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 要: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實踐的經驗總結,彰顯了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新理念,拓展了監督執紀的新思路。本文從“四種形態”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著手,重點探討了基層單位紀檢監察部門在實踐工作中如何準確把握、善加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關鍵詞: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踐探索
2015年,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調研時強調: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王岐山同志在工作報告中從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再次強調要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這一重要論述,既是對長期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又是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紀檢監察工作所面臨形勢和任務的科學判斷;既是對黨內監督工作的重要理論創新,又是推動紀檢監察工作轉型的方向指引。在實踐中,基層單位紀檢監察部門和紀檢監察干部必須準確把握、善加運用,不斷增強監督執紀實效,以嚴明的紀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一、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深刻內涵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指“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少數。”
“四種形態”是一個完整的邏輯體系,每種形態背后都有理論的支撐、制度的支撐和紀律的支撐,都是從嚴治黨的利器。“四種形態”環環相扣、渾然一體,凸顯的是對全體黨員干部的全覆蓋。“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強調的是“治未病”理念,要求全體黨員既要勇于自我批評,加強自我監督,又要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遠離紀律和規矩底線,防范于未然,拉起了防止犯錯誤的“第一道防線”;“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強調的是“正歪樹”理念,對自律不嚴、常態化監督不力而觸碰紀律和規矩底線的黨員,抓早抓小、動輒則咎,防止小錯變成大錯、小禍釀成大禍,是守住防止犯大錯誤的“第二道防線”;“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強調的是“治病樹”理念,對嚴重違紀但不足以淪為“階下囚”的黨員,出重拳、下猛藥,當頭棒喝、治病救人,筑牢防止犯罪的“第三道防線”,以免干部陷入違法犯罪深淵;“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少數”,強調的是“拔爛樹”理念,對那些紀律處分已達不到懲戒目的的黨員,堅決追究法律責任,及時清除黨內毒瘤,保持黨的肌體健康。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嚴格依據紀律的尺子進行劃分的,深刻理解“四種形態”要通過從輕到重、從普遍到個別、從常態預警到非常態嚴厲懲治的層次之分,使黨規黨紀的提醒、勸誡和制裁覆蓋到全體黨員,彰顯了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的新理念,傳承了黨的“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貫方針,充分體現了對黨員干部的嚴管厚愛,讓黨員的思想行為能時刻得以匡正和校準,最大限度保證大多數黨員干部不出軌、不越界,避免滑向腐敗深淵。
二、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重要意義
首先,“四種形態”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本質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順利推進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關系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提出是紀律建設的重大創新,其意義就在于通過有效管用的方式,貫徹落實“全面”和“從嚴”兩個方面的要求。“四種形態”的核心在于用紀律管住大多數,維護整片“森林”;要求在于紀嚴于法、紀先于法,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通過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建立更嚴密的“防御陣地”。
其次,“四種形態”是實現標本兼治的有效路徑。從違紀違法問題發生發展規律來看,黨員干部出問題,都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行為一步一步失范,小錯終成大禍。“破法”必先“破紀”,“破紀”必有苗頭,所以第一種形態非常關鍵,抓早抓小,讓有問題苗頭的黨員干部紅臉出汗,及時警醒,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著眼于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通過設置層層防線,一級一級地進行阻擋和處理,而且處理措施越來越嚴厲。這體現了標本兼治,也體現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延伸和拓展。
