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摘 要:該文以遼寧朝陽市國有林場為研究對象,介紹了國有林場現狀,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為朝陽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林場;現狀;發展對策;朝陽市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6-0135-02
國有林場是國家機構,是保護森林資源的生產性的事業單位,其對于改善生態環境,擴大森林資源,提高森林林木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1]。伴隨著我國各項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國有林場在改革大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隨之變化。朝陽地處遼寧西部,干旱少雨使當地生態十分脆弱,國有林場對于維護當地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地位。
1 朝陽市概況及林場資源情況
朝陽市地處遼寧省西部,位于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干燥,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日溫差較大,降水偏少。全年平均氣溫5.4~8.7℃;年均日照時數2 850h;年降水量450mm左右;無霜期128d,冬季盛行西北風,風力較強。
朝陽市共有25個國有林場,經營總面積17.99萬hm2,有林地面積15.21萬hm2,其中經營面積最大的是北票市大黑山林場為1.94萬hm2。北票市共有4個國有林場,總面積3.23萬hm2;朝陽縣共有6個國有林場,總面積3.94萬hm2;建平縣共有4個國有林場,總面積2.98萬hm2;凌源市共有5個國有林場,總面積3 046.7萬hm2;喀左縣共有5個國有林場,總面積3.14萬hm2。國有林場職工總數1 583人,其中在職職工人數1 066人,退休517人。
2 存在的問題
2.1 資源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態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國有林場為了保持生態把大部分商品林轉變成公益林,這就使林場用于經營的商品林的比例越來越小,使林場的經營收入減少。
2.2 資金問題 遼西地區工業基礎薄弱,農業受到氣候影響也發展緩慢,致使當地財政收入捉襟見肘,導致對林場的資金扶持不到位,不僅難以維持正常生產,甚至還難以保障林場職工的工資和社保的開銷,使林場職工生活大力大。
2.3 管理問題 國有林場是政府的管理機構,其具有領導和監督等職能。但同時林場又是林業生產經營單位,參與市場經營。在一個主體上管理與經營同時存在,必然產生矛盾。既減弱了管理約束力,使林場盲目完成生產任務,又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2.4 人員問題
2.4.1 社保資金壓力大 國有林場已經有60多年歷史,它為國家造林綠化和林木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三代林業人為此奮斗。其中多數人都已退休養老,據統計朝陽市林場離退休人員人數占在職人員的30%左右。雖然林場只承擔小部分社保資金,但是就是這小部分社保資金也使多數林場舉步維艱,難以保障,出現斷保情況。
2.4.2 勞動力過多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林業生產技術也在不斷升高,使林業生產的效率不斷提高,這就使大多數林場出現了生產力過剩的現象。由于林場屬于體制單位,使這些剩余生產力無法合理安置,林場一大部分資金用于這些過剩勞動力的開支,這就使資金緊張,難以在進一步發展生產,成為林場改革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
2.4.3 職工整體素質不高 國有林場多數都位于農村地區,林場職工多來自當地農民,整體素質不高,與此同時,對于林場職工的再教育的培訓也處于滯后狀態,加之工資待遇低,難以吸引高水平的林業技術人員來此工作。
3 對策建議
3.1 健全林場體制機制 總結經驗教訓,通過不斷創新完善適合當地林場的經營機制,科學管理有限林業資源與可調配資金,開發林業產業多功能性,完善林場職工的社保體系,建立合理的人事分配機制,讓林場的職工在精神和物質得到提升。
3.2 明確林場發展思路 加快發展具有現代化的林場長效管理體制和機制,完善公益林和商品林獨立管理,分別實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在建好公益林改善生態前提下,要因地制宜發展多元化的林下經濟,如森林旅游、林下種植養殖及森林農家樂等。最大限度的發揮林木效益,通過提高商品林的質量來提高經濟收入,增加林場效益,提高林場生產能力。
3.3 提高林場發展能力 通過多種手段逐步化解林場的債務負擔。在因地制宜的建立的生態補償機制和健全管理方法等措施,來優化林場環境,增強朝陽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能力。
3.4 探索林業多元化經營模式 隨著林業體系逐漸成熟和國有林場的功能的轉變,林場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完善林木經營的規劃,建立完善的經營方案,明確森林經營方向,從先前的商品木材經營轉變為公益林與商品林相結合經營的林場。將以營林為主的林場逐步改變為保護生態的公益性林場。對于公益林要進行林分改造和優化樹種結構,在利用當地資源形成可觀賞性的景觀,將公益林打造成休閑旅游的景點。
3.5 明確林場定位 朝陽市國有林場屬于公益二類,公益林面積占全部國有林場林地面積的80%以上,商品林的占有率小。所以要明確它們的產權特點,根據性質不同分別管理經營,讓公益林發揮出防沙、保水、凈化空氣的生態功能,讓商品林的品質符合市場需求,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還要加快林場轉型,讓林場實現可持續發展。
3.6 建立完善林場的配套機制
3.6.1 建立明確的產權體系 機制和制度能否實現,關鍵在于產權是否明確機制,是完善林業資產與環境資產評估,建立林業產權交易、實現收益的前提[2]。
3.6.2 完善林場法人機制 建立完善林場管理機構,讓決策和監督機構形成既獨立又相互制約的原則,林場下屬機構要堅決執行,充分發揮決策和監督職能。
3.6.3 完善林場生態補償 商品林雖然可以經營,但是在商品林成林以前,它起到了公益林的作用,有生態效益,所以對這部分產生的生態效益進行補償,來彌補公益林的補償標低,不能維持正常公益林的養護和開銷問題[3]。
3.6.4 政府對林業職能的轉變 首先,政府要主動把當地市場機制缺失的部分承擔過來;其次,政府要退出超越管轄范圍的職能;最后,政府要對職能分內的事情要積極落實: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制定,落實和監督制度;二是加強政府的宏觀導向職能,這其中有管理機構設置、制定林業生產和政策導規劃[4]。
3.6.5 林業技術在林業生產中的實施 國有林場要對新林業技術實施、林業技術創新力弱等問題上加大投入。同時還要提高林場職工的技術素質,定期的派遣一些林場技術人員走出去學習交流,還要邀請林業專家來林場對職工進行培訓指導[5]。另外,林場要積極申請科研項目,以科研項目為依托與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提高林場生產技術能力。
4 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和管理體制的都會隨之改變,國有林場作為國家部門也做出相應的改變,這樣才能讓林場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對遼寧朝陽市國有林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解決方案,為林業生產管理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劉勇,李智勇,葉兵,龔玉梅.德國國有林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及啟示[J].世界林業研究,2008,8:21-24.
[2]賀超,姜冰潤.國有林場非國有化經營模式案例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78-81.
[3]張周忙,蔣亞芳,管長嶺.日本國有林管理對我國的啟示[J].林業資源管理,2010,12:22-24.
[4]李金蘭.對河北省國有林場改革策略的思考[J].林業經濟,2011,12:31-34.
[5]褚利明.關于國有林場改革有關問題的思考[J].林業經濟,2012,6:3-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