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剛
摘 要: 身處“互聯網+”時代,基層黨建工作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主動擁抱“互聯網+”。本文通過馬鞍山市和縣基層黨組織運用“互聯網+”,構建開放式黨建工作體系的開展情況, 就如何在黨建工作中運用好“互聯網+”提出自己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互聯網+ 基層 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353-01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互聯網已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傳統集市,產生了淘寶網;互聯網+傳統銀行,產生了支付寶;互聯網+傳統租車,產生了滴滴打車;互聯網+ ……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
同樣身處“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基層黨建工作也應該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主動的去擁抱"互聯網+"。
一、“互聯網+”在提升基層黨建工作中的優勢
1.新媒體優勢
相對于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來說,互聯網具有大信息量和使用的方便、快捷等特點。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他改變了距離、時間、空間,虛擬與現實都成為一種存在,每一個個體都被自覺不自覺地劃分到不同的社群、網絡。它在很大程度上延伸了人際交往的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2.資源優勢
根據互聯網的最新統計,截止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互聯網的最大優勢就是資源共享,我們的很多企事業單位、基層黨組織,在多年的黨建工作中都有自己成熟的工作經驗,他們也愿意和我們一起去分享和交流,取長補短,在相互借鑒中促進和提高,使黨建工作不斷進行創新,為傳統的基層黨建工作注入新活力。
3.大數據思維
將互聯網思維融入黨建理念,以新技術手段推動創新,借助大數據分析工具,充分發掘數據的內在聯系,對黨建工作開展更科學的分析,讓黨建工作更加“智慧”,讓基層服務更加“貼心”。
二、和縣運用“互聯網+”新思維,提升基層黨建工作
1.運用“互聯網+”,構建基層黨建工作宣傳新體系
宣傳工作是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和縣基層黨組織除了鞏固好傳統的宣傳陣地,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外,還利用政府網站、和縣先鋒網等積極“搶占”網絡化平臺。和縣縣委組織部主辦的和縣先鋒網開通了縣、鎮、村(社區)三級網絡平臺,并定期對七個鎮級進行技術指導,再通過鎮級輔導村(社區)級分站,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大信息量,快捷和方便等特點,在及時傳遞中央的聲音,弘揚黨員先進事跡、黨員交流和學習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同時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平臺”打造立體宣傳體系,無論是馬鞍山市市委組織部主辦的“小馬先鋒”,還是我們和縣的“幸福和縣”、“先鋒在線”微信平臺,都是在“互聯網+黨建”的基礎上創新型的轉變,推動了黨建工作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真正收到了“小平臺、大服務”的效果。
2.運用“互聯網+”,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學習新途徑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新知識和新事物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 這就對我們所有的黨員和領導干部,提出了要終身學習的理念。
傳統干部培訓工作往往受到場地、經費、時間、師資等方面的限制。再加上參與的學員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還有很多要照顧自己的家庭,難以抽出很長時間去集中的參加培訓和學習,所以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經難以完全適應干部培訓的實際需求了。
和縣縣委組織部運用“互聯網+”,開通了視頻會議系統并利用“干部教育在線”平臺,實現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網絡視頻直播和點播相結合、在線教學和答疑相結合。所有黨員都可以根據自身學習需要及時間安排進行自主學習,點播相應的教學視頻。另外,學員還可以通過手機下載APP,隨時了解干部培訓動態信息,查看自己在線學習情況。
3.運用“互聯網+”,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辦公新方式
和縣基層黨組織積極構建"OA"自動化網上辦公平臺。建立電子政務協同辦公系統,黨建工作文件全部實現網上流轉。充分利用協同辦公平臺手機客戶端,與PC端協同平臺互聯互通,在手機上接收發文、進行公文流轉、審批結果,會議通知等,讓黨建工作不受時間、空間束縛,隨時隨地都可以辦公。
下面的鄉鎮也積極學習,提升機關工作效能,如和縣善厚鎮黨委就指導村(社區)基層黨組織使用“融合通信平臺”,鎮黨委可以通過平臺中的“工作日志”了解基層黨組織每日的工作情況,在線發送會議通知、政務公告等實時信息。
4.運用“互聯網+”,開啟基層黨建工作服務新模式
建立“互聯網+服務”平臺。和縣歷陽鎮試點建設“村居大管家”,搭建平臺,細化網格劃分,配強網格長,選派網格員,黨員設崗定責、聯系戶。全鎮劃分網格449個,村(社區)黨員3464人全部進入網格,做到“網中有格,格中有黨;黨在格中行,事在網中辦”。積極推進黨建服務功能向基層延伸,老百姓跑個手續、辦個證,也不需要反反復復往縣鄉辦事機構里跑,真正做到服務群眾。
建立“互聯網+扶貧”平臺。通過“互聯網+扶貧”平臺,縣扶貧辦實時發布扶貧政策、貧困信息、脫貧方式等;讓幫扶人員能第一時間了解當前的扶貧政策和貧困人員信息,制定最佳的扶貧計劃讓貧困人員早日脫貧。
建立“互聯網+旅游”平臺。縣、鎮政府向周邊推介本地風景區、旅游景點,并為游客提供免費的住宿、美食、特產等資訊服務,不斷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
三、如何在黨建工作中運用好“互聯網+”的幾點思考
1.加大網絡平臺建設
首先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確保網絡覆蓋到位,對于落后的辦公設備要進行淘汰和及時的更新。其次增強技術力量, 新建一個網絡服務平臺容易,但要做好做優一個新平臺卻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必須選出一些懂電腦、精業務、愛基層的專業技術人才專職負責黨建網絡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日常維護工作。
2.要不斷創新"互聯網+基層黨建"服務模式
除了要應用和維護好已有的服務平臺,還要積極創新,突出方便、快捷特點,不斷開發和利用新的資源,不斷創新"互聯網+基層黨建"服務新模式。如“互聯網+蔬菜產業”、“互聯網+美麗鄉村”、“互聯網+便民服務”等等。
3.打造“智慧黨建”
要具有“大數據思維”,在基層黨建工作中,通過對黨員基礎數據的采集、管理、開發和運用,可以對黨建工作開展更科學的分析,對黨員實現更精確的管理和個性化服務,實現黨員管理的智慧化。
4.完善法規,全局統籌,充分發揮網絡黨建的積極作用
網絡是把雙刃劍,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應制定一部統一的互聯網法規,讓“互聯網+”黨建模式發展有法可依。同時也要全局統籌,充分發揮網絡黨建的優勢。就拿我們縣來說,各個鎮各個部門不少都已建有黨建網站、微信公眾號等,但因其形式分散、內容雷同、建設成本較高,造成使用混亂和資源浪費。如果能進行有效的整合,建立統一的平臺和應用系統,將能夠更加充分的發揮網絡黨建的積極作用。
總之,搞好基層黨建工作,除了工作熱情和思想覺悟,也要靠一些與時俱進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運用“互聯網+”新思維,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社會主旋律,促進“互聯網+”與黨建工作的完美結合,以此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參考文獻
[1]董宇,李紅星.信息化網絡技術在黨建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6(19)
[2]麻黎明.探索互聯網時代黨建新模式[J].現代國企研究. 2016(02)
[3]馬利軍.“互聯網+”時代的黨建工作創新[J]. 東方企業文化. 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