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衍慧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女大學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社會和高校普遍關注的問題。在國家大力提倡“以創業促就業”的今天,自主創業開始日漸成為高校女大學生的一種職業選擇。然而面對各種影響因素,京籍女大學生做為創業人群的一部分,在創業過程中面臨創業熱情、創業持續度以及成功度的問題,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為例做相關研究,希望能夠對女大學生的創業問題做出更為細致的結論,為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參考意義。
關鍵詞:市屬高校;京籍;女大學生;創業
一、市屬高校京籍女大學生創業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高校畢業生不再“包分配”,而是開始實行市場化的“雙向選擇”,這在一定程度上讓畢業生就業市場更為規范和自由,然而在企業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的同時,“女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也更為顯著。相對于同班或同屆男生相比,女大學生擇業時間相對較長、工作單位也相對較差。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女大學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上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7屆畢業生為例,女生與男生比例接近2.5:1,這使女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更為明顯。而占了6成的京籍女生,就業受到的影響因素更為復雜,她們一方面同樣面臨“女大學生就業難”,這為她們的創業意向提供了驅動力;另一方面她們的京籍身份則意味著就業過程可能獲得的社會資源可能更為便捷,這又相對減弱了她們堅持創業的驅動力。
本次研究就以上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對象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大四京籍女大學生,涉及的專業有會計、經濟和營銷專業,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有效收回問卷88份,有效問卷率為88%。調查內容大致分為三部分:1、創業的熱情;2、創業的目的;3、對創業的理解。問卷共計10個問題。對收集來的調查問卷利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
二、市屬高校京籍女大學生創業中的問題
由于相對特殊的狀態,在創業過程中,身處市屬高校的京籍女大學生面臨的影響因素更多,包括她們的戶籍、屬地、女性特質。因此在創業熱情、創業持續度和創業成功度上面臨一些特殊的問題,根據我們的調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創業熱情短時高漲
在針對問題“面臨當前的就業形勢,是否考慮過自主創業”的調查中,京籍女大學生選擇“考慮過”的占60.8%,選擇“完全沒想過”的占15.1%,“正在進行創業”的10.1%,“已經嘗試過創業但放棄”為14.1%。由此可見,她們中的大多數都有創業的沖動和想法,這可能與我們國家目前鼓勵創業額的新政和京籍女大學生的家庭支持和社會資源有關系。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創業的新政,也要求各個高校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完善創業課程設置、強化創業指導服務,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而近年流行的“互聯網+創業”讓創業足不出戶,突破了傳統創業的諸多局限,近幾年來各種電子商務平臺的興起,如淘寶、拍拍、京東、微信等幾乎沒有門檻,對于高校學生而言類似免費的創業實踐平臺,這使面臨就業難問題的女大學生更多的開始投入創業大軍,而市屬高校的京籍女大學生相對更多的家庭支持,加上北京市的更為便捷的物流條件和更為完備的配套措施,使得她們的創業熱情高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過我們的研究,她們中的大部分投入創業的一開始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熱情相對短時,這從“已經嘗試過創業但放棄”的比例中可以反映出一部分。
2. 創業持續度低
根據調查,在問題“你認為創業最難的是什么”的回答中,“太辛苦”比重最大,為74.9%,而“缺資金”、“風險大”兩者占的比重分別為15.1%和8%,其他的因素還包括父母不支持、不了解流程等因素。這個問題說明了惰性是影響京籍女大學生創業行為的主要內在因素,而資金的缺乏和相對較低的冒險意識是影響創業的兩大外在因素。因此,從高校教育的角度來說,應當適當加強對京籍女大學生獨立和毅力的相關培養,另外還應加強創業相關知識系統的普及。伴隨著高漲的創業熱情,京籍女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度和持續度卻不能完全成正比,甚至成反比,正如萬事有利弊,“互聯網+創業”亦是如此,在入門經費低、物流運輸便捷等有利的條件下,互聯網創業意味著更多的競爭,因此要想成功更需要更高技術的投入、更多管理的能力、更好產品的研發等內在因素,同時任何創業都面臨萬事開頭難的辛苦,而市屬高校的京籍女大學生面對更多的社會支持和家庭的保護下,在面對互聯網創業的營銷誘惑時,往往沒有深思熟慮就投入創業,但是后期的惰性卻使得她們往往不能忍受辛苦和困難,選擇退出。
3. 創業成熟度和成功率低
當問及“對當下國家出臺的鼓勵創業相關政策、法規的了解程度”時,有4.1%的人回答“經常關注,很清楚”,35.5%的人回答“偶爾關注,比較清楚”,50.7%的人回答“不太愿意主動去了解,知道一點”,9.7%的人“一點也不知道”。從這一問題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京籍女大學生很少關注國家關于創業的相關政策,對創業信息來源不夠關心。在問題“如果你想創業,認為需要哪些準備”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得到相關企業實踐”的比例最高,達67.6%。與此相關的問題“希望通過何種途徑獲得創業相關知識”的調查結果為“親身到企業實踐”占72.6%,“老師授課”僅為7.5%,這也與學生不愿意上我校的就業指導課的問題不謀而合,這充分說明了京籍女大學生對于理論學習的理論和信任度不強,而渴望通過到企業中實踐去學習創業的想法則是更趨向實踐。在遇到困難或者面對失敗的時候,她們的歸因可能更多為外在的。以上問題的結論是一致的,由于大部分京籍女大學生面對更為復雜的互聯網創業模式時,往往沒有成熟的創業知識系統和支持,加上她們在歸因的時候往往向外而不是歸于自身,因此在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面前,她們在創業過程中的挫折感更強,成功度和滿足感更低。
三、解決市屬高校京籍女大學生創業問題的建議
1. 加強女大學生自主獨立意識的培養
隨著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社會對于女大學生的自主獨立意識要求更高,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是大學生就業的一種新途徑、新思路,京籍女大學生要摒棄等、靠、穩的就業觀念,增強自我創業意識。因此,高校在日常的學習培養時,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她們的相關意識,必要時候要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或者創業競賽等學生活動等加以鍛煉。
2. 提高女大學生創業綜合素質
要提高創業成功率,勢必需要做好京籍女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要通過對政策、融資、經營規則、營銷、溝通、管理等方面知識的有針對性的培訓,不斷提高女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要找準京籍女大學生創業傾向的領域進行針對性培訓,并且注意對于知識、管理、經營方面的系統培訓。
3. 重視實踐鍛煉
通過前面的調查顯示,大部分京籍女大學生傾向于實踐學習,實踐是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最快、最有效的途徑。因此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需要不斷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到企業實習、鍛煉的機會。條件成熟的時候,還可以與企業聯合或獨立建立創業基地,把創業基地作為孵化器,培養出一批批創業人才創業團隊。
[參考文獻]
[1]黃婭玲,吳家怡.新政策下大學生休學創業問題研究[J].西部教育,2016年第24期,44~45.
[2]李鵬.女大學生創業行為研究[J].經營的管理,2013年第6期,125~129.
[3]黃敬報.2012屆北京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J].北京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106~110.
[4]魏影.論女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J].繼續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128~129.
(作者單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