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新課標要求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都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教學生會學知識。首先要培養學習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學習,經常主動學習慢慢就養成了習慣,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能力制定學習目標,按目標完成,就會在語文課堂中自主學習。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果都有重要的作用。這樣能使學生在主動、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在小學階段,需要培養學生認真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及時復習,邊讀書邊思考,不動筆墨不讀書,并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在讀書中有所收獲。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檢查學生是否預習,遇到的問題有沒有解決,并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側重,重點聽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學生養成了這個習慣,才能全面理解文章內容,養成主動查閱資料,克服困難的好習慣。《少年閏土》中,有一些關于人物細節描寫的,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標記描寫閏土外貌的詞詞語和句子,描寫閏土看瓜地時,刺猹時動作的詞語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畫出了部分重點,教師課堂講授的時候,學生們聽課也更有側重。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起到主導作用,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采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做好導向工作。如學習《新型玻璃》一課時,教師可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觀察身邊的玻璃的特點,都有什么樣的功能。在課堂上交流討論課文中新型玻璃的特點,兩者進行對比,突出新型玻璃的特點。課堂上的小組討論環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在討論的同時,學生們互相學習了知識,豐富了課堂內容,也加強了語文課本與生活的聯系。《彩色的翅膀》中,教師可提問學生,什么樣的生物會有翅膀?你見過什么顏色的翅膀?為什么說文中蝴蝶的翅膀是彩色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更有針對性,利于高效課堂的實施,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課堂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需要教會學生自學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這樣在學習過程中就會有的放矢;然后引導學生按照學習目標按部就班地去做。根據課題猜測文章的類型,弄清文章的內在聯系,對文章整體把握,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如《金色的腳印》一文中有“腳印”,這就說明文章是關于動物的,為什么腳印是金色的?這就需要結合課文內容去解讀。其次要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課文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設計完課堂提問,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在課本上勾畫重點,圈出答案,這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印記。還可通過小組學習交流的方式解決課堂問題,由學生記錄討論過程,使學生在討論中達到優勢互補,互相啟發,這也是課堂合作學習的好方法。在小組討論之后,為了更加精準深入地學習課本知識,還可讓學生提出質疑,集體思考回答,對有爭議的部分,教師給予講解和補充。課堂自學能力的培養非一日之功,還需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
四、分層次加強課堂訓練
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還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道綜合性閱讀題,根據問題的難易度設計幾道小題。根據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準,對號入座,回答相應水平的題。做到巧練,這樣不同水平的學生會對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增加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的閱讀訓練中,劃線句子是對伯父的什么描寫?表現了什么感情?這些問題屬于簡單的基礎題,可以讓語文水平的低的同學回答。遇到“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的含義題時,需要讓學生考慮句子含義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最后總結閱讀題型的方式和方法,遇到此種類型的題,學會運用這種答題方法舉一反三。這樣也能加強學生課堂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陛。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養成連號的學習習慣,教師還需分層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培養,讓學生掌握課堂學習的方法,積極配合教師教學,這樣語文課堂才會更自主,更高效,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會知識,會學知識,才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