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玲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主陣地,其教學過程大部分是在課堂中完成的。“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數學基礎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如何在單位時間內高質量、高效的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正確的引領學生打好數學基礎,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筆者從數學教學的幾個方面探討了實現高效數學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校課堂;構建分析
小學數學的課程是非常靈活的,相對于其他學科更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用合理高效的方法記憶數學知識點,在課前,首先做到充分備課,把握好課程中心,明確課程設計的目標,從而使小學生感受到探索的興趣,及時鞏固教材知識點,實現對課堂知識的高效吸收。與此同時,從學生的學習生涯角度來說,對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其數學思想的啟蒙階段,教師應多多關注對學生方法的指導,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主動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心里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把這個理論用在數學教學中,就是指教師在授課前應對學生有充分的分析了解,明白學生的心中所想,知道學生更樂于接受何種學習方式,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后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小學生的身心發育都不完全,還沒有養成固定的習慣和性格。因此,教師要善于“順著學生走”,當然“順著學生走”并不是說對學生毫無原則的百依百順,而是針對學生的喜歡和學習心理,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如果小學生的心里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那么自然會由衷的喜歡教師的課程,并積極學習課堂重視,就不會有學不好的道理。有很多教師無法搞明白學生的學習心里,只是生硬的按照自己或者書本的教學方法講解課程,這種絲毫不關心學生喜好,忽略學生課堂主體性的教學手段,自然也就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應在課前做好對學生的了解工作。這是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前提。
二、明確教學目標。適時鼓勵學生
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上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以學生能理解的角度,擬定全面的教學計劃,設計好每個人物,定好每一個環節,細心備課。規劃教學計劃是站在熟悉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的,教師只有明確各章節的只是重點,才能夠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好知識重點。在上課時不能因學生的理解偏差而隨便批評學生,相反,教師需要多多鼓勵學生,這樣才能讓學生放下負擔,勇敢的答題。同時教師應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通過提出一些邏輯相關的問答來引導學生走進探索的道路中,對于枯燥乏味的定理內容也需要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來增強數學課堂的吸引力。
比如,在講解《認識人民幣》這節課程時,教師可以用人民幣來進行實物講解,拿出一角、一元、十元各種面值的紙幣和硬幣,讓學生從一角到一百元逐個辨認。而后可以將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打散,組成不同的組合,開始和學生互動,引導學生理解錢的數量大小問題,把這個互動當作第一個教學目標。然后是第二個目標,教師教學生換算人民幣,現將是個一塊的硬幣組合起來,讓學生查數,再拿一張十塊的和兩張五塊的紙幣,向學生提問:這三個組合有什么共同點。學生通過計算和比較了解了人民幣的進率和單位。這種教學方式在教會學生簡單換算人民幣的同時了解了各種人民幣的面值。
三、優化教學思路。直觀化教學
數學對于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還較為陌生,面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有時甚至無法理解題目的意思。在教學初期,教師應通過生動的圖形來講解計算的流程,把教材題目和生活實際中的事物聯系到一起,從而使枯燥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聲有色。學生覺得教材題目有意思了,所以就更樂于學習探索,而且學起來更輕松了。
四、及時提問。調動學生積極性
問題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牛頓在被砸腦袋之后,正是那句“為什么蘋果砸我腦袋”,才有了著名的“萬有引力”。勤奮的思考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數學學習中更應多動腦筋,因為數學是考驗學生邏輯思維的嚴謹理科學科,并不需要語文那樣天馬行空的想象,數學是冷靜的,要求學生富于探索精神。數學教師應多引導學生問“為什么”,這有利于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教師的合理課堂提問可以指引學生,一步一步探究出問題的最終答案,用問題促進小學生的思維發展。課堂上合適的提問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使其集中精力聽老師的講解。而不是溜號想其它事情。
五、及時復習知識點,滲透數學思想
在對學過的課程和單元進行復習時,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及時總結自己學過的知識,尤其是要引導學生形成回顧自己思維活動的習慣,對課堂學習中的問題發現和解決進行反思,回顧自己在解題中用到的方法和理論,從而融會貫通所運用過的數學思想,使學生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把握知識的本質,以此來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效率。
比如:《一百以內數的整理和復習》,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數字并和同學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挑出一組學生選出的數字,而后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數字進行分類整理,給學生五分鐘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小組間討論一共可以分成幾類,并集中記錄分析整理的結果。學生們得出,可以通過多個方式對數字進行分類:單數、雙數;一位數、兩位數;五十以上的數、五十以下的數……教師通過提供不同特點的數字資料,可以引導學生找到不同的分類方法,認識到分類標準是多種多樣的,并且通過一定時間的思考、分析和實踐操作對數位、計數單位、位數等學過的知識進行了復習。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時,應對發現、提取和研究數學思維的方法進行著重強調,始終關注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指導,從而使學生善于利用數學思維來解決遇到的難題。
六、結論
小學數學作為其學習生涯中的啟蒙學科,其作用不容小覷。小學數學教師應擔負起為學生打好堅實數學基礎的責任。在教學前必須首先做好對學生的了解分析,采用平等相待的方式,通過合理的課堂提問,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小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學習,將祖國的花朵培育成將來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