再次,“四種形態”是開展監督執紀問責的行動指南。“四種形態”的重要論述,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實踐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操作性,為紀檢監察部門更好地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時,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明晰了紀檢監察部門深化“三轉”的方向,找準了監督執紀問責的切入點,對紀檢監察工作重心的調整、工作方式的選擇、工作效果的體現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三、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運用實踐
咬耳扯袖常態化。監督執紀只有真正做到了抓早抓小、動輒則咎,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真的成為了常態,就管住了絕大多數黨員干部,嚴重違紀的問題自然就少了。因此,基層單位用好“第一種形態”是關鍵。一方面要嚴格黨內組織生活,強化黨員干部的組織觀念,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三會一課”等制度,積極參加民主生活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征求意見、自我剖析、談心談話、相互批評、整改落實等環節工作,達到相互提醒、相互監督的目的,從而更好地改進黨員作風,防“腐”于未然。另一方面強化廉政談話提醒,“四種形態”體現和詮釋了紀嚴于法、紀先于法的要求,因此在工作實踐中,要通過談心談話、廉政約談、誡勉談話等方式,對黨員干部自身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要小過即問、及時糾正;對有輕微違紀行為的,要嚴抓嚴管、及時處理,防止小問題養成大問題。對于新上任的干部,要進行任前談話,針對在考察過程中征集到的個人優缺點進行反饋,提升領導干部拒腐防變能力。
風險防控體系化。監督執紀要遵循反腐倡廉工作規律和基層單位發展規律,堅持廉情預控、突出重點、聚焦關鍵,抓好廉政風險防范。一要強化重點防控,聚焦“關鍵領域”。圍繞規范權利運行,加強對重點部門、重點崗位、重點環節的監督,自下而上排查并梳理廉政風險點,制定廉政風險防控措施,及時解決存在的隱患。在工作實踐中可通過召開廉情分析會、廉政短信提醒等措施,杜絕不良現象,促進廉潔從業。尤其針對管人、管錢、管物等容易滋生腐敗行為的關鍵領域,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以建章立制為根本,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從源頭上加以防范。二要強化作風建設,聚焦“關鍵問題”。從作風建設“小切口”做細做長“大文章”,開啟監督“探照燈”,堅持節假集中查,節點重點查,日常隨機查,保持力度不減、標準不降、震撼常在,引導黨員干部自覺接受監督,進一步深化作風建設。在工作實踐中,通過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公務接待及公車使用專項檢查、規章制度執行情況專項檢查等,進一步加強監督執紀力度。
廉政教育重點化。監督執紀的目的是提高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素質,而加強廉政教育則是重要前提。一是學習內容要有重點,廉政教育要加強黨紀黨規學習教育,重點學習黨章、《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黨紀黨規意識,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促使黨員干部知敬畏、明底線。廉政教育重點要加強黨性修養教育,把榜樣示范與警示教育結合起來。在工作實踐中,通過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召開先進事跡報告會等給黨員干部提供“見賢思齊”的對象,堅持理想信念和職責堅守;通過觀看廉政教育片、參加廉政專題講座、分析反面典型案例等進行長鳴警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二是學習對象要有重點。廉政教育對象在確保單位職工全覆蓋的基礎上,重點要對領導干部、黨員、重點崗位人員實施針對性的廉政教育。通過定期學習、專題學習、分析討論等形式,學深悟透、知行合一,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抵制腐敗現象的侵蝕。
紀檢干部專業化。“四種形態”對紀檢監察部門履行監督責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種形態”要真正落到實處,監督執紀要做深做細,必須要提高紀檢監察干部專業化水平,即良好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的履職能力。一要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紀檢監察干部作為黨紀政紀的執行者、維護者和監督者,要始終牢記正人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紀檢監察干部手握戒尺,一言一行都具有明顯的“放大效應”,必須帶頭尊崇黨章、信守紀律,用黨的紀律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要防止“燈下黑”,把執紀的“手電筒”經常照一照自己,強化自我監督,加強黨內監督,接受社會監督,成為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二要努力提升履職能力水平。紀檢監察干部要運用好、操作好“四種形態”,需要很強的政策把握能力,對政策、紀法要非常熟悉,真正能融會貫通,要以紀律為尺子,嚴格依紀依法辦事,不斷提高執紀水平。同時,要有較強的政治敏感性,要敢于碰硬,敢于較真,堅持原則,把監督執紀的責任擔當起來。此外,還要提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等,全面履行監督執紀職責。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重要論述,是思想創新、理論創新的產物,決定了基層單位紀檢監察部門在運用“四種形態”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總結提高、創新發展的過程。在工作實踐中,要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把“四種形態”有機地融入到監督執紀問責各項工作之中,為單位的建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