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情境教學法作為新型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極大的認可,如何對情境教學法進行深入實踐探究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發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師要做好課程準備工作,明確教學任務,從學生的基本需求出發進行教學情境設置,幫助學生較快的掌握課堂知識,也可以將情境教學法具體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去,有利于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本文對當前情境教學法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了合理分析,并對情境教學法的重要作用和具體實踐策略展開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教學法;實踐研究;方式對策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課程知識缺乏深入認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合理的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指導有利于帶動學生的興趣愛好,但是從當前教學發展趨勢來看教師對課程知識還缺乏深入認識,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一部分教師認為情境教學法只是一種教學形式的存在,在應用情境教學方法中過于單一,沒有與生活案例相互結合,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思路,很難適應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流程。
(二)開展情境教學時過于注重形式。
隨著新課程的推進和改革,很多學校對情境教學法引起了高度重視,一定要對數學教學模塊進行規劃分配,對與生活相互關聯的內容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方式進行知識講解。但是目前開展情境教學方法時過于注重形式,沒有與教學內容相互結合,具有盲目性,沒有根據教學內的設置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制約了我國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三)創設情境內容沒有從日常問題出發。
雖然我國大部分教師逐漸認識到了情境教學法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有效的策略進行情境教學,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但是在實際數學內容講解過程中教師忽略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主體,情境創設內容沒有從日常問題出發,容易產生分歧出現不合理的現象。這種缺乏實際理論的情境教學法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自信。
二、小學數學教學過程進行情境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小學生的思想意識還不夠成熟,思維理解能力也比較有限。如果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理論過程中只是進行單一的講解,沒有科學的依據進行論證,并不能讓學生全面理解數學知識。所以,數學教師在數學知識講解時需要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小案例進行輔助性教學,讓學生發現數學和生活的聯系,更好的理解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抽象問題。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于數據的處理十分關鍵,小學生由于自身的認識水平十分有限,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在課堂上將抽象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對一些數學難點的理解能力,教師要在講述抽象概念的時候結合實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對所講的知識減少陌生感,使得數學知識的難度有效降低。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實踐分析能力。
數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掌握提升探索實踐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從小進行培養。然而傳統的數學課堂上,教師并不注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壓抑狀態,數學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枯燥乏味,充滿壓力,自然無法培養起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而設置生活情境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實踐的聯系,有效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法的具體實踐策略
(一)營造與生活相互關聯的生活情境。
小學生主要通過數學課堂接觸數學知識,時間非常有限,一些學生在短時間內并不能對數學知識產生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導致數學學習的效果和質量難以有效提升,要想解決這一現象,需要教師努力營造具有生活情境的課堂氛圍,實現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有效結合,使得學生的理解能力大大提升。在課堂上也可以適當開展實踐課,提升學生理解數學相關知識概念的能力。養成將數學應用于生活中的習慣。
(二)教師正確引導學生。
教師在創建生活情境前,應該充分對學生的心理特征、生活狀況進行充分的考察和研究,結合教學內容在進行情境的設定,這樣的準備工作能夠使得教師更加了解學生,讓學生的興趣能夠被充分調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的角色,設置問題的時候應該由簡到難,按照一定的秩序讓學生接受知識,對于難度較高的問題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使得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提升探索知識的欲望,實現教學效果的提升。比如,在講述多邊形的面積這一部分的知識時,教師可以找到生活中的一些實物,先讓學生對日常使用的三角板面積進行計算,再對四邊形的桌面面積進行計算,通過逐步的拓展學習,結合三角形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再對正五邊形、正六邊形的面積進行計算,逐步展開知識的講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更好的進行知識的學習。
(三)根據實際情況創立教學情境。
引入生活情境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提升掌握知識的能力,并能夠將數學知識有效的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所以,教師必須要聯系實際生活創立情境、提出問題。比如,教師在講述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程的知識時,應該讓學生親自對教室里的桌子、講臺、黑板等進行實際的測量,并通過測量結果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使得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更好的掌握知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用情境教學法,既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情境教學法值得推廣。希望廣大小學數學教師都能合理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充分的發揮情境教學法的優勢,打造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鄭瑤.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J].亞太教育,2016,(31).
[2]陳美藩.淺談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6,(34).
[3]王繼勛.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31).
[4]汲夢楠.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5,(02).
[5]李興旺.淺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赤子(中旬),2014,(01).
[6]白曉林.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