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慧+劉興燕+胡雪芬+齊麗+張海英
摘要:人格的塑造和完美是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本文以人格本位理念為核心,著重探討了以“參與、交流、共享”(PCS)作為強化人格本位的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技術》課程中的實踐應用,給出實施方法,該方法已在教學中進行多次嘗試,收效顯著,成績斐然。
關鍵詞:職業教育 護理教學 人格本位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 護理工作已經演變成一項工作強度高、壓力大、風險高的行業,護理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培養人格健全勇于擔當的護理人才成為護理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責無旁貸的努力方向。多年來衛生職業教育關注的主要是職業技能教育,對于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健全的人格和學生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卻少有關注,而人格本位理念強調的就是關注高職教育中每個個體的和諧健康發展、關注學生的心理,釋放人格能量,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從而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那么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該如何理解?怎樣把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引入護理教學呢?本文將以《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教學為例做初步探索。
一、人格本位教育理念
(一)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內涵
教育家蔡元培曾指出,“民國教育應以養成共和國民健全之人格為根本方針”。人格本位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是一種追求健全人格的教育。人格本位教育的內涵從智力領域擴展到非智力領域,在重視學生的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智慧與思維方式、人格力量及職業倫理的教育,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個體從技能片面發展的人發展成為素質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單純的職業技能培訓。
(二)運用“參與、交流、共享”(PCS)作為強化人格本位的教學模式改革新路徑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單一的教學信息傳播源,而在PCS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都將成為教學信息傳播載體和主體.填鴨式教學現狀被改變,師生雙方通過交流互動,學生參與教學構思,共同完成教學過程,彼此分享教學反思、經驗總結和知識積累,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二、“參與、交流、分享”(PCS)人格本位教學模式指導下的《基礎護理技術》課程教學
《基礎護理技術》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運用PCS教學模式進行《基礎護理技術》教學改革,使學生了解臨床護理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各項臨床護理技能,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護理職業道德,樹立人文關愛意識,具有團隊合作能力。
(一)教學設計
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過程始終貫穿“參與、交流、分享”(PCS)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開展“四項融通”,即按照護理工作過程——教學主題任務融通,營造護理工作環境——教學情境融通,教師護師——崗位融通,學生護士患者——角色融通,從換位思考到換位體驗,從模型訓練到真人實做,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二)教學運用
在護理教學過程中,從教學內容及其教學對象出發,通過教學分析設計教學主題任務創設模擬場景引入典型病例;明確任務分工各司其職:病人就診、護士導診,醫生接診、診病治療,護士處置、護理操作,病人康復、護士宣教;診療結束教學任務完成后小組討論說感受談體會,師生交流心得總結經驗,知識得到升華;最后從多個角度出發,觀察和判斷學生的人格養成與職業道德水平情況,進行多元化綜合考核評價,形成反饋。
三、“參與、交流、分享”(PCS)人格本位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技術》中的教學效果與教學策略
(一)教學效果
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是現代護理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通過運用“參與、交流、共享”教學模式開展護理教學,學生的護理評估能力、與病人的溝通技巧、與同事的協作意識以及其自我學習和創新能力等得到明顯提升;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無力感和孤獨感被大大削弱、歸屬感得到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思維活躍,自信增強,學生的個性潛能被發掘;喚醒其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職業理想,激發他們自我實現的需要,提高個人生存質量。
(二)教學策略
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進行設計教學主題情境。在教學情境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分配一定的學習任務。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在小組中擔任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同一任務。在共同奮斗目標的激勵下,小組同學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與其他小組的同學比拼趕超,既學會了團結互助,又適應了將來立足社會時的學習工作生活競爭。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也可以把“教師”的角色換給學生,由學生設計主題活動,為了完成角色任務,學生會積極思考,學習積極性高漲;同時學生也能夠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懂得珍惜師生的教學過程。教師走下講臺走入學生中間去,參與學習討論,形成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
四、結語
通過PCS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地自發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做到當他們面對新知識、新技術含量的急劇增加與變化時,能夠用終身化的教育思想、積極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創業的意識,對待和迎接現實和未來的職業生涯。
基于人格本位的課程模式改革,是高等職業教育順應時代發展和個體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實現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劉興燕.高職教育強化“人格本位”的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
[2]溫東新.以人格本位理念為核心的計算機公共課教學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50).
(此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參與、交流、分享“(PCS)強化人格本位的教學模式改革新路徑成果之一,課題編號:ZJB1215002;作者簡介:李建慧,講師,護師,大學本科,2006年畢業于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護理學專業,單位:大興安嶺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