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偉峰
【摘要】在義務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小學語文是一個主要科目。它不僅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還培養了小學生的文學素養。目前,在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問題上,很多教育者都在努力的進行研究和實踐,為促進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專家指出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輕松的學習氛圍可以最大的激發小學生的自信與興趣。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60-01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教學不再一味的傳道授業,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開發智力。在教學過程當中,要嘗試不斷改革,創新的教學,用具有創新力的教學,激發孩子無限的潛能。小學語文教育課堂也是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人生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在民主和諧的教育氣氛當中,學生一旦有了好奇心,便會主動發現問題,從而探索問題并創新。
(一)激發學生興趣。在語文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在開課前設置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
(二)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情景,誘導學生學習,啟發學生觀察和想象,起到身臨其境的教學效果。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把課文內容用臺詞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快速融入其中,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樂趣的同時學到新知識。
二、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
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對教師自然而然的產生親切感與信任感,從而情感愉悅,大膽的放飛思想,發散思維,所以,教師要真正做到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并愛護學生。學生在愛與理解、包容的氛圍當中,才會充分發揮無限的潛能,體現與發展其個性與天賦,從而實現自我教育、自我評價,敢于發現、創新,全面的健康的發展。
三、保護小學生積極的好奇心
人為什么不可以像小鳥在天空中飛?星星為什么對我眨眼睛?月亮為什么可以跟著我走?這種讓你不屑回答的簡單問題,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回答學生呢?不同的態度會導致學生好奇心的發展。如果以含糊其辭,愛答不理的態度,久而久之,學生們想探究的想法和好奇心都會消失殆盡。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一直保護學生們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們發現與探究問題,發展創新意識,才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四、遵循自主原則,引導自主學習
課堂上,學生的主要內容就是認識、學習、活動,所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是教學的必要條件。學生是教學過程當中認識的主體,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運用已學的知識,領會并探索,能夠舉一反三,深刻理解并運用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性。因此,創新的前提就是自主,自主和創新二者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只有這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培養與時俱進的新型人才。
五、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培養創新能力
語文這一學科既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也是人際交往的工具,任何表述都離不開語文和語言,而這些與創新密切相關。創新能力是需要豐富的基礎之上,而不是蓋空中閣樓。語言的形象性在于對人的左右大腦的開發與協調運轉,對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非常有利的。語文的豐富性,表現在多種思維方式,用不同的表述方法對同一對象表述,運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說,語文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小學語文形象生動,教師應找到每篇文章有趣的內容和美的地方來打動并激發學生們創新的能力。
六、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什么是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統一。發散思維是用不同的方式方向以追求多樣復雜化的思維。聚合思維是一個把各種信息整合起來來取得一個正確答案,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判斷的能力。教學過程當中應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多參與合作,認識的基礎上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多多鼓勵學生一題多解、一問多答,敢于異想天開,展開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七、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失敗是成功之母,對于我們而言這句話是適用的,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不適用的。小學生的創造能力現在還是很薄弱,處于萌芽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不具備對未來規劃的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失敗是永久性的、毀滅性的、災難性的,都會嚴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在教學當中要創造一切條件,使用一切手段,來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促使學生都能廣泛參與并積極思考知識的發生、形成與發展。創造 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工作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每一位老師,最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會在實踐中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中去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馮如義.小學語文教育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與思考[J].電子制作,2015,(11).