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 劉璽
【關鍵詞】 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合作探究;討論辨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114—01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學的教學價值日顯重要。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門重要學科,既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使學生具備數學基礎知識的素養,又要通過數學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其智力。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探究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與學有機結合的教學活動形式,對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教師該如何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探究式教學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大致環節:“梳理回顧(解決今天問題的腳手架)——以大問題的方式拋給學生——合作探究——展示點撥、討論辨析——總結規則”。其中,合作探究和討論辨析環節是重中之重,現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這兩方面談幾點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合作探究環節
合作探究環節注重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學中,教師要摒棄“假合作、偽討論”的現象,防止后進生“迷失”。同時要加強對小組長的培養,保證全員積極參與,促進小組健康發展。對一般的問題先組織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小組長進行記錄,準備全班交流。小組討論一定要透徹,討論大約10分鐘時間完成,要做到小組中有一人會的問題,其余組員就應該會。筆者認為,通過小組共同探究階段的學習,能讓90%的學生都學懂學透。傳統教學就像一列普通列車,只有一個車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教師)帶。而探究式教學課堂就像一列氣勢十足的動車組,每個學習小組就是一節帶“分動力機”的“車廂”,隊隊有活力,生生有動力,大家齊飛奔。而教師的責任更多是觀察、傾聽,通過觀察和傾聽把握學生的學情和討論進程,并據此調整課前預設的教學方案,剔除無效教學內容,減少不必要的教學環節。這個階段教師一定要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去解決相互間的問題。
二、討論辨析環節
此環節重點在于抓住錯例,設想更多深入的問題,使討論更加深化,并通過課堂生成,加深思考的深度,通過師生相互的質疑,加深認識和理解。這個過程就是提供探究、討論、交流的空間,是互相教授的過程。
例如,“復式條形統計圖”中,要求將數據以及相關信息在圖中清晰準確地表現出來。學生A將條形分開畫了,師:“看了他的圖,大家有什么感受?”生1:“不利于同一年份的城鄉人口數比較。”學生B畫了一種顏色的圖,生2評價:“看不出來,也區分不出,必須要涂兩種色。”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本質在于區分,而不在于涂色。學生C將上下紙條重疊,教師先給予肯定,然后指出:“如果反映總數的多少,用這種形式比較數據不直觀”。學生D用兩種顏色畫圖,沒有圖例,學生紛紛反映不知哪種顏色表示什么。師:“那你們覺得他的圖怎么修改一下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生:“用不同顏色標示一下。”還有一些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認為還需要在統計圖中補充標題、每個條形上標上數據,并強調直條顏色的順序性。在探究式教學課堂里,錯誤也可以拿出來分享,而且最可貴的是教師在最難最復雜的地方,不干預和講解,而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爭論,教師從“傳授者”變為“引導者”、“協助者”,從組織教學轉向組織學生學習,從設計教學轉向設計學習,從而進入“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樸”的美好境界。
總之,探究式教學已逐漸深入課堂中,有效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實施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值得倡導的教學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內在品質和精神。因此,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立足探究的本質,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