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臻
摘 要: 運用視頻材料在高中歷史課堂中能創設形象生動的歷史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適當篩選、借鑒、引用視頻輔助課堂教學,在現代教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發展前景。
關鍵詞:高中歷史 視頻材料 教學情境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157-01
一、視頻材料教學 激發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課堂,教師只是一味枯燥的說教,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考慮學生是否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引進生動形象的影視資料,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例如,我們在學習必修二第5課《開辟新航路》一課時,首先播放節選自《大國崛起》的一段視頻,視頻詳細介紹了哥倫布探險和發現美洲新大陸的過程,同時還展現了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偉大壯舉;接著把兩個航海家探險的路線,所經過的海洋大洲的變化,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最后提出疑問:1、這些航海家為什么要航海探險?2、航海家尋找新航路的目的又是什么?3、遠行航海需要掌握什么科學技術?4、新航路開辟后產生了什么深刻的影響?5、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哪些航海家,把他們找出來?問題提出后,同學們展開積極討論,并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多媒體視頻的信息,一一解答所提出的問題。特別是在討論回答最后一題時,同學們除了找到迪亞士和達伽馬等西方航海家外,還提出了新問題:其他國家有沒有航海家?他們是什么時候航海?學習氣氛非常濃厚。結果他們還找到了中國明代時期的偉大航海家鄭和,并發現鄭和航海要比西方航海探險早半個多世紀。通過視頻材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松的課堂環境里,解決了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二、視頻材料教學 強化記憶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視聽并用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最佳途徑。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獲取信息的來源,即人類獲取信息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實驗證實:人們的學習,1%是通過味覺,1.5%是通過觸覺,3.5%是通過嗅覺,11%是通過聽覺,83%是通過視覺。人類的聽覺和視覺加起來就有94%,這兩部分對學習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視頻材料將音頻與視頻合為一體,可以對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形成強烈刺激,增強記憶效果。歷史事件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利用視頻材料教學,可以形象地展示以往發生的歷史,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執教人教版必修三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時,教材內容并沒有多的介紹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需要通過老師補充材料,但補充的歷史材料內容比較單調,如果照本宣科,或者讓學生進行文字閱讀,很難加深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因此,播放了《走向共和》一片中體現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片段,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影視資料,總結與歸納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三、視頻材料教學 加深情感體驗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增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高中歷史教學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使命。高中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發揮歷史情感教育的功能,可以讓學生從歷史中受到啟發與教育。如執教必修一第8課《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侵華》時,鄧世昌為國捐軀的壯舉給人帶來深深的震撼與思考,但是僅憑文字的介紹,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我播放了《甲午大海戰》的視頻片段:鄧世昌大聲對全艦官兵說:“今天我們以生命報效國家!”他下令開足馬力,用最快的速度向最兇猛的吉野艦撞擊。全艦250名官兵排成整齊的隊伍準備與敵人同歸于盡,每個人都毫無畏懼之意。可是,致遠艦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落水陣亡,鄧世昌也掉入海中,他的隨從扔給他一個救生圈,但他義不獨生,推掉了救生圈。這時,它的愛犬游過來叼住他的發辮。鄧世昌見全艦官兵都壯烈犧牲,毅然溺死愛犬,他也被波濤卷走……這段直觀的電影,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象地表現了歷史人物鄧世昌的氣質和個性,充分表現出他舍身為國,視死如歸的偉大人格。觀影后學生被鄧世昌的愛國情懷深深感動,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立報國之志,為民族復興貢獻力量。
四、引入視頻材料 培養歷史思維
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要從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入手。視頻材料可以生動地再現歷史事實,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幫助其在頭腦中形成歷史形象和情景,建立空間想象力,有助于現在與過去精神上的溝通和情感上的共鳴,建立起對歷史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歷史的理解,提高認識能力,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學生在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想象的基礎上,教師經過點撥指出影視材料表象知識后面隱藏著的歷史發展規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利用影視材料中表述的知識與學生所了解的知識的差異,引導學生設疑求真,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對歷史人物李鴻章的評價時,李鴻章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對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跡,如在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后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于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但后人也多詬病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如過于避戰和重視海防而愿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軍艦在威海衛被全殲等。教師就要通過視頻材料的引入,讓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正確地評價李鴻章,提升歷史辨析能力,學會科學分析歷史事件,正確看待歷史人物,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參考文獻
[1]張艷芬.淺談影像資料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5).
[2]葉永廣.歷史·影視·教育[G].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10.
[3]王恩妹,許序雅.淺談影視資源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中小學教學研究,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