智慧想辦法解決問題,并主動尋求幫助,相信自己、相信大家。千萬不要亂了方寸,更不能一時想不開而走極端,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人一生中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是正常的,沒有困難和挫折是不可能的。關鍵看自己怎么去面對。困難、挫折可以讓自己盡快變得成熟,走向成功。
2 良好的修養教育
比外表更迷人的,是一個人骨子里的修養,一個人真正的美在修養。修養包括的內容很多,尊重別人、欣賞別人、樂于溝通等都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修養。
尊重別人,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真正做到尊重別人,是一種境界,一種美德。孟子云:“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贝嗽拸娬{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在與別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地理解別人和尊重別人,那么他一定會得到別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大學生既要尊重父母的養育,也要尊重老師的教誨及同學之間的友情。
欣賞別人是一種本領,一種胸懷,一種雅量。能閱人,能容人,放大他人的優點,縮小他人的缺點。學會欣賞,就會明白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自由的,每一個個體都希望得到關愛和理解。同學們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大家的性格、習慣、語言、愛好等各有特點,各不相同,大家互相欣賞,彼此之間就會更加坦誠、融洽。
樂于溝通。一個人的信息、能力是有限的,經常溝通交流信息量就會成倍的增加。溝通還可以緩解學習上的疲勞,同學、師生在一起溝通、交流,還可以釋放壓力,增進理解。要把與家長、老師及同學的溝通作為自己良好的習慣,信息社會中,QQ、微信、電話等等都可以作為溝通的工具。
如果你能耐得住暫時的寂寞潛心做好一件事,就能夠取得成功。有詩這樣寫道“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挑選”;“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收獲成功時,就會有一大批朋友與你同行”;“豐富自己,比取悅他人更有力量”;“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參考文獻
[1]黃維秋. 大學生入學教育體系的構建及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5(4).
[2]杜志強.論大學生學習目標的確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1).
[3]李士軍,李健,劉媛媛,等.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與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12).
[4]曾強,彭瑜.當代大學生的自律培養[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9(4).
[5]張相樂.自律及大學生自律品質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04(4).
[6]沈鐘鐘.自主學習:定義、理論及培養[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7]唐潔.大學生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3).
[8]李清.情商培養與大學生生命教育[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
[9]王健,趙宏格.當代大學生情商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延邊黨校學報,2014 (3).
[10]董宇艷.情商對大學生成才的價值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11]葉奕乾,祝蓓里.心理學[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12]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