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 要】 目的:分析體會產褥期感染臨床診斷與治療效果。方法 :將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進行生育的52例產褥期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感染臨床表現及診斷方式進行總結,并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治療結束后對評價指標內容進行統計分析。結果:52例患者進過對癥治療,總治療有效率達100%,其中治愈率達78.92%。結論:對產褥期感染患者采取對癥的治療方法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的治療質量,促進患者的康復,有著極為重要的治療意義。
【關鍵詞】 產褥期感染 臨床診斷 治療 體會
產褥期感染是指產婦產褥期時因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應化的一種產婦特有感染性病癥。其引發主要原因為受到自身或外部各種病原體的侵入,如需氧性鏈球菌、大腸桿菌屬、葡萄球菌、厭氧性鏈球菌、厭氧類桿菌屬等[1]。由于產婦分娩后出現的如貧血、營養不良、慢性疾病、臨近預產期性效、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各種產科手術操作、產道損傷、產前產后出的血、產道異物、產程延長、胎盤殘留等情況均可造成原體入侵與繁殖[2]。臨床主要表現為:出現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剖宮產腹部切口、子宮切口感染;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血栓性靜脈炎等,是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產褥期感染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有著重要的意思,對提高患者的健康質量有顯著影響,為此我們進行產褥期感染臨床診斷與治療體會的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性資料
選取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進行生育的52例產褥期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基本資料為:患者年齡分布在21~38歲,平均年齡為26.3±1.5歲;患者中頭胎為39例,二胎為13例;其中自然分娩的有35例,行剖宮產的有17例。52例患者經臨床多項檢查(體征情況、血尿常規、CRP、ESR等)均得以確診,并采用對應方式進行治療,患者均排除治療禁忌特征且排除伴有嚴重的心腦、肝腎等臟器幾傳染性疾病,患者均自愿選擇治療方案并簽署治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臨床診斷:
1.2.1.1 臨床表現:
52例患者的臨床主要表現為:(1)外陰及陰道局部灼熱、疼痛、下墜,膿性分泌物排出,尿道口出現尿痛、尿頻,會陰撕裂創口處紅腫、或伴有流膿;陰道與宮頸感染表現為粘膜充血、潰瘍、膿性分泌物增多。(2)部分患者出現寒戰、高熱、頭痛、心率快、輕重不一的下腹部壓痛。(3)惡心、嘔吐、腹脹、檢查時下腹部有明顯壓痛、反跳痛。(4)剖宮產切口局部紅腫、觸痛、有明顯硬結,伴有渾濁液體滲出幾脂肪液化者其滲出液可呈黃色浮油狀,體溫明顯升高。(5)下肢持續性疼痛,局部靜脈壓痛或觸及硬索狀包塊,血液循環受阻,下肢水腫,皮膚發白等。
1.2.1.2 診斷方法:
(1)進行全身及局部體檢,以排除引起產褥感染的其它疾病。(2)血尿常規化驗。檢測血清急性期反應物質中的C-反應蛋白。(3)病原體實驗室檢查,需注意厭氧菌培養時應在厭氧培養基中培養。(4)輔助B超及造影檢查。
1.2.2 治療方法:
(1)及時進行補充維生素以及糾正貧血與電解質紊亂,增強免疫力;對重癥患者應少量多次輸新鮮血或血漿、白蛋白,以提高機體免疫力。(2)使用廣譜高效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芐青霉素、頭孢類或喹喏酮類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療,必要時可短期加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提高機體應激能力。(3)對出現血栓性靜脈炎加用活血化瘀中藥以及溶栓類藥物治療,在效果不理想時可行結扎卵巢靜脈或切開病灶靜脈等方法。(4)對患者取半臥位以利排膿,清理宮腔殘留物;對外陰或腹壁切口感染采用紅外線或超短波局部照射;對膿腫部位切開引流或行陰道后穹隆穿刺引流。(5)對治療效果不理想病情繼續惡化患者(尤其是出現敗血癥、膿毒血癥情況)可及時地行子宮全切術或子宮次全切除術。
1.3 評價指標
將治療效果為評價指標內容,治療效果的評判標準為: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癥完全消失,經檢查主要指標值均為正常;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癥得到有效改善,經檢查主要指標值均接近正常;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癥有基本無改善甚至加重。治療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將收集的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數資料采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當 P<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52例患者治療后的評價指標內容見表1,治愈率為78.92%,總有效率為100%,先后全部順利出院。
3 討論
導致產褥期感染的原因較多,如胎膜早破、產程延長、滯產、多次反復的肛查和陰道檢查、剖宮產操作中無菌措施不嚴格、子宮切口縫合不當、各種產科手術操作(產鉗助產、胎頭吸引術、臀牽引等)、產道損傷、產前產后出血、宮腔填塞紗布、產道異物、胎盤殘留等。而一旦產婦發生產褥期感染后如得不到及時對癥的治療會引發較為嚴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會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
通過本文內容我們可以看到,產褥期感染在臨床表現上有著諸多的特異性,有利于與其它感染引起的病癥進行排除,同時可采用實驗室檢查來確定感染的病菌類型,以合理選擇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在治療上從目前的醫療技術來講并無多大難度,關鍵在于首先要及時發現并盡早治療,其次是要根據檢查結果對癥治療,并在治療中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變化情況,以保證治療效果。從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到,52例患者經過對癥治療后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其中有40例患者達到治愈標準,中治療有效率達100%。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加強預防更為重要,如采用加強對孕婦的孕期衛生健康宣傳(保持全身清潔、妊娠晚期避免盆浴及不潔性交);加強對孕婦的營養補充來增強她們的體質及提高免疫力;對出現婦科疾病的如陰道炎及宮頸炎等及早進行治療,以避免胎膜早破、滯產、產道損傷與產后出血;在分娩時嚴格謹慎細致操作,在產后嚴密觀察,并對可能發生產褥感染的患者及早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等;及時更換產婦使用的被單、被褥、衣服等。
綜上所述,產褥期感染是產婦的一種常見性生育并發癥,由于引發原因較多,需在臨床上加以重視,并本著盡早發現及早對癥治療的原則認真處理,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齊春紅.產褥感染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2):244-245.
[2]吳翠萍,張紅娥.62例產婦產褥期感染的護理干預及預防[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31):232-233.
[3] 楊華梅.產褥感染患者臨床護理問題分析[J].醫藥,2016(16):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