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玉
摘要:“概論”是高校宣傳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陣地。然而,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以融入“概論”課教學的若干問題:課堂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緊密銜接;理論熏陶和實踐踐行難以有效融合。針對以上問題,必須理論教育“內化于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概論”課教學全過程、全內容;實踐教育“外化于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概論”課實踐環節。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融入 “概論”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3-0040-02
“概論”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簡稱,是當前我國所有高校都要開設的四門思政理論課中的核心和主干課程,在當前高校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概論”課的教學是確立新時期思政理論課新課堂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理論依據
“概論”課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點,著重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進程,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相關內容?!案耪摗闭n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性、科學性、理論性和實踐性,它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大學生,促進他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發展觀,從而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十八大以來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24 個字的倡導高度凝練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是“最大公約數”,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標準,指明了新目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是高校《概論》課程的主題,是教學之“綱”,它幾乎涵蓋了“概論”課的所有重點要點?!案耪摗闭n應責無旁貸地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和陣地。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以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概論”課課堂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緊密銜接
當前,教師在“概論”課教學中并沒有格外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僅僅在講到第八章第三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時才會簡短提到,而且內容較為概括,不夠系統豐富,遠遠沒有作為教學主題貫穿“概論”課各章節的始終。在課堂講授中,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講解往往蜻蜓點水、點到為止,甚至有些老師認為這是大學生早已理解把握的知識,說多了,學生會煩,所以僅僅一帶而過,或者干脆不講。理論講解不透徹,聯系實際更是不可能。這嚴重脫離了大學生的實際思想狀況,極大程度上淡化了“概論”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中本該起到的主渠道、主陣地功能。
(二)“概論”課重理論、輕實踐,理論熏陶和實踐踐行難以有效融合
包括“概論”在內的思政理論課教學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說教、輕踐行”的情況。一方面,教師穩穩地站在講臺上灌輸理論,甚至有時是呆板、空洞的理論,不但收效甚微,更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厚此薄彼使實踐環節對于大學生價值觀養成和踐行的作用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路徑探討
(一)理論教育“內化于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概論”課教學全過程、全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應體現持續性和系統性,要將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概論》課教學的各個章節中,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有效結合起來,從而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影響、塑造大學生的內心世界。
《概論》課的全部教學內容可分為六個模塊,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融入滲透到每個模塊中。模塊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是課本的第一章。在這一部分,要講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強化學生在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綜合理解。
模塊二是毛澤東思想體系,包括第二、三章,分別講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地堅持對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目標的追求和探索: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中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是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要引導學生在中國革命的探索歷程中深刻體會貫穿其中的自強不息、薪火相傳的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強化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領會。
模塊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理論問題,包括第四、五、六、七章,分別講述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理論和改革開放理論。這一部分是現實的國情、黨情、社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依據和指導。可以對學生進行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教育和偉大復興中國夢教育,結合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經驗教訓的總結追溯和改革開放時代洪流的親身感受,喚起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歷史責任感。這將會使學生產生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國家建設、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不息。
模塊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內容,是第八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拔逦灰惑w”的建設目標致力于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這恰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目標的具體化,因此,整章的講解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加深強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富強”;社會主義民主的進步、全面依法治國的實施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循序推進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享有“民主”的輕松和自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弘揚和文化強國目標的追求使學生意識到了“文明”的力量和親自傳承這個文明的責任擔當;和諧社會的創建、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社會治理體制的創新讓學生體驗著“和諧”的美好;生態文明新理念的樹立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完善又讓我們期待著更加“美麗”的祖國。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與“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同步契合。同時,和諧社會的追求又恰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如果沒有數以億計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合格公民的協同奮斗,那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又怎能實現呢?所以,在這一模塊中,核心價值觀在教學中的融入是自然而然的,這種融入讓學生感受到核心價值觀并不是高高在上、假大空的理論說教,它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生活的時代里,它像空氣一樣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從而更加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模塊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國內戰略與國際戰略,包括第九、十章,分別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略。只有國家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大多數公民更加“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我們才更有希望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和我國外交和國際戰略的更好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然融入其中。
模塊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領導核心,包括第十一、十二章。依靠力量是廣大人民群眾,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通過這兩章的學習,大學生會更加熱愛人民、熱愛國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而自覺地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實踐教育“外化于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概論”課實踐環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實踐、重在實踐。如果脫離了實踐教學,“概論”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案耪摗闭n要探索實驗多種實踐形式,以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實效性,讓青年學生做到真認知、真認同和真踐行。
1.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融入大學生的學習
開展主題演講、辯論研討等活動。如:組織開展“我心中的核心價值觀”“青春的時代境遇”“中國夢,我的夢”主題演講,培養大學生的擔當意識和創新精神;開展“讀名著、賞佳片”活動,給學生提供精神食糧,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找到他們的精神歸宿。
2.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
生活踐行無處不在。在校內充分利用宣傳欄、展板、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全面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場域;在學生中發起一些喜聞樂見、踴躍參加的活動,如“做一次體能訓練”“做一次大掃除”“學一項技能”等,引導青年學生從小事做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具體化,既成為內心的精神追求,又督促自身的自覺行動。
3.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融入大學生的社會實踐
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學雷鋒”“三下鄉”、志愿者服務、公益、社會調查等活動;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圣地、革命紀念館等,傳播紅色文化,使學生在緬懷先烈的同時,感受革命先輩為國捐軀、為黨犧牲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更加珍惜當今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結語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當代大學生是可愛、 可信、可貴、可為的。”“概論”課教學要切實尊重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融入其中,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且做到知行合一,切實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當代大學生一定會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鋒,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奮進者和奉獻者。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1.
[2]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