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斯
(山西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晉中030801)
農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創新路徑分析
□楊雅斯
(山西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西晉中030801)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經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大學生能夠正確的面對自己和社會,能夠以正確的心態完成人生中從學生向社會工作者的轉變。而實踐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方法,它能夠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同時能夠以創新的形式教書育人。本文主要闡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創新路徑分析。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創新路徑
當代社會中,人們之間互相的評價都是通過每個人的品德來進行的,因此品德的培養和學習就關系到一個人的外在名片。當今的大學生通常都是在大學更多的接觸思想政治教育,因為此時的大學生身體和心理已經逐漸成熟。在我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所提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宗旨在于高校要努力培養具備“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社會主義高素質人才,這也表明我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可度非常高。因此我們需要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佳育人方法,積極探索實踐育人路徑。
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進行才能更有效地培育人才,而實踐育人就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通過校內和校外聯合培養的方式,到達學生能夠使用客觀的觀點和立場分析思考問題,不斷完善自身的道德價值,樹立正確的三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內涵主要有:
第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在它的指導下實踐育人就是對生活的本質進行教育,因為時間出真知是馬克思主義所認可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將勞動生產一線和教育本身相結合,從而達到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下進行實踐育人是完全貫徹國家和黨的教育方針和路線的,是高校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經之路。
第二,高校學生在畢業之后走進社會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一旦學生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那么證明他的心理素質和身體承受能力沒有達到標準,同時也間接地反映出他的思想道德素質不高。但是對于優秀的大學生來說,社會上的種種困難和挑戰,他們都能夠自如應對,即便是失敗了,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自我,正是由于他們自身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較強的心理素質。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內容就是培育具有較強能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具備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律能力,在社會的工作學習中不斷獲取更多的知識來豐富自身不足,還能在競爭中克服困難,嚴于律己。
整體規劃和組織保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為部分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忽視了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進度的追蹤,這樣無形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工作變成了空談,還有部分高校以校團委的名義發布教學任務,但是由于校團委的權利局限在每個班級的團支部,到最后的執行情況很難保證。同時教學任務的下發并沒有要求對教學成果的考核辦法,這就導致無法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準確的了解。部分高校在實踐育人方面還不能投入固定的資金,僅停留在書面上,因此導致教書育人的實踐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內容流于形式、軍訓過程中的學習效果不佳、社會實踐局限性高是三個主要問題。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專業課相比,學校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并且教學內容偏于理論,實踐內容存在形式化的問題,而且在軍訓過程中學生的思想考核方式過于簡單,而且一般軍訓的思想教育課程課時很短,學生在疲憊的情況下接受能力會下降。同時,大學生在校內進行思想社會實踐時,會遇到很多局限性,來自社會的局限性,來自學校的局限性和來自自身心理的局限性,都會干擾學生完成社會實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不斷摸索追求的目標,以實現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從而培育出更多的適應社會型的高素質的人才,這也是新時代下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一個重要任務。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創新路徑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高校應該積極探索理念創新,因為理念創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育人的前提,這種理念是將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將其全面發展作為目標的一種新路徑,他能夠以學生為本進行素質教育,促使學校能夠以新的理念將思想品德教育實踐育人作為重要的社會責任來進行,促使高校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高。理念創新同時還能夠樹立學生的正確價值觀,促進學生能夠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實現學生的人生目標得以實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新路徑之一—內容創新。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遷,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該緊跟時代變化,不斷創新,實現能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容,尤其是在我國教育政策不斷完善的前提下,創新的教育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豐富多彩的思想內涵,同時內容創新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范圍擴大,將廉潔文化教育也納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內容中,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仕途上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途徑創新指的是在教學中采取的各種先進的,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方法。從而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第一,可以加強課內實踐教學,課內實踐教學也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度。第二可以創設涵養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文化形式,文學內容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學生可以在其中獲得心靈上的感受。第三可以優化校外實踐教育形式,通過校外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受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機制創新包括建立新型的以高效為中心的耦合機制,還有建立多用途的實踐基地,以用人單位為主題的社會實踐基地。機制的創新能夠直接將實踐育人的實效性提高。雖然實踐育人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設計的單位眾多,但是一旦克服這個困難,對于實踐育人是非常有用的。在校內或者校外建立實踐基地是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實踐環境,學生可以在實踐基地做出最真實的感受,高校可以根據最真實的數據對學生因材施教,學生也可以通過實踐過程對自身作出評價,然后根據所學內容來進行自我修正,這樣的教學機制是非常高效的,對學生的成長非常巨大的促進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出高素質,符合時代發展的優秀人才,國家需要大量的優秀人才來建設國家,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對我國提升在世界的綜合地位有很大的幫助。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創新路徑,通過新的路徑能夠實現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進一步提升,還促進高校逐步完善對此課程的教育體制建設,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更高的教育,促進高素質人才的高質量培養。
[1]申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協同作用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004-7026(2017)20-0107-02
G71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84
楊雅斯(1991-),女,山西晉城人,山西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