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芳
【摘要】隨著新課標不斷深入的推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已成為當代教育發展的新要求。課前預習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時更加具有目的性,并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文分析了小學三年級語文預習的現狀,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小學三年級 課前預習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50-01
引言
當前很多語文課堂存在著教學效率低的現象,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不注重學生的語文預習就是其中一個主要方面。如果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非常差,教師就要占用珍貴的上課時間回答學生預習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從而直接降低了課堂上的教學進度和質量。學會課前預習是學好語文的首要步驟,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提升他們的預習能力,對學好語文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前預習現狀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三年級的小學生處于打基礎階段,教師應該注重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他們以后的學習更加順利。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原因,卻沒有對學生的課前預習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只是徒有形式而不見成效,而且學生還是在被動的學習。面對這樣的現狀,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貫徹新課改的思想,堅持以學生為本,依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提升課前預習的效果,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前預習的有效策略
1.傳授并指導高效的預習方法
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應該要有正確的方法,如果只是盲目預習,不僅不會獲得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使用高效的預習方法,提高他們預習的效率,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課前預習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是要流暢的朗讀課文,查閱并學會生字詞的讀音、寫法和含義,并且要對需要重點學習的字詞和文段進行標識。二是要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嘗試把握文章,可以使用資料或網絡查閱課文的背景資料或作者簡介等。三是要梳理文章的結構,包括課文的內容、敘述順序、寫作手法和段落大意等。四是要逐漸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可以摘抄文章中優美詞句,也可以把預習時不理解的問題記下來,課后對照是否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
2.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培養學生預習的興趣
小學三年級是情緒非常感性的階段,教師必須要注重他們自身的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的預習,增加學生的新鮮感,激發他們的興趣。教師可以運用故事會、朗誦比賽、知識競賽等形式,還可以針對不同文章布置特殊的預習作業,讓學生對預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預習中感受語文的文化魅力,在思想上學習意識發生轉變,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預習,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
3.引入競爭機制,提升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身心發展尚不成熟,時常會表現出懶惰的思想,教師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一是要認真批改學生完成的作業,合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二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他們的好奇和疑問的心理,適當贊美和鼓勵學生的進步,增強他們預習的熱情。三是要劃分學習小組,引入競爭機制,激勵學生的預習積極性。
4.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配合
要想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除了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和悉心指導外,更是需要學生家長的配合,課前預習的很多流程都是需要在家長的幫助下完成的。教師要注重家長會的作用,可以在會上向孩子家長介紹預習的方法和重要意義,反饋學生近期的學習成果。家長也要注重親子關系的培養,要多抽出時間去陪伴孩子,指導他們的學習,做孩子學習道路上的伙伴和督促者。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有效的提生小學語文三年級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并不是短期內就是能夠見效的,這是需要一個長期堅持不懈的過程,這是一個學生、教師、家長共同努力的過程。學生要樹立課前預習的意識,成為學習的主導;教師要科學的引導并傳授學生預習方法,精心設計預習任務,要運用多種方式提升他們預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漸培養他們形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家長要更加關心孩子的學習,指導并督促孩子進行預習。通過這三方的共同努力,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為以后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海燕.讓有效的預習作業成為語文高效課堂的助推劑[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3(7):64-65.
[2]姚海燕.提高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策略探究[J].陜西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